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是哪个省的地方戏?
问题一:秦腔是哪里的地方戏 秦亥,是起源于古代陕西、甘肃一带的民间歌舞,因周代以来,关中地区就被称为秦,秦腔由此而得名,是相当古老的剧种。因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又叫梆子腔,因以梆击节时发出恍恍声,俗称桄桄子。
问题二:秦腔是哪里的 秦腔(Qinqiang Opera),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起于西周,源于西府(核心地区是陕西省宝鸡市的岐山【西岐】与凤翔【雍城】)。成熟于秦。秦腔又称乱弹,流行于中国西北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其中以宝鸡的西府秦腔口音最为古老,保留了较多古老发音。又因其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所以又叫“梆子腔”,俗称“桄桄子”(因为梆击节时发出“恍恍”声)。
问题三:我国的地方戏都有哪些属于哪个省 1、昆曲
昆曲,又称“昆腔”、“昆剧”,是一种古老的戏曲剧种。它源于江苏昆山,明中叶后开始盛行,当时的传奇戏多用昆曲演唱。除了保持早期昆曲特色的南昆外,还在全国形成许多支脉,如北方的昆弋、湘昆、川昆等。昆曲的风格清丽柔婉、细腻抒情,表演载歌载舞、程式严谨,是中国古典戏曲的代表。
2、高腔
高腔,是对一种戏曲声腔系统的总称。它原被称为“弋阳腔”或“弋腔”,因为它起源于江西弋阳。其特点是表演质朴、曲词通俗、唱腔高亢激越、一人唱而众人和,只用金鼓击节,没有管弦乐伴奏。自明代中叶后,它开始由江西向全国各地流布,并在各地形成不同风格的高腔,如川剧高腔、湘剧高腔、赣剧高腔等。
3、梆子腔
梆子腔,是对一种戏曲声腔系统的总称。它源出于山西、陕西交界处的“山陕梆子”,特点为唱腔高亢激越,以木梆击节。然后,它向东、向南发展,在不同地区形成不同形式的梆子腔,如山西梆子、河北梆子、河南梆子、山东梆子等。
4、京剧
京剧,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
5、评剧
评剧,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20世纪20年代左右流行于东北地区,出现了一批女演员。20世纪30年代以后,评剧在表演上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出现了白玉霜、喜彩莲、爱莲君等流派。1950年以后,以《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剧目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出现新凤霞、小白玉霜、魏荣元等著名演员。现在评剧仍在河北、北京一带流行
6、河北梆子
河北梆子,即流行于河北、北京一带的梆子戏,它源于山、陕交界处的山陕梆子,经由山西传至河北,结合河北与北京方言而形成。它保持了梆子腔以梆击节的特点,唱腔高亢激越,善于表演悲剧情节。河北梆子著名剧目有《蝴蝶杯》、《辕门斩子》、《杜十娘》等
7、晋剧
晋剧,又名“中路梆子”,系由山西、陕西交界的山陕梆子发展至山西,结合山西语言特点而形成。现流行于山西中部及内蒙、河北一带。它保持了梆子腔以梆击节的特点,音乐风格在高亢之余,也有柔婉细腻的一面。表演通俗质朴。著名剧目有《打金枝》、《小宴》、《卖画劈门》等。
8、蒲剧
蒲剧,又名“蒲州梆子”,系由山西、陕西交界的山陕梆子发展而成,一说此即为原来的山陕梆子。现流行于山西西南部及陕西、河南一带,在声腔上近似于秦腔,语言也用陕西方言。著名剧目有《挂画》、《杀狗》、《杀驿》等。
9、上党梆子
上党梆子,山西四大梆子之一,系由山西西南部的“蒲州梆子”发展而成,流行于山西东南部上党一带。其声腔除梆子腔外,也兼唱昆曲、皮黄、罗罗腔等。剧目有《三关排宴》、《东门会》等。
10、雁剧
雁剧,也称“北路梆子”,由“蒲州梆子”发展而来,流行于山西北部及河北张家口、内蒙古一带。据说它对河北梆子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剧目有《血手印》、《金水桥》等。
11、秦腔
秦腔,陕西省地方戏,也叫“陕西梆子”,是最早的梆子腔,约形成于明代中期。其表演粗犷质朴,唱腔高亢激越,其声如吼,善于表现悲剧情节。剧目有《蝴蝶杯》、《游龟山》、《三滴血》等。
12、二人台
