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休假国家规定天数
亲亲,公休假国家规定天数为15天,根据《劳动法》规定,劳动者的带薪年休假应当累计满一年后享受,年休假天数为五天至十五天不等,具体天数由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工作满一年的时间决定。同时,《劳动法》还规定,劳动者在法定节假日和休息日应当获得休息,并且不得安排工作。具体法定节假日和休息日的安排,可以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节假日及放假办法》和《劳动法》的相关规定。【摘要】
公休假国家规定天数【提问】
亲亲,公休假国家规定天数为15天,根据《劳动法》规定,劳动者的带薪年休假应当累计满一年后享受,年休假天数为五天至十五天不等,具体天数由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工作满一年的时间决定。同时,《劳动法》还规定,劳动者在法定节假日和休息日应当获得休息,并且不得安排工作。具体法定节假日和休息日的安排,可以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节假日及放假办法》和《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回答】
法律依据:《劳动法》规定,劳动者的带薪年休假应当累计满一年后享受,年休假天数为五天至十五天不等,具体天数由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工作满一年的时间决定。同时,《劳动法》还规定,劳动者在法定节假日和休息日应当获得休息,并且不得安排工作。具体法定节假日和休息日的安排,可以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节假日及放假办法》和《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回答】
国家规定的公休假天数
一般的双休日,国庆等节假日是法定的。还有一定时间的年休假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使用。公休假天数依据工龄确定。1、参加工作满一年不满五年的员工,每年休假5天。2、参加工作满五年不满十五年的员工,每年休假10天。3、参加工作满十五年不满二十五年的员工,每年休假15天。4、参加工作满二十五年以上员工,每年休假20天。以上年休假均不包括公休日和法定节假日。四、下列人员不享受公休假:1、在各类学校脱产学习、培训、进修享受寒暑假的人员。2、当年连续病假两个月或累计病休三个月以上的人员。4、当年事假累计达到1个月以上的人员。5、超出国家规定产假假期继续休息的人员。6、当年从外单位调入公司系统的人员。7、病、事假人员中如果当年假已休完且年出勤率未达到90%以上,则下一年度不再安排休假。8、员工在受处分期间。公休假天数依据工龄确定。1、参加工作满一年不满五年的员工,每年休假5天。2、参加工作满五年不满十五年的员工,每年休假10天。3、参加工作满十五年不满二十五年的员工,每年休假15天。4、参加工作满二十五年以上员工,每年休假20天。以上年休假均不包括公休日和法定节假日。四、下列人员不享受公休假:1、在各类学校脱产学习、培训、进修享受寒暑假的人员。2、当年连续病假两个月或累计病休三个月以上的人员。4、当年事假累计达到1个月以上的人员。5、超出国家规定产假假期继续休息的人员。6、当年从外单位调入公司系统的人员。7、病、事假人员中如果当年假已休完且年出勤率未达到90%以上,则下一年度不再安排休假。8、员工在受处分期间。
公休假的规定有哪些?
