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黛玉葬花原唱
越剧《黛玉葬花》原唱是王文娟。葬花,是越剧古装戏《红楼梦》中的经典选段,常演剧目。是越剧王派花旦唱腔中的名家名段。是以四大名著《红楼梦》为故事蓝本改编的越剧版本,广大越剧迷中有很大的影响和流行面。王文娟拜越剧小生竺素娥为师,正式开始舞台生涯,先习小生,后改习花旦。1958年,与徐玉兰合作的剧目《红楼梦》首演。王文娟是越剧“王派”花旦创始人,其表演文武兼备、细腻传神,善于描摹人物神态,在舞台上出色地创造了多个性格鲜明的舞台形象。越剧《黛玉葬花》选段唱词绕绿堤,拂柳丝,穿过花径,听何处,哀怨笛,风送声声。人说道,大观园,四季如春,我眼中,却只是,一座愁城。看风过处,落红成阵,牡丹谢,芍药怕,海棠惊。杨柳带愁,桃花含恨,这花朵儿与人一般受逼凌。我一寸芳心谁共鸣,七条琴弦谁知音。我只为,惜惺惺,怜同命,不教你陷落污泥遭蹂躏。且收拾起,桃李魂,自筑香坟葬落英。花落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不叫污淖陷渠沟。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越剧《黛玉葬花》
《红楼梦》之声誉响彻古今中外,而其作为戏曲,亦是百年越剧中的传统保留曲目。全剧缠绵凄长,经典桥段无数,而我以《黛玉葬花》为众曲之最。
无数越剧名家皆演唱过《黛玉葬花》,而我以为以 单仰萍 所唱所演最为贴切传神,她亦是我心目中唯一的林黛玉。我第一次在网上看到单仰萍的照片,真是清丽绝俗,不可方物;及后再去看《黛玉葬花》,乐音响起,一位青衣花旦荷锄掩泪,从桃花林中缓缓走出,意境美极。
单姐是王文娟大师的入室弟子,其是天生丽质的古典美人,编剧吴兆芬形容她是“越坛一株素馨花”。当她唱响第一句的时候,又深深地将我惊艳到了。其声音十分具有个性,不仅缠绵委婉,情致浓厚,且声音清澈响亮中含有沙沙的感觉,着实具有感染力和渗透力。一朝听之,终生难忘,即使隔上十年,音声一起,亦能知道便是她。
若是声音能用相貌来形容,那么我脑海中第一词也是“清丽”二字。只觉惟有配上此声方能不负单姐的芳容,而其声音亦只能配此容颜方能不负此声。甚者,我再也不许她人侈有此声、侈有此容。
首句“绕绿堤,拂柳丝,穿过花径”,“穿过”二字其唱调为平声,而“花”字陡然间将音调提了上去,有一跃而上之感。尽管如此,却并不使人感觉突兀,惟觉有无限美感洋溢其中,艺术之力伟大如斯。“径”字为尾调,语音唱得颇长,犹如从高处沿着一条缓长的坡路施施然走下。
“听何处,哀怨笛,风送声声”一句便立刻将伤春的气息烘托了出来。暖春天气,满园桃花盛开,春风吹皱绿水,无限诗情画意。而此刻,却有愁人吹笛,笛声中满是悲哀低沉,被春风隐隐吹来。
黛玉此时别有怀抱,更闻此声,故而当其纵观花柳之际,不禁愁肠百结,遂起了愁城之思。当唱完“我眼中,却只是,一座愁城”之后,起了一段较长的伴奏,仿佛是专为黛玉掩泪芳菲所留。
舞台上黛玉盘桓一圈,将花锄倚向桃枝,又舞动水袖,轻轻唱出“看风过处,落红成阵”。“看”字唱得极轻,正似微风来也无声,亦正似落红轻颤摇落是静中佳趣。而唱至“落红成阵”时,黛玉已俯下身,手捧落英,神情中满是惜别之意。我记得王文娟老师的版本唱完此句后的伴奏里会有一下重顿,给人以花易飘零,人生易逝的沉重感,与黛玉葬花所表现出来心痛神痴的意境相合,而单版却无此顿,想是其缺陷。
紧接着“牡丹谢,芍药怕,海棠惊”又是一段高潮。女子音调本高,而此句写的又是百花摇落,这里音调之高真有撕心裂肺之痛呼,却又觉其不是在咆哮,音入耳中,无一丝违和感。
“杨柳带愁,桃花含恨”,“愁”字唱得百转千回,尾声几叹,“含恨”二字唱得略带铿锵,仿佛拿小刀一刀一刀地砍藤条。王志萍版本的《黛玉葬花》于“含恨”二字,唱得比单姐更加显著,这也是我最爱听的一句之一。
“这花朵儿与人一般受逼凌”,黛玉唱到此句时早已眼含清泪,偎向桃枝,想是起了母亲亡故、寄人篱下的身世之感。当唱至“受逼凌”三字时,语调明显往下压,“受”字唱得极长极颤抖,为后面“逼凌”二字造势,愈显其沉重。此处一唱三顿,真曲境即是心境也!
