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观点
精神层次、人格结构、性本能、释梦理论和防御机制都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主要观点。精神层次:该理论是阐述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欲望、冲动、思维,幻想、判断、决定、情感等等、会在不同的意识层次里发生和进行。不同的意识层次包括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无意识)三个层次,好像深浅不同的地壳层次而存在,故称之为精神层次。人格结构: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性本能: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精神活动的能量来源于本能,本能是推动个体行为的内在动力。人类最基本的本能有两类:一类是生的本能,另一类是死亡本能或攻击本能,生的本能包括性欲本能与个体生存本能,其目的是保持种族的繁衍与个体的生存。释梦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有着严格的因果关系,没有一件事是偶然的,梦也不例外,绝不是偶然形成的联想,而是欲望的满足。梦是通向潜意识的一条秘密通道。通过对梦的分析可以窥见人的内部心理,探究其潜意识中的欲望和冲突。通过释梦可以治疗神经症。防御机制:心理防御机制是自我的一种防卫功能,很多时候,超我与原我之间,原我与现实之间,经常会有矛盾和冲突,这时人就会感到痛苦和焦虑,这时自我可以在不知不觉之中,以某种方式,调整一个冲突双方的关系,这就是自我的心理防御机制。它包括压抑、否认、投射,退化、隔离、抵消、转化、合理化、补偿、升华、幽默、反向形成等各种形式。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观点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观点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观点,精神分析理论由奥地利精神科医生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大家对这种概念很陌生。接下来就由我带你了解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观点。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观点1 1、潜意识理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认为人的精神活动分意识-前意识-潜意识三部分,潜意识是被压抑到意识下面的、无法从记忆中召回的部分通常是被社会的风俗习惯、道德、法律所禁止的内容或人的原始冲动以及和本能相关的欲望等。每一个心理活动,没有偶然或碰巧发生的,是由先前的事情所决定,包括口误、笔误、梦、各种神经症症状比如强迫、焦虑、疑病等。梦是通过压抑的欲望经过伪装的满足。 2、人格动力论也就是本能,有生的本能(性本能)和死的本能(攻击本能),本能的基本活动过程分精神投入和反精神投入,前者使本能满足,后者阻止。本能无法满足就会移置如儿童的社会化是性本能受到父母、社会阻止而移置到社会活动上来。而种族偏见、战争则是攻击本能的移置。整个现代文化都是性本能和攻击本能受阻的产物。 3、人格结构自我、本我、超我。本我最原始,与生俱来,是无意识,无理性的,比如婴儿的人格。自我是经过环境反复教训从本我分化出来的部分,是理性的,识时务的。超我是是通过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和发展的一部分作用是按照社会道德标准监督自我行为。 4、人格适应论焦虑是自我遭遇危险的信号 分神经症焦虑、道德焦虑、现实焦虑。自我通过两种方式应付本我的威胁:阻挡冲动和干扰冲动,这叫自我防御机制。有压抑、替代、认同、投射、反向形成、合理化、退行。 5、人格发展论包括心理性欲和早期经验在一生人格形成的重要性。心理性欲有口唇期(出生后第一年)此期停滞的影响是咬手指,贪吃,爱冷嘲热讽等;肛门期(出生后第二年)此期停滞可能有便秘,吝啬洁癖,强迫;生殖器期(三至五岁)停滞可能同性恋;潜伏期(六至十二岁)兴趣被学习交友体育取代;生殖期发生于青春期。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观点2 一、精神分析理论:人格理论 精神分析入门从人格理论开始。