公休假的规定如下:1、公休假期不包括星期六星期天,法定的公休假遇上休息日,休息日应另外补假的。2、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第六条 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应当在工作日补假。部分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则不补假。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拓展资料:一、关于公休假的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第四章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2.第三十六条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3.第三十七条对实行计件工作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根据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的工时制度合理确定其劳动定额和计件报酬标准。4.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5.第三十九条企业因生产特点不能实行本法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八条规定的,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可以实行其他工作和休息办法。6.第四十条用人单位在下列节日期间应当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二、公休假的好处1.公休假是对人的休闲权利的一种尊重,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种标志。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休闲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公休假使人们拥有更多的时间在紧张的工作和生活中放松身心。2.抽出时间做工作以外的事情,主要是定期度假对健康确有好处,因为人们能够在假期中得到充分的休息和解压。3.公休假对促进旅游业发展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首先,它能带动旅游业的升级。人们的休闲权得到尊重,带动了消费层次的提高,使人们对旅游产品的选择也提高了层次,这有助于促进旅游业从自然观光的层次向度假休闲的层次。
国家公休假具体规定是什么
1.2022元旦放假安排
1月1日(星期六)至1月3日(星期一)放假3天,无需要调休。
2.2022春节放假安排
1月31日至2月6日放假7天,但需要加班进行调休,分别是1月29日(星期六)、1月30日(星期日)上班。
3.2022清明节放假安排
4月3日(星期日)至5日(星期二)放假3天,4月2日(星期六)需要上班进行调休。
4.2022劳动节放假安排
4月30日至5月4日放假调休,共5天,其中4月24日(星期日)、5月7日(星期六)上班。
5.2022端午节放假安排
6月3日至5日放假,共3天,由于3日正好是星期五,加上周末双休,正好是三天,不需要调休。
6.2022中秋节放假安排
9月10日至12日放假,共3天。查看了一下日历,9月10日正好是星期六,所以无需加班调休。
7.2022国庆节放假安排
10月1日至7日放假调休,共7天。10月8日(星期六)、10月9日(星期日)上班。
一、劳动法年假规定--年假计算方法
按《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规定,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为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为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为15天。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带薪年休假的假期。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就不能享受当年度的年休假:1、职工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假天数多于年休假天数的;2、职工请事假累计20天以上且单位按照规定不扣工资的;3、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2个月以上的;4、累计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3个月以上的;5、累计工作满20年以上的职工,请病假累计4个月以上的。
用人单位应当根据生产、工作具体情况,并考虑职工本人意愿,统筹安排职工年休假,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段安排,但一般应在1个年度内安排。
二、劳动法年假规定--工资计算
1.年假安排及未休年假的工资怎么算
用人单位根据生产、工作的具体情况,并考虑职工本人意愿,统筹安排年休假。用人单位确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职工年休假或者跨1个年度安排年休假的,应征得职工本人同意。
单位确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职工休年休假的,经职工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职工未休年假的工资计算:对职工应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数,单位应当按照该职工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
用人单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但是职工因本人原因且书面提出不休年休假的,用人单位可以只支付其正常工作期间的工资收入。
2.离职时年假工资怎么算
用人单位与职工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未安排职工休满应休年休假的,应当按照职工当年已工作时间折算应休未休年休假天数并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但折算后不足1整天的部分不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
折算方法为:(当年度在本单位已过日历天数÷365天)×职工本人全年应当享受的年休假天数-当年度已安排年休假天数。
用人单位当年已安排职工年休假的,多于折算应休年休假的天数不再扣回。
劳动法年假规定——休年假条件:
根据国务院公布并于2008年1月1日实行的《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以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于2008年9月28日制定公布的《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的相关规定,休年假的前提条件如下:
主体: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的职工。
时间:职工连续工作满12个月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
职工累积工作满一年即可以享受年假,并且休假期间工资照常发放。如果单位对年假有异议,不允许休年假,职工可以根据《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要求单位给予年假。劳动法年假规定休年假是工作累计满一年职工的权利。
公休假规定
