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萍

时间:2024-12-02 07:35:08编辑:流行君

怎么看待周萍和繁漪的感情

蘩漪是《雷雨》中最有性格的角色。她出场的时候,已经是一个被变态情欲所控制的不幸女人。周朴园与梅侍萍的婚姻失败,造成了周朴园的感情创伤,这个男人的身体里情欲是被压抑的。蘩漪与周朴园结婚不久,生了儿子周冲,舞台上的周冲17岁,由此推测,蘩漪嫁到周家的时间,最短是十八年。《雷雨》舞台提示周朴园55岁,蘩漪35岁,如果去掉十八年,当年就是一个37岁的男人与一个17岁的女孩结婚。繁漪与周朴园《雷雨》电视剧(1996)剧照周朴园已经是一个感情上遍体鳞伤的中年人,虽然周家发生的悲剧已经过去了八、九年,单纯的蘩漪仍然进不了周朴园浑浊的感情世界。我们已经分析过,周朴园第二任妻子几乎是一个空白的影子,而蘩漪延续了那种没有爱情的夫妻生活。如果我们用弗洛伊德的理论来解释,周朴园把他的力比多热情转移到社会事业,他很快就成为一个企业家、成功人士、社会中坚,他在各方面都做得非常克制非常完善。但是在这个克制和完善的背后,是他心里藏着的一部罪恶历史——他曾经背叛了自己的爱情,或者说,他是自己对自己实行一种可怕的惩罚:他失去了爱的能力。本来,蘩漪很可能重复那个没有名字的小姐的命运:既得不到丈夫的爱,也没有任何地位,她会像一朵枯萎的花,无声无息地死去。可是偏不!蘩漪的命运在这个家庭里出现了转机:第一,她生了一个天使一样的儿子周冲;第二,她的身边出现了周萍。繁漪与周萍《雷雨》电视剧(1996)剧照周萍是周朴园与梅侍萍所生,二十七年前,周朴园娶新太太的时候,周家把梅侍萍和鲁大海赶出家门,把周萍也送到无锡乡下去生活,直到三年前,周萍已经长成一个24岁的小伙子,才被接回到天津的周家。我们暂且把舞台上的故事时间定为1921年的夏天,因为鲁大海出生于1895年2月3日,(出生第三天就是除夕),按照中国传统计算年龄的方法,27岁,也就是1921年。那么周萍是三年前回到周家,也就是在1919年。(按照中国的算法,1919年就算第一年,第二年即1920年,第三年就是1921年。也是我们通常说的第三个年头。)周萍身上携带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清新气息。由于他的出现,根本上改变了蘩漪的命运,就像蘩漪所说:“我已预备好棺材,安安静静地等死,一个人偏把我救活了……”这个人,就是周萍。周萍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儿。他走进周朴园的家,作为长子他是要继承周家的事业。但是周萍与周朴园为代表的专制家庭有着先天仇恨,如果说周家有反封建的因子,周萍就是一个反叛者。所以他会对蘩漪会说出他恨父亲,愿意父亲去死,就是犯了灭伦的罪他也干。这里说的是灭伦而不是乱伦,乱伦在一般使用中是指亲属之间不正当的性关系;而灭伦,是指违反伦常,谋杀尊亲。我们分析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要强调,周萍不是因为爱上了蘩漪(乱伦)才愿意父亲去死,而是反过来理解:周萍的无意识里,隐隐约约先有了仇恨父亲、甚至想谋杀父亲的因子。表面上的原因,当然是同情蘩漪的遭遇,事实上没有一个人会因为父亲怀念生母、对后母不好而仇恨父亲的,一定是另有原因。所以说,周萍只是扮演了一个弑父娶母的复仇角色。他先有了对周朴园的仇恨,才有与蘩漪的通奸。这种通奸行为里很少有爱的因素,只是潜意识里的尚不自觉的仇恨。他与蘩漪都因为仇恨周朴园,才阴错阳差走到一起,陷入了一种人不人、鬼不鬼的不伦之恋。照我看来,周萍不爱蘩漪,这才是蘩漪最大的悲剧。蘩漪已经是把自己整个身心都给了周萍,把自己未来生活的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周萍身上。