按弗洛伊德所述,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本我即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心态能量之源,按“快乐原则”行事,唯一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其目标只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不被个体所觉察的。 自我,德文原意即“自己”,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同时又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 超我,是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的。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非现实的,追求完美的,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它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遵循“道德原则”。 二、精神层次理论 这个理论是说人的精神活动,也可理解为精神分析法,包括三个意识层:意识,潜意识和前意识。 意识,就是能够被自己意识到的人的心态活动。 潜意识,一些本能冲动、被压抑的欲望等因不符合社会道德或理智,无法进入意识被个体所觉察,这种潜伏的心态活动被称之为潜意识。 前意识界于意识与潜意识间,一些不愉快或痛苦的感觉、回忆等常被压存在这个层次,一般情况下不会被个体所觉察,但当个体控制力松懈时比如醉酒、被催眠或睡眠时,偶尔会暂时出现在意识层次里,让个体觉察到。 三、性本能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精神活动能量来源于本能,本能是推动个体行为的内在动力,这也是精神分析理论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 人类最基本的本能有两类:一类是生的本能,生的本能包括性欲本能与个体生存本能,其目的是保持种族繁衍与个体生存;另一类是死亡本能或攻击本能。 性欲是指人们一切追求快乐的欲望,性本能冲动是人一切心态活动的内在动力,他称这种代表性本能的力量为“力必多”。力比多积聚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机体的紧张,机体就要寻求途径释放能量。一般一个人能否犯神经症取决于他的力比多的力量,以及满足力比多找到的出路,得到满足的可能性。而性欲力比多与生俱来,贯穿于人的肉体生命和人格成长的全过程。特别是儿童时期四个阶段--口腔阶段、肛门阶段、生殖器阶段和生殖阶段--性欲力比多的发展情况对于人的一生有着不可估量的巨大影响。 弗洛伊德在后期对提出了死亡本能,它是促使人类返回生命前非生命状态的力量。死亡是生命的终结,是生命的最后稳定状态,生命只有在这时才不再需要为满足生理欲望而斗争。只有在此时,生命不再有焦虑和痛苦,所以所有生命的最终目标是死亡。死亡本能派生出攻击、被坏、战争等一切毁灭行为。当它转向机体内部时,导致个体的自责,甚至自伤自杀,当它转向外部世界时,导致对他人的攻击、仇恨、谋杀等。 四、释梦理论 1990年出版《梦的分析》,精神分析心态学正式形成。 梦的实质,就是“一种愿望的满足”。欲望虽然被压抑在无意识(潜意识)中,但它仍在不自觉地积极寻求满足,由于在意识门口有“检查员”,因而不能直接得到满足;但在睡眠时,由于检查作用松懈,无意识(潜意识)中的欲望得以绕过“检查哨”(抵抗),并以伪装润饰的方式乘机闯入意识而成梦。 通过对梦境的解释,可以发现精神病患者的最终的被压抑的欲望。因此,梦的解释也可以成为治疗精神病的一种方法。但梦的内容并不是欲望的本来面目,还得加以分析和解释,才能寻得真正的根源。 五、心态防御机制理论 精神分析入门必须要知道心态防御机制理论 。心态防御机制是自我的一种防卫功能,很多时候,超我与本我,本我与现实,常会有矛盾冲突,人就会感到痛苦和焦虑。 这时自我在不知不觉中,以某种方式调整冲突双方关系,使超我的监察可以接受,同时本我的欲望又可以得到某种形式的满足,从而缓和焦虑,消除痛苦,这就是自我的心态防御机制。它包括压抑、否认、投射,退化、隔离、抵消转化、合理化、补偿、升华、幽默、反向形成等各种形式。人不自觉地运用此方式,如运用得当,可减轻痛苦,帮助度过心态难关,防止精神崩溃,运用过度就会表现出焦虑痛苦等病态心态症状。
电影中的心理学
《看电影学心理学》作者郑世彦,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编辑,心理咨询师(存在-人本主义取向)。豆瓣阅读心理学专栏人气作者,译有《存在-人本主义治疗》《生涯咨询》《现实疗法》《选择理论:现实疗法创始人带你走出心理困境》等。