偌大一个大观园里,娇花柔弱,东风无情,惟有黛玉一人凄然独对。当此情境,孰能不起心音难诉之感、知音寥落之叹?由不得黛玉唱道:“我一寸芳心谁共鸣,七条琴弦谁知音。”
人在伤心泪落的时候,心境最是凄凉柔弱,而此时若是遇到同病相怜之人、之物,必定惺惺相惜,仿佛看见了受伤的自己。故而有了“我只为惜惺惺怜同病,不教你陷落污泥遭蹂躏。”尤其唱到后面那句,黛玉挺起腰板,以手指地,神情十分坚决,如同人抹干眼泪,要立志重新振作起来一般。
当唱到“收拾起”三个字时,一口气急往上提,仿佛晚一刻收拾起这些桃李之魂,便要多一分心痛。“葬落英”语调极长,一曲《黛玉葬花》至此方毕,余韵绵绵,似断未断。
越剧《红楼梦》中,《黛玉焚稿》、《宝玉哭灵》等,都不失为经典桥段,一曲《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虽一剧之中,经典众多,而要论意境之美、音调之美、歌词之美,又有哪一出能与《黛玉葬花》相比呢?
笔者才学不高,文采平平,而此曲之美,余不能描摹其万一。读者诸君若有兴趣,可自行去网上欣赏。笔锋有所未到之处,还请有识之士见谅。
历史上,何赛飞与越剧有哪些故事?
何赛飞老师,有名演员、原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演员、越剧张派传人、当代影视女明星、我国有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越剧名家、国家一级演员。
她其实当时这一次是8月14日带着她的一套新专辑要跟大家见面、在上海书展和大家见面,名字叫做《何赛飞越剧精选》,那她怎么会想到有这么一个创意要录一套越剧精选,她在想可能还是对越剧的感情吧,当时出版社有一个电话还问她,他说因为精装版比较大比较重,他说人家购买以后抱在手里不方便,他说是不是外面设计一个袋子,外头也印上封面的内容,再加上几个字,说什么好,这个怎么都不合适,然后她就“嘭"一下子蹦出来,她说“情归越剧"应该是比较合适,这很恰当。因为越剧演员出身的、之后在影视界工作了这么多年,再以专辑这样的形式跟越剧观众跟大家见面的话,说什么呢,因为她出这个碟的使然是情,那她觉得“情归越剧"好像这四个字蹦得还蛮好的。
熟悉何赛飞的观众肯定都知道,她还有一个非常漂亮的妹妹夏赛丽,1984年的时候还在上海演出呢,就是特地为她们姐妹俩还创作了一台戏《送花楼会》。《送花楼会》呢从地区汇演、小百花汇演的时候就给她们俩定、就是说已经开始特意给她们这样子的一个机会了。1984年的时候,她们到上海来演出,然后又进京演出,那个时候上海是越剧的这样一个非常富有很多越剧迷的一个地方、大城市,进京演出、进北京那是相当有荣誉的,而且她们去的是人民剧院、人民大会堂、怀仁堂,中南海里边的怀仁堂,待遇很高啊、那时候。何赛飞她记得那个时候邓颖超奶奶很关心她们小百花,因为周总理当年也是很关心他们全国的文艺工作以及他们的越剧,他们老一辈的艺术家都得到过周总理的关心、关心他们的越剧,那么邓颖超奶奶对她们小百花也很关心。何赛飞她记得那个时候,他们几个代表团里面的一些各部门的代表去她们家作了客,在她们家的厅堂里在中南海作客,然后她还叫她跟夏赛丽唱《送花楼会》,现场的、现场给她们唱这样子。这样的年少时光,无论何时、哪个阶段的时候回想起来都会觉得是快乐的,这份职业带给她的是快乐,是,应该是很幸运的,因为他们那一代刚好是老一辈年纪大了,正等着他们这一批快点成长,快点演、快点传承,那么这样的情况下他们成了幸运儿了,当时国家的政府、各级领导都关心、包括浙江省的、包括他们上海市的,然后看了以后都是非常好的评价,包括上海也有很多观众看过她们的戏。