应该说,蘩漪爱上周萍,也只有在“五四”的时代风气下才能得到合理的解释。因为“五四”时代是中国两千年封建专制帝国及其意识形态大崩溃的时代,是一个人性欲望自由爆发的时代,是个性解放、个性至上的伟大时代。我们今天用什么样的语词来赞美“五四”都不会过分,因为它让我们看到了人性最有魅力的一面。在《雷雨》的故事里,是周萍把“五四”新文化的阳光带进周家,这道阳光吸引了蘩漪,唤醒了蘩漪,让她看到精神自由的希望。所以,她发疯一样爱上了其实并不爱她的周萍。如果用我们今天的眼光看,一个女人既然得不到丈夫的爱,她对丈夫也充满仇恨,那么她完全可以选择离开丈夫。蘩漪一旦与周朴园离婚,她与周萍之间也就不存在所谓的乱伦关系,也谈不上有什么罪。但是回到民国初期,虽然在多妻制的封建大家庭里,年轻后母与少爷之间发生暧昧关系不是偶然现象,从封建伦理角度来看,当然是犯了乱伦之罪。正因为周萍其实并不爱蘩漪,他才会在蘩漪烈火一样的爱情面前退缩了,他面对封建伦常的压力感到了害怕;另一方面,周萍的退缩还反映了“五四”新文化的影响在他身上开始退化,我们前面说过,他作为周家的长子,是要来继承周家的事业。继承者和反叛者这两种身份在周萍身上发生强烈冲突,很显然,在舞台上出现的周萍形象,是继承者的周萍已经战胜了反叛者的周萍,他出场就是一个懦弱、自私的逃兵形象。但是在他的身上,并不是完全没有“五四”新文化的痕迹,他还是有摆脱困境、努力向上的勇气,这就体现在他大胆爱上了年轻、活泼的小丫鬟四凤。他当然不知道四凤是他的同母异父的妹妹,他想要拯救自己,找到一个贫民出身的淳朴的女孩子。他们真心相爱。周萍不顾一切要离开蘩漪,离开这个家庭,当他获知四凤已经怀孕了,他也毫不犹豫要带着四凤一起出走。但是,周萍的这一抉择对蘩漪的打击非常致命。蘩漪作为一个女人的不幸遭遇,是很值得我们同情的。她早先嫁给了并不爱她的周朴园,现在又爱上了同样不爱她、而且要抛弃她的周萍,所以她愤怒地对周萍说:“一个女子,不能受两代的欺侮。”蘩漪是用“欺侮”这个词来形容周家两代人对她的伤害和侮辱。她的一生就这样被牺牲了。我们特别要注意:周朴园和周萍是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文化力量,周朴园代表了封建专制的旧文化,而周萍是代表了新文化。周萍要走出家庭、爱上四凤、包括大胆说出他不爱蘩漪的心里话,都表现出“五四”一代文化精神上的大无畏。蘩漪的可怜,就在于她不仅受到旧婚姻旧道德的伤害,也受到周萍为代表的新文化的伤害,新文化把她唤醒了,但又很快地把她抛弃了。这个悲剧,曾经是鲁迅在《伤逝》里所描写过的。鲁迅一针见血地说过,人生最痛苦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这就是《雷雨》的复杂之处,也是蘩漪的绝望所在。如果蘩漪不是这样来拯救自己,那么她就像那个没有名字的小姐一样,最终是一个空白。如果她要拯救自己,以她一个孤单女子要与整个男性为核心权力的新旧文化对抗,那是必败无疑。就在她走投无路之际,她的性格里滋生出一种可怕的力量,我姑且把它称为恶魔性因素。恶魔性因素在西方文学传统中是一个经典艺术元素,其内涵比较复杂,我们简单地介绍:它是以恶的力量来反抗既定秩序,在反抗过程中,它会把一切既定的社会伦理道德秩序全部破坏,最后同归于尽。《雷雨》那个时代,蘩漪对周萍的爱当然有其合理性,但也被视为乱伦之罪,她是通过罪的方式使自己获得了生命的意义。但也正因为如此,这种爱很难持久下去,它得不到法律的承认,得不到道德的允许,也得不到社会舆论的同情理解,所有外部环境都不保护它,只是靠内在的热情支撑。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周萍一退缩,她就完全孤立,无路可走。这种情况下,她只能靠一种恶魔般的力量紧紧缠住周萍,使他不能离开自己。这个恶魔性因素就产生了。