《看电影学心理学》是郑世彦老师2013年12月10日开始在豆瓣阅读的连载。书中选了14部电影来分析心理学,用比较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说深奥的心理学,有趣有料有深度,能够很容易获得读者的认同、共鸣和思考,令人称赞不绝。
电影不仅仅是视觉和听觉的艺术,更是通向人们内心的通道。通过电影可以促达到人的内心世界,不仅仅可以向观影者传达电影的剧情,还能进一步治愈人的心灵。
而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被治愈,就像《功夫熊猫2》里面的阿宝。我们每个人的童年都不是完美的,也不可能完美,所以通过阿宝也达到了对我们进行治愈,然后避免成为孔雀王爷那样的人,让自己变得更好更强大。每个人都有情绪低落的时候,而通过看电影,可以使我们可以自己疗愈。通过体会电影主人公的心情以及剧情,可以对照我们自己的心灵、生活及感悟,从而达到治愈的作用。
成长路上有母爱、父爱、配偶的爱、朋友的爱,爱拥有改变一切的力量。爱是对一个人的认同,爱使一个人真正成为一个人。想想我们生活中也是这样,为什么家会特别让人依恋,那是因为确定有爱,在家里,你确定会被认同,被接纳。不确定有爱的家是不会让人投入时间、精力或者产生依赖的。
生活中我们还要思考,我们是为了什么而存在,像《喜剧之王》中说的“其实你是谁”,我们每个人生活在社会中都有自己的角色,如领导、员工、妻子、丈夫、父母、子女等等。平时我们做什么事,都被框在角色之下,作为什么角色我们应该有怎样的行为和言辞,然后渐渐形成了集体人格。但其实,角色只是我们的最外层表现,我们每个人都是为了自我而存在。如果你想要了解一个人或者更好的了解自己,就要去掉外面的角色层促达到人内心,了解他是为了什么而存在。只有了解自己为了什么而存在,才能真正的活出自我。
然而我们的人生终究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成长的路上有艰辛有欢乐,通过电影《美丽人生》,我们知道不管人生面临的是什么苦难,我们都应该积极乐观地去面对,不怨天有人,自暴自弃。人生路上,我们需要思考生命的意义是什么?生命于我与他人的意义,活着的时候认真过好每一秒,认真感受身边的一切美好事物。虽然每天都有树叶落下,但是每天也都有新的嫩芽长出,这就是生命的意义。
人类的心理是一个值得永久探究的话题,不管是生活、工作,不管是与人交流、相处,处处都需要用到,如果你不了解一个人的心理,你就没办法跟他交谈、相处、共事。就像我们做产品,也需要研究用户的心理,顺应客户的潜意识,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而这些都需要心理学。作者从电影的角度剖析心理学,内容新颖,有创新,让人觉得眼前一亮。
书中不仅内容丰富、观点独特,而且每篇文章后面都有知识链接。通过知识链接,读者可以了解更多的心理学知识,不枯燥、不乏味。通过阅读本书我才知道原来看电影也可以心理治疗,真是大开眼界、受益匪浅。
分享关于心理的电影,精华
性犀利《大象》、《致命ID》(多重人格障碍)、《歌西卡》(犯罪心理学、失忆)、《失眠/白夜缉凶》(艾尔帕西诺主演...虽然故事一般...冲着艾尔帕西诺去的...)、《钢琴教师》(性心理变态)还有《蓝丝绒》也是、《美丽心灵》(偏执性精神分裂...根据诺贝尔经济奖得主纳什真是生平改编...)、《实验》(导演:Oliver Hirschbiegel...)、《海滩》(里昂那多主演的...像个心理学实验...)、《失忆》(短时性记忆缺失..一个十分钟内的事件都可能忘记的人进行复仇的故事..到处都是笔记...)、《圣女贞德》(信仰...)、《灵异第六感》(儿童心理学...一个心理学家和一个能看见鬼的小孩的对话...结局很感人很出乎意料...)、《心灵捕手》(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演那个《死亡诗社》的那个演的..不记得叫什么了...)、《心理游戏》(看了两遍明白了...)、《第八日幻海情缘》(一个自小患有唐氏综合症...一个是事业成功而社会生活失败的推销商...两个人不寻常的友情如何改变彼此的生活...个人觉得米有什么意思...有点困...)、《本能》(弗洛伊德性欲暴力的本能...莎朗斯通...有尺度...)、《沉默的羔羊》(经典不多说了...)、《雨人》(自闭症哥哥与正常弟弟的相处...感人...阿汤哥...)、《爱德华大夫》(梦的解析、失忆、强迫泛化...格里高利派克...演技派...)、《火柴人》(强迫性人格...尼古拉斯凯奇...又是演技派...喜欢他...)、《洛丽塔/一枝梨花压海棠》(乱伦、性心理变态)、《搏击俱乐部》(多重人格障碍、好莱坞演技王之称的爱德华诺顿和布拉德皮特)和《一级恐惧》也是诺顿演的、除此以外还有《穆赫兰道》、《发条橙》、《飞越疯人院》、《七宗罪》...希区柯克系列都很经典《秘窗》《后窗》《蝴蝶梦》《美人计》《惊魂记/精神病人》《欲海惊魂》《电话情杀》《夺命索/夺魂索/绳索》当然《爱德华大夫》也是...我就看过这些...希望能帮你做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