可能现在年轻一点的观众都是从影视剧当中认识何赛飞老师的,其实殊不知何赛飞老师其实第一次接触影视剧也是跟越剧有着渊源的,就是《五女拜寿》舞台戏搬上银幕以后,然后渐渐地对电影的一些技术方面的、一些表演方面的这样一些特点慢慢地接触熟悉了。是哪一年拍的这个(越剧电影),1984年,也是第一次担任那么重的一个角色吧,对、是这样的,《五女拜寿》翠云,然后在舞台上呢也算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角色,到了屏幕上当然也是,拍摄的时候,遇到很多第一次的陌生的问题,因为舞台上他们演戏的时候,有真人、她的表情她的眼神能反馈给你一些刺激,电影上有时候如果不是两个人同时演的话、一个人的话,可能这个演员根本就不在、不在你对面,必须得找一个点让你看实了这样,有一次就拍一场送银子的戏给三小姐,然后导演说你看那个石头、石头就是那个三小姐。啊、她说石头、那石头,那差太大了,对啊,就跟你说很多体验的东西、假设的东西,就一点一点这样,把他(她)们带入到影视表演的门槛里,也正是因为这次拍《五女拜寿》有了这个开始,所以也可以说是开启了她之后的影视剧道路,可以这么说。何赛飞她记得《五女拜寿》在长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拍了有半年,那个时候你想想看整批人都是很年轻的,长得蛮好看的,然后那个时候拍的时候有很多他们电影厂的小伙子来看,也有导演来看,演得美一点漂亮一点,也就是那个时候有一些导演她(何赛飞)了,有这么一个小姑娘,他们拍完戏之后,有那么一两年、两三年断断续续有人会来找她,想叫她出去拍点电影什么的,可那个时候她也算是团里的一个主要演员,基本上就出不去,很少,接不到,但是到了后几年,1986年,她记得谢铁骊导演有一个电影《红楼梦》有一个小角色但是很重要,就是那个妙玉,妙玉戏不多,但是他要求人物的气质各方面还是蛮有一点讲究、蛮多内在的东西,然后小百花忙、出不去怎么办呢,领导也不同意、就怕你飞了嘛,然后就利用去戏曲晚会的时候,那个时候基本上每年都去,然后就留那么一两天,拍了几个镜头回来,这样拍完的,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我们中国有一句话叫好事多磨,其实这张专辑从她筹备到发行,这中间也是经历了种种挫折,这其中她都碰到,肯定,她在想做每一件事情、它都有一个过程,不会一帆风顺的。她这个专辑录以前是在上海拍一个叫《国色天香》的电视剧,拍完快停机那两天,她是重感冒的,喉咙全是泡、全是一颗一颗的泡,声带也全部都肿了、水肿,录了大半段《双珠凤》她记得那个时候,完了不行了,根本没有状态,哇,那几天的压力崩溃了,真的是不知道怎么好,但是表现出来的还是很轻松的,自己知道这事情是很严重的,因为什么呢,录音棚时间,你录完别人要录,那边开机时间,12号一定要开机的,第二天28号她去看嗓子、一看,你的嗓子怎么能唱、赶紧,就话都不能说了,你休息、你禁声,那个时候她真是汗都出来了,怎么办呢,用什么办法呢,什么办法都没用,然后她就想起来她在浙江小百花的时候那个时候有一个医生,在浙江的,会针灸,那时候已经月底了,马上5月1日她打电话过去约的时候,医生说5月1日我要休息,他说我好多年不休息了,我今天咬紧牙关今年一定要休息,忽然你又来电话,难道我又要泡汤吗,“她把人家的假期毁了”,然后她第二天就过去了,三针下来以后呢,这个水泡就瘪下去一点,好多了,那个声也出来一点吗,声音好一点,然后到了6号那天她说一定要回去了,7号必须要录,拼了没办法,买上凉凉的糖让它降温的,然后录音棚支上一个休息椅,拍戏的时候休息椅、全副武装,那你不唱的时候躺下,让它保持精力、让它保持体力,然后再唱。她就感觉一个意志,意志克服自己、一定能唱好,我一定行就这样,她后来说说有一点激动,有一点夸张,这么多年来遇到过很多困难,她觉得自己这一次也一定能冲过去,小百花的精神又出来了。那她觉得、确实录音的时候这个人通过这种精神状态也是挺好的,科学的、唱一段休息一下、唱一段休息一下,科学地掌握它,最后还是令人相当欣慰的。
越剧表演艺术家,何赛飞个人资料
何赛飞当年因出演《大宅门》这部电视剧被更多大众所熟知,但是你们知道,她除了是一名电视剧演员,还是一名越剧演员么?她在越剧上的成就曾是很大的。当时也是深受观众喜爱的。本期的越剧文化,带你了解何赛飞。
何赛飞,1963年出生于浙江省舟山市岱山县,国家一级演员,越剧表演艺术家。1982年考入浙江岱山越剧团,1983年调入浙江小百花越剧团。1984年因出演越剧《五女拜寿》而成名。1985年毕业于浙江艺术学校戏曲表演专业,同年加入中国戏剧家协会。
1986年参演首部电影《红楼梦》。1996年凭《敌后武工队》获得第19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配角奖。2001凭《大宅门》获得中央电视台美菱杯“观众最喜爱的十佳女演员奖”。2005年加盟上海滑稽剧团。
