关于读书的手抄报1
关于读书的手抄报2
关于读书的手抄报3
关于读书的手抄报4
关于读书的手抄报5
关于读书的典故
负薪挂角
汉朝人朱买臣家里很穷,靠上山打柴到集市叫卖为生。他在背柴往集市走的途中,高声读书。他的妻子为此要和他离婚。
朱买臣安慰妻子:在路上读书不是丢脸的事情,而且自己肯定会有出头之日的。他的妻子还是走了。
后来朱买臣入朝为官,向汉武帝讲解《春秋》《楚辞》,受到汉武帝的重用。
挂角说的是隋朝末年,领袖李密的故事。
李密将书挂在牛角上。
关于读书的手抄报6
李密是陕西人,小的时候去河南拜访名师。为了不耽误读书时间,他把一部《汉书》挂在牛角上,一边赶路,一边读书。这一幕被隋朝大臣杨素看到了,说他不是等闲之辈。后来李密做了瓦岗起义军的首领。
后来,宋朝人编写《三字经》,将负薪、挂角连接在一起,比喻边劳动边读书,不畏辛苦。
手不释卷
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出身行伍,孙权要他多读书增长知识。吕蒙却不以为然,推托说:"军务太忙,没时间读书。"
孙权说:"你难道比我还忙吗?我在少年的时候读了一些书,后来主持军国大事,仍不忘读书,这对我处理平时的事务很有帮助。像你这样的青年,如果认真读一些历史和兵法,将来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关于读书的手抄报7
孙权还举例说,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例子,说他"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从此,人们用"手不释卷",比喻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