公休假包括"公休假日和公共假日"。是指国家法律明文规定的带薪休假制度。公休假日。法律规定或者依法订立的协议规定的每工作一定时间必须休息的时间。如每工作5天以后休息2天,这2天就是公休假日也称公休日或者休息日。由于我国规定职工每周工作时间不得高于44小时,因此一般用人单位实行每周休息两日。公共假日。指全体公民享受到假日,如五一、国庆、元旦、春节等,不含部分公民享受到的假日,如六一儿童节、三八妇女节等。法律依据《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第一条 为统一全国年节及纪念日的假期,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一)新年,放假1天(1月1日);(二)春节,放假3天(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三)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四)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五)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六)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七)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第三条 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一)妇女节(3月8日),妇女放假半天;(二)青年节(5月4日),14周岁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三)儿童节(6月1日),不满14周岁的少年儿童放假1天;(四)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8月1日),现役军人放假半天。第四条 少数民族习惯的节日,由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该民族习惯,规定放假日期。第五条 二七纪念日、五卅纪念日、七七抗战纪念日、九三抗战胜利纪念日、九一八纪念日、教师节、护士节、记者节、植树节等其他节日、纪念日,均不放假。第六条 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应当在工作日补假。部分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则不补假。第七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公休假是怎么规定的
公休假国家规定如下:1、全体公民放假的法定节假日总共有十一天,包括元旦1天、春节3天、清明节1天、劳动节1天、端午节1天、国庆节3天、中秋节1天;2、带薪年休假,单位的职工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职工在年休假期间享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收入。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如下情况下,职工没有年休假:1、职工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假天数多于年休假天数的,没有年休假;2、职工请事假累计20天以上且单位按照规定不扣工资的,没有年休假;3、职工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2个月以上的,没有年休假;4、职工累计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3个月以上的,没有年休假;5、职工累计工作满20年以上的职工,请病假累计4个月以上的,没有年休假。法律依据:《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第二条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一)元旦,放假1天(1月1日);(二)春节,放假3天(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三)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四)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五)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六)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七)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第六条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应当在工作日补假。部分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则不补假。
国家公休假标准2022
一、2022年国家公休假具体规定是什么 公休假期不包括星期六星期天,法定的公休假遇上休息日,休息日应另外补假的。 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第六条 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应当在工作日补假。部分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则不补假。 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 职工带薪年休假的规定条例规定: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同时,条例还规定: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假期。 二、企业职工年休假法律规定 《劳动法》第45条规定:劳动者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在国务院新规定颁布前,暂按无锡市人民政府《关于无锡市企业职工休假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执行。休假期限为:工龄满5年不满10年的,每年休假7天;工龄满10年不满20年的,每年 休假10天;工龄满20年以上的,每年休假14天。 休假期限不包含国家规定的公休假日和法定节假日。遇公休节假日可相应顺延。职工享受探亲假的当年不再享受休假。暂不具备条件的企业,应在条件具备后,再安排职工的休假 。 三、明确职工跳槽应累计工作时间 此前发布的《条例》,仅规定了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等单位职工连续工作1年以上,可享受带薪年休假。其中,职工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条例》没有明确职工跳槽工作时间如何计算,因此,在实践中也一直存有争议。此次公布的《办法》对此作了明确规定。《办法》第四条规定:“职工在同一或不同用人单位工作期间,以及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或国务院规定视同工作期间,应当计为累计工作时间。”
2022年公休假最新法律规定是什么
法律分析:一、公休假是法律规定或者依法订立的协议规定的每工作一定时间必须休息的时间。如每工作5天以后休息2天,这2天就是公休假日。由于我国规定职工每-周工作时间不得高于40小时,因此一般用人单位实行每-周休息两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硬性规定了要保障职工休息休假的权利!探亲假、婚假、产假、年假、病假等权利。二、最新关于公休假的政策规定具体如下:1、公休假期不包括星期六星期天,法定的公休假遇上休息日,休息日应另外补假的。2、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第六条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应当在工作日补假。部分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则不补假。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法律依据:《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四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享受当年的年休假:(一)职工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假天数多于年休假天数的;(二)职工请事假累计20天以上且单位按照规定不扣工资的;(三)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2个月以上的;(四)累计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3个月以上的;(五)累计工作满20年以上的职工,请病假累计4个月以上的。第五条 单位根据生产、工作的具体情况,并考虑职工本人意愿,统筹安排职工年休假。年休假在1个年度内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段安排,一般不跨年度安排。单位因生产、工作特点确有必要跨年度安排职工年休假的,可以跨1个年度安排。单位确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职工休年休假的,经职工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对职工应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数,单位应当按照该职工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