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篙的拼音
竹篙的拼音:[zhú gāo];意思是撑船的长竹竿。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政事》:“﹝ 陶公 ﹞尝发所在竹篙,有一官长连根取之,仍当足。乃超两阶用之。”唐 韩愈 《潭州泊船呈诸公》诗:“暗浪舂楼堞,惊风破竹篙。”清 查慎行 《逆风上滩歌》:“船头喜锐不喜方,竹篙用短不用长。”扩展:竹篙粉是以大米为主要食材制作的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颇具特色的传统小吃,属于粤菜系,因需放置到碗口粗的竹篙上挂晾,吃的时候既有米香,又有竹子的清香而得名,特色是美味爽口、芡汁独特。
竹篙的拼音
竹篙的拼音是zhú gāo,是撑船用的的长竹竿。基本信息:篙是一根长竹竿或木棒,是一种最简单的推进工具。近代人为了避免篙头被磨损或破裂,常在篙的下端安装铁箍、铁尖和铁钩。篙的制作简单,使用也十分方便,最适合于浅水河道和近岸航行的船舶。一般利用篙撑水底或岸边物体,按照力的作用与反作用原理,使舟船向用力的相反方向前进。造句:1、这时候来此,可以看到采莲姑娘们驾着采莲船,挥着竹篙,唱着采莲歌结伴采莲。2、我也不多想,咬紧牙关,加速跑过去,拔出竹篙,扯掉绳子,跳上竹筏,用篙子在岸边一撑,顺着水流,竹筏向江心慢慢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