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是怎么来的照片
黑洞照片是用射电望远镜拍的。由于黑洞距离地球过于遥远,形成可视视角非常狭小,使用单个射电望远镜是不能拍摄到的。同时,需要射电望远镜的口径达到略大于地球直径那么大才可以实现,这么大的望远镜在地球上根本无法建造。所以科学家使用了8台射电望远镜部署在全球多个地点,这样省去了超大直径的望远镜,而通过多地同时同步收集数据,最终汇总到一起分析出了黑洞的样貌。拍摄时,不但要精确同步分布在从南极到夏威夷等全球各地的八台亚毫米射电望远镜阵列同时成像,而且对天气的要求也非常苛刻,如大气中水气含量较高就会对射电探测信号产生散射,从而影响接收的信号强度。黑洞的介绍黑洞是现代广义相对论中,存在于宇宙空间中的一种天体。黑洞的引力极其强大,使得视界内的逃逸速度大于光速。故而,黑洞是时空曲率大到光都无法从其事件视界逃脱的天体。1916年,德国天文学家卡尔·史瓦西通过计算得到了爱因斯坦场方程的一个真空解,这个解表明,如果一个静态球对称星体实际半径小于一个定值,其周围会产生奇异的现象,即存在一个界面—视界,一旦进入这个界面,即使光也无法逃脱。这个定值称作史瓦西半径,这种不可思议的天体被美国物理学家约翰·阿奇博尔德·惠勒命名为黑洞。
黑洞是怎么来的照片
人类通过“事件视界望远镜”把黑洞的照片拍下来的。黑洞无法直接观测,但可以借由间接方式得知其存在与质量,并且观测到它对其他事物的影响。借由物体被吸入之前的因黑洞引力带来的加速度导致的摩擦而放出x射线和γ射线的“边缘讯息”,可以获取黑洞存在的讯息。推测出黑洞的存在也可借由间接观测恒星或星际云气团绕行轨迹来得出,还可以取得其位置以及质量。北京时间2019年4月10日21时,人类首张黑洞照片面世,该黑洞位于室女座一个巨椭圆星系M87的中心,距离地球5500万光年,质量约为太阳的65亿倍。北京时间2021年3月24日晚10点,偏振光下M87超大质量黑洞图像公开。黑洞的产生过程类似于中子星的产生过程:某一个恒星在准备毁灭,核心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迅速地收缩,塌陷,发生强力爆炸。当核心中所有的物质都变成中子时收缩过程立即停止,被压缩成一个密实的星体,同时也压缩了内部的空间和时间。但在黑洞情况下,由于恒星核心的质量大到使收缩过程无休止地进行下去,连中子间的排斥力也无法阻挡。中子本身在挤压引力自身的吸引下被碾为粉末,剩下来的是一个密度高到难以想象的物质。由于高质量而产生的引力,使得任何靠近它的物体都会被它吸进去。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黑洞
请问以下两张图的黑洞外观为什么会不一样呢?
楼主你好像还不明白,目前为止你看到的所有黑洞图片几乎都是想象图,这两幅图并不是真正的黑洞图片,很多人对于黑洞洞的长相非常好奇,心里难免对黑洞有各种猜想,所以你会在网络上看到看到各种各样的黑洞图片,第一幅图片中的黑洞属于大众型的:中间一个深不见底的深渊,由于其周围强大的引力导致周围天体光线弯曲成一个漩涡形,这就是我们大众对于黑洞的典型印象。第二张图来自于电影《星际穿越》中的黑洞形象,制作团队为了让观众看到更加接近“真实”的黑洞,他们运用了大量复杂的算法和程序以及尽可能完善的科学理论来对黑洞的形象进行计算和渲染,举个例子:你可以看到第二张黑洞的吸积盘(黑洞周围的那层光圈)也就是位于黑洞后方的那部分吸积盘似乎同时绕道黑洞的上方和下方来了,这是由于黑洞强大的引力导致光线扭曲造成的,光线通过高度弯曲的空间将吸积盘发出的光线进行扭曲,所以图片里黑洞上下两半光圈实际上是黑洞后方的吸积盘。但是要注意一点,这两张图片包括你在网络上看到的其他图片都不是真实的黑洞图,但是第二张是使用了大量科学依据进行推演建立出来的,它不一定是黑洞真实的样子,不过至少比其他图片更加“真实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