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大成的现存版本
2006年7月14日,姬女士将珍藏多年的祖传医书古籍首次拿出展示,书画鉴定家将其中的《针灸大成》鉴定为珍贵的医学古籍,具备一定的文物价值,更具有医学实用价值,为我国古代医学古籍瑰宝。在众多医学古籍中,沈阳故宫博物院书画鉴定专家沈广杰,认出了医学古籍瑰宝《针灸大成》10卷,该医学古籍封面上,还印有“内附铜人明堂全图”字样。《针灸大成》扉页上,印有“道光癸卯秋镌”、“会稽章廷珪”、“经余堂梓行印”等字样。该书由赵文炳作序;目录有周身穴位图、针道源流、刺热刺虐论、奇病论等,并附有“针灸铜人”全图。沈广杰介绍说,姬女士珍藏的《针灸大成》,为清代乾隆二年(1737年)会稽章廷珪重修该书的刻本,于清代道光癸卯秋,由经余堂梓行重新印制。“针灸铜人”是古代医学教具,《针灸大成》是诠释“针灸铜人”周身所有穴位的教科书,具备一定的文物价值,更具有医学价值。史料记载,“针灸铜人”是古代供针灸教学用的以青铜浇铸而成的人体经络腧穴模型,始于北宋天圣年间,明、清两代也曾制作,对经络腧穴直观教学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针灸大成》记载的针灸穴位,与明代“针灸铜人”身上穴位,完全吻合。
针灸大成的著作简介
《针灸大成》中医针灸学著作。10卷。又称《针灸大全》。明代杨继洲撰,靳贤校正。刊于万历二十九年(1601)。作者在早年撰写的《卫生针灸玄机秘要》(已佚)一书基础上,进一步汇集了多种针灸文献编撰而成。卷1摘录了《黄帝内经》、《难经》等书的针灸理论;卷2~3针灸歌赋;卷4针法;卷5子午流注及灵龟飞腾针法;卷6~7经络及腧穴;卷8诸症针灸法;卷9选录陈氏(佚名)《小儿按摩经》一书。由于本书较全面地总结了明代以前历代劳动人民积累的有关针灸的学术经验和成就,因而在临床和研究方面都有较高的参考价值。1949年后有排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