2008年出演李安导演的电影。2011年主演电视剧《后宫》,饰演周太后一角。2013年4月,主演的电视剧《那金花和她的女婿》在全国播出。
【演出经验】
1986年导演谢铁骊启动电影《红楼梦》,共六部八集的电影拍摄历时3年,招入了越剧、京剧、吕剧等不同剧种的演员,何赛飞便是其中之一。片中她饰演妙玉,这是她走上银幕的开始。
1994年何赛飞拍摄了李少红执导的电影《红粉》和陈凯歌执导的电影《风月》。在《红粉》中,她饰演青楼女子小萼,演得不温不火、恰当好处,这部影片也进一步提高了她的知名度。
1995年她获得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1996年她凭借在《敌后武工队》中的表演获得第19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配角奖;同年接拍了电视剧《情系国脉》、《汉口往事》、《昨日留言》。
2000年,她接拍了20集电视剧《爱是阳光》,并在剧中任女主角。2001年,在郭宝昌导演的电视剧《大宅门》中饰演名妓杨九红,凭借在这部电视剧中的表现,何赛飞获得中央电视台美菱杯“观众最喜爱的十佳女演员奖”。
2004年出演电视剧《月影风荷》,饰演季文月一角。2005年加盟上海滑稽剧团。2007年12月,何赛飞到宁波出演滑稽戏《太太万岁》;同年主演电视剧《江湖兄弟》,剧中何赛飞与施羽出演一对在江湖中飘泊的恋人。
2008年与汤唯、梁朝伟合作出演李安导演的电影;饰演萧太太一角。2010年主演电视剧《老马家的幸福往事》。2011年,主演电视剧《后宫》,剧中何赛飞饰演的明宪宗的生母周太后。
2012年出演电视剧《唐宫燕》,饰演唐中宗李显的妻子韦皇后。2013年与佟丽娅、杨烁合作出演电视剧《刀客家族的女人》;4月,何赛飞主演的电视剧《那金花和她的女婿》在全国各大卫视黄金档播出。
2015年,加盟主演抗战片《那些女人》,饰演水芹妈。
【结束语】何赛飞由一名越剧演员转型成为电视剧演员,不可谓不艰辛。但是,就是因为有了这些艰难困苦,才有今天的成就,她所出演的角色,都对深入人心的且至今活跃在电视圈中。
红楼梦越剧王文娟全剧有几段
红楼梦越剧王文娟全剧有3段。1、黛玉葬花《黛玉葬花》是越剧红楼梦中的经典片段。葬花,是越剧古装戏《红楼梦》中的经典选段,常演剧目。是越剧王派花旦唱腔中的名家名段。是以四大名著《红楼梦》为故事蓝本改编的越剧版本,广大越剧迷中有很大的影响和流行面。2、劝黛“劝黛”从尺调慢中板开始,就旋律而言,称不上“跌宕”,它是相对舒缓平和,柔情朴素的唱段。王文娟演员对《劝黛》都很熟稔,然熟戏难唱,演员对于太熟的戏,容易依靠“惯性”来演,从而在经意不经意间忽略情感刻画。3、黛玉焚槁黛玉焚槁唱的是林黛玉得知贾宝玉和薛宝钗订婚的消息后,一病不起,临死前,挣扎着在卧榻边,狠命撕那宝玉送的旧帕和写有诗文的绢子,又叫雪雁点灯笼上火盆,黛玉将绢子撂在火上,雪雁也顾不得烧手,从火里抓起来撂在地下乱踩,却已烧得所余无几了,之后黛玉便含泪而逝。
越剧《红楼梦》黛玉葬花的唱词
黛玉葬花
唱词
绕绿堤,拂柳丝,穿过花径
听何处,哀怨笛,风送声声
人说道,大观园,四季如春
我眼中,却只是,一座愁城
看风过处,落红成阵
牡丹谢,芍药怕,海棠惊
杨柳带愁,桃花含恨
这花朵儿与人一般受逼凌
我一寸芳心谁共鸣
七条琴弦谁知音
我只为惜惺惺怜同命
不教你陷落污泥遭蹂躏
且收拾起桃李魂
自筑香坟葬落英
花落花飞飞满天
红销香断有谁怜
一年三百六十天
风刀霜剑严相*
明媚鲜妍能几时
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魂鸟魂总难留
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侬此日生双翼
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
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
不叫污淖陷渠沟
侬今葬花人笑痴
他年葬侬知是谁
一朝春尽红颜老
花落人亡两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