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养生之道

时间:2024-12-02 03:48:50编辑:流行君

浅谈四季养生_四季养生之道

  四季的更替没有变永远是春夏秋冬.而人心再变,人的行为习惯在变,那么四季如何养生?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四季养生的 方法 ,希望对你有用!


  四季养生之道
  顺应四时进行养生,即四季养生,也就是按照一年四季气候阴阳变化的规律和特点进行调养,从而达到养生和延年益寿的目的。理解四季养生的内涵,需要明白中医养生学四季阴阳消长、转化的概念。古代中医认为,一年中有春夏秋冬四时寒热温凉的变化,是一年中阴阳消长形成的。 冬至 阳生由春到夏是阳长阴消的过程,所以有春之温、夏之热; 夏至 阴生,由秋至冬是阴长阳消的过程,所以有秋之凉、冬之寒。在一年四季中,春夏属阳,秋冬属阴,自然节气也随着气候的变迁而发生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变化。

  基于这些观念,中医的四季养生要求人在春夏之时要顺其自然保养阳气,秋冬之时保养阴气,所以历来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说。这就要求人们凡精神活动、起居作息、饮食五味等都要根据四时的变化进行适当的调节。在作息时间上也要顺应四时的变化,做到”起居有常“,春夏“夜卧早起”,秋季“早卧早起”,冬季“早卧晚起”。在饮食五味上摄取更要有规律,过饮、过饱或饮食偏嗜均能伤害脏腑,影响身体健康。蔬菜瓜果的食用亦有一定的季节性。此外“五脏应四时,各有收受”。根据四时气候的特点,人们还 总结 出春养肝、夏养心、长夏养脾、秋养肺、冬养肾的五脏调养法。

  顺应四时进行养生,即四季养生,也就是按照一年四季气候阴阳变化的规律和特点进行调养,从而达到养生和延年益寿的目的。理解四季养生的内涵,需要明白中医养生学四季阴阳消长、转化的概念。古代中医认为,一年中有春夏秋冬四时寒热温凉的变化,是一年中阴阳消长形成的。冬至阳生由春到夏是阳长阴消的过程,所以有春之温、夏之热;夏至阴生,由秋至冬是阴长阳消的过程,所以有秋之凉、冬之寒。在一年四季中,春夏属阳,秋冬属阴,自然节气也随着气候的变迁而发生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变化。

  基于这些观念,中医的四季养生要求人在春夏之时要顺其自然保养阳气,秋冬之时保养阴气,所以历来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说。这就要求人们凡精神活动、起居作息、饮食五味等都要根据四时的变化进行适当的调节。在作息时间上也要顺应四时的变化,做到”起居有常“,春夏“夜卧早起”,秋季“早卧早起”,冬季“早卧晚起”。在饮食五味上摄取更要有规律,过饮、过饱或饮食偏嗜均能伤害脏腑,影响身体健康。蔬菜瓜果的食用亦有一定的季节性。此外“五脏应四时,各有收受”。根据四时气候的特点,人们还总结出春养肝、夏养心、长夏养脾、秋养肺、冬养肾的五脏调养法。
  四季养生药茶有哪些
  春饮花茶

  春天阳气生发,但人们却常感到困倦乏力,表现为“春困”。花茶甘凉而兼芳香辛散之气,有利于散发积聚在人体内的冬季寒邪,促进体内阳气生发,令人神清气爽。春天喝花茶,可以消除“春困”。喝花茶,最好用透明玻璃盖杯,取花茶3克,放入杯里,用初沸开水稍凉至90℃左右冲泡,随即盖上杯盖,以防香气散失。二三分钟后,即可品饮。

  夏饮绿茶

  夏日炎热,这时是喝绿茶的好时机。绿茶属于未发酵茶,性寒,有清热、去火、解暑的功效。而且它营养成分较高,还有降血脂、预防血管硬化等食疗作用。绿茶的芽叶细嫩,冲泡时不能用太沸的水,80℃开水即可。冲泡时不必盖上杯盖,以免产生热闷气,影响茶汤的鲜爽。