二人台,流行于内蒙古、山西及河北张家口一带的戏曲剧种,在内蒙民歌及山西民间小调基础上形成,后来又吸收晋剧的表演成份而渐渐成......>>
问题四:秦腔 是哪个地方的地方戏啊???? 陕西一带
问题五:我国的地方戏都有哪些属于哪个省 河南:豫剧 曲剧 越调
山东:吕剧
河北:河北梆子 评剧
山西:晋剧
浙江: 越剧
北京:京剧 评剧 话剧
东北:吉剧 龙江剧 二人转
陕:秦腔
上海:沪剧 越剧
江苏:昆剧 锡剧 淮剧 扬剧
江西:赣剧
湖南:湘剧 采茶戏
湖北 汉剧
河南 豫剧 河南梆子
山东 吕剧 山东梆子
安徽 徽剧 庐剧 黄梅戏 泗州戏
广东 粤剧
四川 川剧 清音
*** 藏戏
问题六:陕西的省份代表性戏曲的名称是什么 陕西的省份代表性戏曲的名称是秦腔,秦是陕西的古称,所以陕西地方戏曲最具代表性的就被称为秦腔。
问题七:秦腔到底出自陕西还是甘肃? 真正成型的秦腔是明代出现的,此时在中国的版图上只有“陕西行都司”,没有甘肃省,更没有青海和宁夏,也就是说现在秦腔流行的地区,在那个时候是一个省,既然是一个省,而且还以陕西命名的话,那么兴盛于这里的戏剧当然叫做秦腔了。
但后来陕甘又分开了,秦腔却仍然风行在陕甘地区。各地有各地的派别,互不干涉,无所谓正宗与否。再后来,由于分开的年代远了,陕西简称秦,人们就顾名思义,以讹传讹得认为秦腔就是陕西的,唯陕西马头是瞻。
再后来,随着视听手段的发达,社会交往日益频繁,很多人听到了传说中陕西的“正宗”秦腔,纷纷仿效,于耿陕西之外的秦腔流派就消失了。而在陕西省内部,流行在西安附近的秦腔在传播过程中借助先进的传播手段占了优势,于是陕西其他的流派和甘肃的所有流派一样也消失了,因此就出现了有些人所说的“中路秦腔起而代之”的现象。于是就出现了今天的局面。
问题八:秦腔是什么意思 秦腔释义:
流行于中国西北各省的地方戏曲剧种,由陕西、甘肃一带的民歌发展而成的,是梆子。腔的一种。也叫陕西梆子。泛指北方用梆子腔演唱的剧种
来自百度汉语|报错
秦腔_百度汉语
[拼音] [qín qiāng]
问题九:大家教教我,秦腔、黄梅戏是源于哪个省份的? 凌风
问题十:秦腔是哪里的地方戏 秦亥,是起源于古代陕西、甘肃一带的民间歌舞,因周代以来,关中地区就被称为秦,秦腔由此而得名,是相当古老的剧种。因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又叫梆子腔,因以梆击节时发出恍恍声,俗称桄桄子。
秦腔是哪个省的地方戏
陕西省。秦腔别称“梆子腔”,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秦腔,是起源于古代陕西、甘肃一带的汉族民间歌舞,是在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安生长壮大起来的,经历代人民的创造而逐渐形成,因周代以来,关中地区就被称为“秦”,秦腔由此而得名。
陕西省位于中国中部,黄河中游地区,南部兼跨长江支流汉江流域和嘉陵江上游的秦巴山地区。东隔黄河与山西省相望,北与内蒙古自治区相毗连,西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相邻,南以米仓山、大巴山主脊与四川省、重庆市接界,东南与湖北省、河南省接壤。
陕西省地势南北高、中间低,有高原、山地、平原和盆地等多种地形。北山和秦岭把陕西分为三大自然区。
北部是黄土高原区,海拔900-1900米,总面积8.22万平方千米;中部是关中平原区,海拔460-850米,总面积4.94万平方千米;南部是秦巴山区,海拔1000-3000米,总面积7.4万平方千米。
陕西省横跨三个气候带,南北气候差异较大。陕南属北亚热带气候,关中及陕北大部属暖温带气候,陕北北部长城沿线属中温带气候。
秦腔有什么特点
秦腔的唱腔为板式变化体,也就是以一个曲调为基调,通过节拍、节奏、旋律、速度等的变化而形成一系列不同的板式。秦腔唱腔包括“板路”和“彩腔”两部分,板路有二六板、慢板、箭板、二倒板、带板、滚板等六类基本板式。彩腔,俗称“二音”,音高八度,多用在人物感情激荡,剧情发展起伏跌宕之处。秦腔用假嗓唱出,其中的拖腔必须归人“安”韵,一句听下来饱满酣畅,极富表现力,这也是秦腔与其他地方戏曲不同的地方。音乐秦腔曲牌分弦乐、唢呐、海笛、笙管、昆曲、套曲六类,主要为弦乐和唢呐曲牌。秦腔的音乐伴奏,向称四大件,以二弦为主奏,人称秦腔之“胆”。琴师在秦腔戏班中具有重要地位,常坐于舞台前场后部正中,伴奏音乐擅奏老调,音高为“三眼调”,三十年代后改用出调(即下把拉法)。秦腔的伴奏分文场和武场。所用的乐器,文场有板胡、二弦子、二胡、笛、三弦、琵琶、扬琴、唢呐、海笛、管子、大号(喇叭)等;武场有暴鼓、干鼓、堂鼓、句锣、小锣、马锣、铙钹、铰子、梆子等。
秦腔的特点有哪些?