周萍为什么喜欢繁漪

周萍为什么喜欢繁漪: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对封建家庭的批判,塑造丰富人物形象。周萍在封建压抑的家庭里面,爱上年轻的繁漪是很可能的。周萍后来因为四凤的纯真善良而爱上她,同时与四凤的兄妹关系也是为了设置情节。曹禺的剧本中提到过,周萍曾经和周冲说,他从前爱过一个决计不应该爱的女人。这个女人必定是周繁漪,所以周萍是爱过繁漪的,只是因为周萍软弱不敢违背礼法所以他始终不愿承认。当年轻善良的四凤来到周家后,他变心爱上了四凤,并且急于切断与繁漪的不伦关系。不是,只是感情空虚。她与她的丈夫年龄差距较大。丈夫对她的生理需求不但完全漠视,而且有意或无意地对她的精神进行摧残。她对丈夫渐渐开始仇恨。由于她被禁闭在家中,没有正常的社交圈子。于是只好将感情寄托在周萍的身上。两人勾搭成奸,形成作品中第一个乱伦故事。而周萍遇到更年轻美貌的四凤以后,移情别恋,对繁漪回避并最后抛弃。说明萍对她根本没有爱,有的只是兽性的发泄。


《雷雨》之周萍

作为一篇课文和著名戏剧,相信很多人都读过或看过《雷雨》。之前读《雷雨》的时候,我的注意力一直在周鲁两家错综复杂的关系和人物之间的狗血关系上,从来没有注意到周萍这个人物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再读《雷雨》,不得不感叹周萍这个人物设置的巧妙性。在曹先生笔下,周萍是周朴园的大儿子,周公馆未来的主人。同时,他也是鲁侍萍的儿子,四凤的亲哥哥。我认为周萍就像是一座桥梁,串起了两个家庭。没有周萍,固然悲剧也会发生,但是有了他的存在,悲剧就变得更加深刻、更加令人深思。

回顾周萍的一生,幼时住于乡下,没有父母的爱与关怀;青年回到周公馆,和自己的继母发生关系,后诱奸家中女仆,再得知身世,最终举枪自杀。这个可怜又可悲的周家大少爷,用他的死亡,代替曹禺先生向社会发出了第一声呻吟。

我认为周萍是一个极具阶级、尊卑意识的敏感的大少爷。在面对鲁贵的贪婪时,他可以一笑置之并“赏”给鲁贵钱财,他不介意在鲁贵面前展现他少爷尊贵的一面。而当鲁大海挑战周家权威时,他忍不住怒骂、打压,在他看来,鲁大海是没有资格对周家进行评价的。也许是他的经历,让他潜意识里希望高人一等,毕竟,周萍生来就没有见过母亲,而父亲又是位高权重的“社会上流人士”,他从小被养在乡下,长大后才回到周公馆。在这样的环境下,周萍其实应该也成为了周家仆人茶余饭后的谈资,他害怕自己被遗忘,他的内心极其希望自己能得到认可,得到他人的爱与关注。而这身份上的“高贵”似乎让他得以拥有底气去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所以,当繁漪告诉他他是周朴园的私生子时,他是不信的,他“惊诧而又无主地:你瞎说,你有什么证据?”然后又“强笑:我都承认”。字里行间我们都能看到他对自己是个私生子这件事的抗拒与不相信。