  秋饮青茶(乌龙茶)

  秋燥来时,宜饮用青茶。青茶,又称乌龙茶,属半发酵茶,介于绿、红茶之间。乌龙茶性质不寒不热,温热适中,有润燥生津、清除体内积热的作用。常见的乌龙茶名品有福建乌龙、广东乌龙、台湾乌龙,以闽北武夷岩茶、闽南安溪铁观音为着名。乌龙茶习惯浓饮,注重品味闻香,冲泡乌龙茶需100℃沸水,泡后片刻将茶壶里的茶水倒入茶杯里,品时香气浓郁,齿颊留香。

  冬饮红茶

  冬天寒邪袭人,阳气渐弱,此时喝茶也要着重御寒保暖,因而冬天喝茶以红茶为上品。红茶甘温,可养人体阳气;红茶能生热暖腹,增强人体的抗寒能力,还可助消化,去油腻。传统红茶名品有湖红、宜红、宁红、闽红、台红、祁红,以安徽祁门县的祁红为着名。冲泡红茶,宜用刚煮沸的水冲泡,并盖上杯盖,以免释放香味。英国人常将祁红和印度红茶搭配,再加牛奶和糖饮用。在我国一些地方,也有将红茶加糖、奶、芝麻饮用的习惯,这样既能暖身,又可增添营养。
  四季养生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中医重视人体环境

  人患感冒,发烧咳嗽了要到医院去,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呢?我们知道,到医院查体温也好,测血压也好,化验血液也好,按西医的思路就一定要找到致病因子,即到底是什么细菌和病毒使人患病,这恐怕是现代医院首先要查的。从上世纪40年代到现在,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已经研究出了7000多种抗生素,但是今天在临床上依然在使用的抗生素不过几十种。大量的抗生素都被淘汰了,现代医学面临困惑。而中医是怎么治病的呢?中医治病靠的是草根、树皮,现在用的药方大多是使用了两千多年的方子。两千年前的中药方还有效,中医解决的是人体的内在环境,是依据自然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调整。

  养生要顺应四时

  养生首先要顺应四时,要顺应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类似记载。中医认为要研究四季与养生的关系,必须先要了解人生存的环境。人活在气交之中,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根据春夏秋冬的自然法则,完成生、长、壮、老、已的全过程,这是中医学特有的一面。中医认为人法自然,人要顺应四时,如果按照四时,春温、夏热、秋凉、冬寒规律养生,就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内经》中有一句话叫做“虚邪贼风,避之有时”,中医把许多致病因素、异常气候等叫做虚邪贼风,这些都会导致人生病。所以,夏天空调开得太凉,冬天暖气烧得过热,这些都是违背自然规律的。因为,中医认为冬天气血是潜藏的,如果太热,令气血耗散,冬不藏精,春天就要得温病。

  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构建了自然界一切生物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中医认为,人的气血运行状态和五脏是直接相关的,而五脏又对应四季。春季易肝阴不足,产生春困;到了夏季,汗出得多,容易胸闷、气短;到了秋季,易感燥邪而干咳、少痰;到了冬季,气血应该潜藏于内。所以说肝、心、肺、肾这四个脏器和春夏秋冬直接相关,在人的生命过程中,要想很好地完成生、长、壮、老、已的过程,在每一年、每一季注重养生都是至关重要的。