秦腔的特点:舒展大方、跌宕起伏、幽怨感伤、遒劲雄厚、自然朴实等。1、舒展大方与其他剧种一样,演唱也是秦腔艺术的重心所在。从行腔上看,秦腔唱腔流线舒展、绵长,但又不失婉转与柔美。可以这样说,秦腔如同一位“大家闺秀”,永远不会给人以小气、扭捏或做作的感觉。2、跌宕起伏我们都知道,不同的语气、语调和语速往往能够体现不同的思想、情感,反映不同人物的个性或境遇。在秦腔中,剧中人物的性格、气质以及他们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一般都会在唱腔上得到充分展现――或哀婉,或欢快,或急促,或舒缓,或刚劲,剧中人物的心境或个性不同,对应的唱腔就会有非常明显的区别。3、幽怨感伤秦腔的主基调是幽怨、感伤或苍凉。我国古代先民们常常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形形色色的人间悲剧每天都在他们身上或周围上演。作为一种反映社会生产、生活现实的文化形式,秦腔不可能对此“视而不见”。4、遒劲雄厚总体上看,秦腔唱腔比较刚劲、雄厚。在秦腔中,许多唱段“曲调高亢粗犷,韵味铿锵。”由此,有人把秦腔比作烈酒――既能给人带来强烈的感官刺激,又能让人完全沉醉入迷。不过,也有人说,秦腔是吼出来的,其唱腔并不十分悦耳。5、自然朴实与其他剧种相比,秦腔唱腔更贴近实际――接近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会话、呐喊及哭泣等等。由于其表演自然、朴实而不做作,演唱舒展、苍劲而不捏嗓子,所以,秦腔演员在舞台上所呈现出的情景往往会给观众一种奇特的感觉。
秦腔为什么会被称为秦腔
秦腔,又称梆子腔,是中国最古老的汉族戏剧之一。秦腔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秦腔是汉族民间歌舞,起源于古代陕西、甘肃一带,以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安为中心发展起来。陕甘在古代属于秦国,所以被称为“秦腔”。由于枣木梆子在早期秦腔表演中常用作打击乐器伴奏,故又称“梆子戏”。秦腔形成后,流传到全国各地。由于其完整成熟的表演体系,对地方戏曲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并直接影响了梆子戏成为梆子戏的始祖。秦腔作为一种地方文化,它的一大特点是唱腔和朗诵都以陕西关中方言为基础,还融入了我国汉唐时期的一些诗词歌赋的语言。这些语言特征与音乐特征融为一体,共同形成了秦腔独特的声乐风格,即音准高亢激昂,声线生硬,音色坚韧坚定。秦腔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戏曲音乐文化发展的基础。它深刻地诠释了汉文化的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精神财富的组成部分。
秦腔是什么意思
秦腔流行于中国西北各省的地方戏曲剧种,由陕西、甘肃一带的民歌发展而成的,是梆子。腔的一种。它的起源,众说不一,大体有形成于秦代(或先秦),形成于唐代,形成于明代三种说法。《钵中莲》是江南无名氏之作,证明已传播到江南。江南远离陕西,传播需要时间,据此,秦腔在明中叶当已形成。另据调查,明代最早的秦腔班社是周至人所创办的华庆班,曾驰名甘、陕一带。后来,秦腔在陕西省内又发展成东、西、中、南四路。东路即同州梆子,西路即西府秦腔,南路演变为汉调桄桄,中路为西安乱弹,即今通常所称的秦腔。秦腔艺术源远流长。相传唐玄宗李隆基曾经专门设立了培养演唱子弟的梨园,既演唱宫廷乐曲,也演唱民间歌曲。梨园的乐师李龟年原本就是陕西民间艺人,他所作的《秦王破阵乐》称为秦王腔,简称“秦腔”。这大概就是最早的秦腔乐曲。其后秦腔受到宋词的影响,从内容到形式上日臻完美。明朝嘉靖年间,甘、陕一带的秦腔逐渐演变成为梆子戏。清乾隆时,秦腔名角魏长生自蜀入京,以动人的腔调、通俗的词句、精湛的演技轰动京城,如今京剧的西皮流水唱段就来自于秦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