另外,在爱情上,周萍自私而又凉薄。到周公馆后,他遇到了那个知性、温柔、美丽的女子——繁漪。他从来没有见到过这样美好的女人,又因为繁漪是他的继母,出于自己的某种私心,他和繁漪开始了一段乱伦之恋。但是,在尝试初期的那一阵欢愉过后,周萍后悔了,他迫切的想要结束这段关系,毫不犹豫的撇下繁漪,找上四凤,态度决绝。在繁漪找他谈话时,周萍的态度变成了是莫名其妙、躲避地、强笑、不得已地......种种迹象,展现了他对与繁漪的这一段感情的不负责任和他自私自利的本质。对于四凤,周萍把她当作一份救赎,以此来掩饰自己曾经的荒唐。在经历了和繁漪在一起之后,从小接受的教育告诉他他这是与继母乱伦,他迫切的希望逃离心中的那一份罪恶感。而他对四凤的感情就像是那根能够把他从乱伦的罪恶感里拉出来绳子,当他出来之后,那根绳子就不再那么重要,反而还成为了另一个束缚他的深渊。所以,当四凤想要跟他离开周家之时,他拒绝了,他说:“ 哦,我还要一个女人,跟着我,侍候我,叫我享福?难道,这些年,在家里,这种生活我还不够么?”对待这两个女人,周萍都没有用心,一直在利用她们。以此窥见,周萍总是带有目的的开始一段爱情,冷眼看待别人的付出,凡事只为自己考虑,不论是对谁,周萍都是自私的。

在我眼中,周萍还是懦弱的反抗者和现实的逃避者。周朴园作为一家之主,专制而又强横,不论是从精神上还是物质上,周公馆中所有人都需在他的安排下生活,周萍作为他的儿子更是如此。在刚从乡下回来的时候,遇到繁漪是周萍的始料未及,多年积压的对父权的不满在遇到繁漪突然爆发。他们俩一个想要博得关注并反抗父权,一个憎恶周家想要逃离。两个绝望中的人遇到了,没有别的办法,他们只能通过肉体的契合来逃避现实,达到自己的目的。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周萍仍然得不到父亲的关注,他还发现,自己绝对不敢让父亲知道他和继母的事。于是,他退缩了,迫切的希望逃离繁漪。

周萍不愧为周朴园的儿子,将父亲的伪善与自私学了个淋漓尽致。他承担不起责任,遇事只会逃避。面对繁漪的指责,他说自己是个最糊涂、最不明白的人,生平做错一件大事,他反驳繁漪的话不应该出现在这样一个“体面”的家庭里面。乍一看,他会下意识维护周家的“体面”,那不过是因为他的利益和周家休戚相关而已。当四凤提出要他带走自己的请求时,周萍是拒绝的,他说:“你这不是孩子话吗?”“你以为我这么自私自利么?你不应该这么想我。”周萍想要逃离周公馆,以此来逃避他在周公馆中做下的荒唐事,因此他不愿把跟周公馆有密切关系的四凤带走,因为四凤的存在其实会一直提醒他他曾经犯过的罪。另一方面,他害怕有人能洞悉他内心的真实想法,繁漪的聪明使得她能够看透周萍内心的卑劣,所以周萍惧怕繁漪。而四凤,天真单纯,身份上也和他有着区别,她会以周萍作为她的支柱,不会将他想的卑劣,更能让他以爱的名义掩饰自己的私心。我想这也是他选择四凤的原因之一吧。

周萍的悲剧其一在于他完全没有一个作为“人”的意识,也就是说,他身为人的意识尚未觉醒,在我们眼中,他没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其二在于社会大环境对他的塑造与影响,传统的封建家庭对他的桎梏和父亲对他的安排造就了他的性格,周萍和同时代的千千万万人一样,都是逃不了的时代的囚徒。

故事的结局周萍举枪自杀了。这个懦弱的人终于有了一次自己的主见,而代价,就是他的生命。只能说,悲剧在那个时代其实一直都存在,而周萍作为被选中的那个人,悲剧在他的身上展现得更加有张力。在周萍的身上展现悲剧,更值得人深思。


《雷雨》中的周萍是一个怎样的人?

周萍忧郁、懦弱、自私自利。年轻的周萍也曾受过个性解放思想的影响,有过生活的憧憬,但是他始终被笼罩在周朴园精神统治的威压之下,他的灵魂最终被压抑、毒化、吞噬了。他造成了繁漪的悲剧,自己也是个悲剧,是一个在封建专制主义环境里人的灵魂被吞噬的悲剧。鲁四凤年轻美丽,聪明活泼,温柔善良,对爱情忠贞不贰。鲁大海简单、粗暴,有勇无谋。周冲则天真,单纯,不懂人情世故,同情下层劳动人民,憧憬着和平、真诚、平等,是一位理想主义者。这个纯洁、善良的心灵在现实面前理想一个个破灭,最后横遭不测,这正是对封建势力罪恶的控诉。

上一篇:携促网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