  四季进补,春宜养肝

  春天时,气血从内向外调动,此时应该注意养肝,最好吃点乌鸡白凤丸,女性以肝为先天,以血为主,乌鸡白凤丸更多地是使用在女性身上。可是春天时气血达表,无论男女都会出现肝血不足的状况。如果男士每天早上吃一粒乌鸡白凤丸,就会觉得不疲劳了,春困的感觉也消失了;到了夏天,天气闷热,阳气不足,会出现胸闷、气短、汗多等症状,此时中老年朋友应该喝一点生脉饮,生脉饮里面就三味药,人参、麦冬、五味子,人参补气,麦冬清肺热,五味子收敛心气,有助于滋养心气;而秋天应吃点秋梨膏,梨有润肺、止咳作用,可入肺经,它可以有助于气血从外向内走;到了冬天时,气血都到里面去了,这时应注重补肾,过了更年期的女性,可用六味地黄丸来补肾。中青年女性还应补血,可吃一点阿胶、大枣、冰糖、核桃仁做成的膏。吃了这些富有营养的东西,通过在身体内的充分运化,就能达到四季养生的目的。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中医认为,人的气血运行与五脏是直接相关的。春天时,气血从里往外流,里面的气血相对不足。这时,很多人会有肝气、肝血不足的情况,常常感到失眠、春困。这时,我们应注意养肝。无论男女,最好服用些乌鸡白凤丸。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子,疗效经过上百年的实践检验。女性以肝为先天,养血为主,服用此药自然不在话下。但不要以为这只是妇科圣药,男性也会在春天存在肝血相对不足的情况。有此证之男士,可每天早上适量服用。到了夏天,人的气血都到外面去了。天气特别热,汗出得特别多,你往往会感到气短、胸闷,这是因为夏气影响了你的心气。我建议多喝点生脉饮(人参100克,麦冬200克,五味子100克),尤其是中老年人。这是唐代名医孙思邈提出的方药。其中人参补气,麦冬清肺热,五味子收敛心气,总体效果有助滋养心气,抵御暑热。秋天则是气血由外往里走的季节。秋气与肺气相通。这时,可吃点秋梨膏(精选白梨,配合其他润肺生津的药物,加蜂蜜、红枣等佐料制成)。梨有润肺、止渴作用,可入肺经,有助气血速降,帮助人们把气血吸纳回体内。冬天户外 大雪 飘飘,人体气血都藏起来了,正是补养的好时机。冬天重在补肾,男性以精气为主,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服用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女性更年期前重在补血,可服用阿胶、大枣、核桃仁,用冰糖把三者做成膏剂服用;更年期后,可服用六味地黄丸。中医称这种养生方法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是在身体功能正常情况下的滋补方法。若是感冒了,或患了其他病,则应先治疗原发疾病。

猜你喜欢:

1. 浅谈四季养生

2. 浅析四季如何养生

3. 一年四季养生法

4. 浅谈中医四季养生知识

5. 中医养生春夏秋冬

6. 四季中药养生


四季养生之春季养生之道

四季养生之春季养生之道   在四季养生方面,古人很早就提出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大原则。同时,针对四时气候变化,古人也提出了具体的做法:“春……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夏……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秋……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冬……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   就比如,冬天来了,冰天雪地的,本来应该多穿点衣服,尽量多待在室内,但你衣着单薄还到处跑,结果可想而知了。   再如酷暑的时候,太阳晒得人汗流浃背的,容易导致失水过多,你不但不找阴凉地方避暑,也不补充些水分,还拼命地蹦蹦跳跳,就很容易发生中暑。   下面就简单谈一下我对四时养生的一些经验及建议,希望能对您有帮助。   关于春天的特点,《内经》中有这样一段话:“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大地开始回暖,草木开始发芽,万物生机勃勃,人体也同万物一样,经过了寒冬的考验,迎来了春天。随着气温的回暖,人体内阳气开始升发,腠理疏松开泄,各组织器官功能开始活跃,细胞代谢逐渐趋于旺盛,新陈代谢加快。   可以说,春季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生”。因此,我们做什么都要从这个“生”字入手,这样才是“春气之应”。顺应春季的气候变化特点和人体在春季的生理变化特点,合理安排我们的日常生活起居,才有利于养生保健。下面谈一谈春季的养生保健注意事项。    春季起居注意   关于春季的起居注意事项,概括起来就是上面提到的“春三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行,以使志生,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也就是说,在春季中,我们的作息安排最好是能适当地晚睡早起。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春季的早晨是一天中阳气升发之时,是一年中生机最旺盛的时候。春季早起后进行适当的户外运动,可以顺应春季的升发之机,促进体内外的气体交换和吐浊纳清,有助于人体的新陈代谢,使人体精力充沛。    春季宜增加运动量   严冬季节,由于气候寒冷,热量流失快,人们为了保暖而多躲于温暖的室内,缺乏户外运动;加上冬季人们为了补充散失的热量、防寒保暖,往往进食大量的肥甘温热之品。到了春季,人体已经堆积了大量过剩的'油脂。春天来了,气候转暖,万物复苏,此时增加运动量不仅能够活动筋骨、帮助气血流通、加快身体的新陈代谢、促进阳气的升发,还可以帮助消耗体内多余的脂肪与热量。因此,春季是一年中很好的锻炼季节。   但是春季锻炼时也要注意,由于春季昼夜温差较大,且春季自然界风邪较多。因此进行户外运动时运动量不宜太大,宜微汗即止,不必大汗淋漓、气喘吁吁,以免运动后汗出当风,感受风邪而发病。   适宜在春季进行的运动项目   说到春季户外运动,自然少不了户外踏青。古人早已有了春季踏青远足的习惯,各种史书、游记等对此多有记载。阳春三月,气候温暖舒适,春风拂面,万物峥嵘,树木吐绿,小草发芽,处处赏心悦目。此时若能与家人、朋友相约到广阔的大自然中去踏青游览一番,不仅可以一扫冬日的郁闷,还能呼吸新鲜空气、荡涤心胸,实乃人生一大畅事。   另外,散步、气功、太极拳或八段锦等也都是很适宜在春季进行的运动,可以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在公园等空气清新的地方来进行。这类运动项目一般比较柔缓,没有很激烈的动作,可以有效地帮助人体活动筋骨、畅通气血、升发阳气,是春季很好的运动选择。    春季进食注意   春季时人体阳气升发,腠理疏松开泄,各组织器官功能开始活跃,细胞代谢逐渐趋于旺盛,新陈代谢加快,人体此时需要进食富含营养并有助扶助正气、升发阳气的食物,以供给机体所需、升发人体阳气。   具体选择上,可以选择清温平淡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优质蛋白等食品,少食脂肪含量较高的动物性食品,以清理胃肠、排除积滞。另外,可以适当进食如葱、蒜、韭菜等辛温之品,以助体内阳气升发。   介绍以下适宜春季进食的食疗或药膳:   ◆猪肝粥   材料:粳米200克,猪肝60克,食盐、葱、姜、香菜等调味品各适量。   做法:将猪肝切碎备用,先将粳米洗净,入锅加水,大火煮沸后再煮约15分钟,将猪肝放入继续煮,待将熟时放入食盐、葱、姜、香菜等调味品即可。   功效:猪肝粥具有补血明目、养肝健脾的功用,常人服食可补肝强身,患有贫血、头晕、目疾、肝病者更适宜服用。   ◆芹菜粥   材料:芹菜200克,粳米200克,食盐、葱、生姜、香菜等调味品适量。   做法:将芹菜洗净切成细丁备用,粳米洗净入锅加水煮,待粥八成熟时放入芹菜丁,最后放入适量食盐、葱、生姜、香菜等调味品即可。   功效:芹菜粥清淡易消化,含有丰富的植物纤维素,是适宜春季常服的粥类。芹菜粥还具有清肝明目、解毒利水的作用,对于头痛、眩晕者尤为适宜。   ◆菠菜粥   材料:菠菜200克,粳米200克,食盐、葱、生姜、香菜等调味品适量。   做法:先将粳米洗净,入锅加水,上火煮,将菠菜切碎备用。待粥快煮熟时加入菠菜及食盐、葱、生姜、香菜等调味品,再煮片刻即可。   功效:菠菜粥清淡易消化,具有疏肝养血、润肠明目的作用,适合所有人服用,尤其适合于年老体弱、血虚肠枯而习惯性便秘及视力下降的人群服食。   ◆菊花粥   材料:粳米200克、干品杭白菊15克、白糖或冰糖适量。   做法:先将粳米洗净,入锅加水,上火煮开,将杭白菊放入共煮,待粥煮熟后放入适量白糖或冰糖即可。   功效:菊花粥具有很好的清肝明目、凉血解毒的作用,正常人春季可适量服食,对于有头晕目眩、目赤肿痛者及高血压病人更适宜服用。   ◆葱豉豆腐汤   材料:豆腐400克,淡豆豉适量,葱白1根,油、食盐、香菜、生姜等调味品适量。   做法:先将葱白切段、豆腐切块备用,将油烧热后放入豆腐略煎,然后放入淡豆豉、生姜,加适量清水炖煮,先武火后文火,最后放入食盐、葱白、香菜等调味品即可。   功效:葱豉豆腐汤具有疏散风寒、理气温中的作用,适合于感受风寒而有头痛、鼻塞、流涕、咳嗽、畏风怕冷者,趁热服食。   ◆山药红枣糯米粥   材料:山药100克、红枣10枚、糯米100克、白糖或冰糖适量。   做法:山药洗净削皮切块,将糯米、红枣洗净后与山药一起放入锅中,加水共煮,先武火煮开再转文火慢煮,至粥成时加入适量白糖或冰糖即可。   功效:山药红枣糯米粥可健脾补气、养胃和中,常服可健脾养胃。    “春困”的预防   春季时,人们经常容易感觉困乏无力、昏昏欲睡,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春困”,它是人体在春季的一大特点。   “春困”常见的原因有睡眠不足、缺乏运动等。“春困”虽说不是病,但如果不注意调整,不仅会使人工作和学习效率下降,还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   这是因为如果人们不主动克服“春困”现象,就会终日睡眠过多,从而影响人体气血的流通和阳气的升发开泄,使人体的新陈代谢减慢,不能适应春季气候大环境的变化,对人体将造成不良的影响。另外,由于缺乏运动,冬季体内堆积的代谢废物不能及时排出体外,会对健康造成不利的影响。   因此,对于“春困”现象,我们需要给予必要的重视,并采取一定的办法来预防。克服“春困”的办法有多种,此处简单介绍几种:   第一,顺应大自然和人体的变化规律,晚卧早起,晨起后适当运动,增加运动量,以提神醒脑。   第二,保证充足的睡眠,白天可以适当安排一定的午睡时间。   第三,注意居室内空气的流通,保证人体呼吸到新鲜空气。   第四,闲暇时间多进行踏青等户外运动,以欣赏春季大自然的美景,开阔心胸,吐浊纳清,培养积极上进的精神面貌。    春季易患疾病的预防   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多种疾病好发的季节。   春季常见的疾病有流行性感冒、支气管哮喘、鼻炎、荨麻疹、花粉热、肝病、宿疾等。这些疾病之所以在春季多发,与春季特殊的气候环境特点是密切相关的。如果我们能注意从发病的原因上去预防,就可以有效减少此类疾病的发生。   因此,针对气候特点,除了要注意春季的防寒保暖之外,还要注意饮食的清淡营养,并适量进食辛、甘、温等助阳气发散的食物,帮助人体阳气升发,并增加运动锻炼,以帮助气血流通,增强体质,从而减少感冒发生的机率。

四季养生之道

1.春季

春三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行,以使志生。”春天的三个月,人们应当入夜而眠,早早起床,到庭院里散步,披散头发,舒张形体,使神志随着春天生气而勃发。春天也是阳气升发的季节,气温由冷渐渐转暖,万物复苏,人的身体也在早春舒展。由于气血渐升,精神比较兴奋,早睡不容易入睡,适宜稍晚些睡觉,更容易睡着,睡眠质量更好。天亮就起床,这个时候空气清新,呼新吐故,适当运动,一整天都会精神抖擞,头脑清醒。

2.夏季

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夏天的三个月,人们应该在夜晚睡眠,早早起身,不要厌恶长日,情志应保持愉快,切勿发怒,要使精神之英华适应夏天的气候以成其秀美,使气机宣畅,通泄自如。夏天天气炎热,气温高,适宜深夜再上床睡觉,这个时候气温下降,身体感觉舒适,更容易入睡。天亮起床,外出锻炼,气温不高,身体舒适适宜运动。不要等到太阳出来,否则气温上升,体热流汗,此时运动容易疲劳,导致一天没有精神,头脑昏沉。

3.秋季

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秋天的三个月,应该早卧早起,鸡叫起床,使神志保持安定。秋高气爽,气温下降,黄昏时已经感觉到凉意,晚饭后做适当地活动,就上床睡觉。早睡的时间已经很充足了,早上要早起,为一天做准备,使全身和精神都能保持较好的状态。

4.冬季

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冬天的三个月,人应该早睡晚起,待到日光照耀时起床才好,不要轻易地振动阳气,妄事操劳,要使神志深藏于内,安静自若。冬天气温低,身体阳气内收,保持生理机能。太阳落山较早,饭后稍做准备就可入睡,以养精气神。早上出太阳再起床,气温上升后,身体也相对舒适,经过一夜长时间的睡眠,让一天的体力和精力都保持较好的状态。


四季养生?

四季养生,早在《黄帝内经》里就早有记载。

“春者,天气以生,地道初萌。当夜卧早起,踏青徐步,松形深纳,缓气徐行,养乎阳道,以资志意也。”就是说,春天多风,专龚头项。懒惰,不运动则会阴郁,阳不能生发。所以人应该早起,散步,深吸浅呼。松散衣发,漫步以养阳气。

“夏者,天地交化,品物华实。早卧早起,迎日缓行,清心养神,使华毓秀,浊滞清宣,通乎腠理也。”夏天所湿,多病胸肋,湿热生痰。积郁胸肋。为什么呢?因为夏天是天地交化,阴阳各半的时候。万物茂盛。本应早睡早起,迎着朝阳散步,清心养神,让刚刚挂上的果实更加漂亮俊美。这时正是浊音下降,清阳上升的时候。你若违背,自身的小宇宙就会阴阳失调。阴不能降,阳不能升。所以就会郁积中焦。最好的办法就是运动,出汗,让毛孔皮肤通透。不要整日呆在空调房里。

“秋者,风气大动。地气显明。早卧早起,与鸡同兴。平心静气,内守神思,静立庭外,以缓秋刑。”我们都知道,古时处决死囚,都是在秋后。因为古人比较讲究顺应自然。秋天,尤其是秋后,正是肃杀之气正重的时候。这时候杀人也算是顺应天意嘛。秋风凛冽,阳气难收而阴气显盛。这时夏季的暑湿未散,又有燥风来袭。风客邪于肺,肩背就容易受病。要想避免,就要和鸡一样的作息。心平气和,不能乱发脾气。这样才能缓和秋天的肃杀之气。

“冬者,万物闭藏,水冰地坼。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伏匿,内守勿离,去寒就温,缓步于庭,动无劳骨,勿泄乎阳。”自然界的许多动物都要冬眠。因为冬天是万物休养生息的季节。我们这时候尤其要注意。身体和心神都不要太过劳累。早睡,晚起。一定要等太阳出来后再散步运动。运动也不能过量,以身上微热不出汗为宜。因为冬季大汗,无异于泄了阳气。

以上就是四季如何养生的全部内容了。结合中医的一些理论和方法,更能让人活得健康。不管是什么季节。心神都要静。神不能乱,志不能移。暴怒,过喜过忧都是不对的。动,绝不是现在的快跑,而都是缓步、慢行。也就是散步似的,绝不是强体力的运动。只有舒缓的运动才是养生保健所需要的。记住这一静一动。四季养生的要领就在其中了。


上一篇:珍珠粉的吃法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