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舞扇子舞的技巧
扇子作为舞蹈道具,在民族民间舞蹈中广泛运用可以对舞蹈表演者的人体功能进行很好地扩展和延伸,不但能够将舞者优美的舞姿展现出来、帮助舞者抒发传递作品情感,还能够很好地突出作品主题、烘托舞台气氛、增强舞蹈的表演效果。技巧如下:1、常用的握扇方法是,握扇大拇指在扇子的一面,其余手指都握在扇子的另一面,扇巴握在手心中。2、握扇在跳舞中,多用于推扇的动作,因为胳膊向远处推后,手指方便合扇、打开收回自如,这是在跳舞中常用的手法动作。3、在握扇动作中,有一种动作为立扇,可竖直向上立或竖直向下立,大拇指始终保持与扇杆(第一杆)平行。4、常用的握扇方法:夹扇(即二、三指扇)大拇指和小拇指同在扇子的一面,其余的三个手指在扇子的另一面,将扇子夹在中间。5、夹扇在跳舞中,常用于翻扇的动作,当动作需要旋转,扇子则需要正反面交替翻转时,只有夹扇才能使扇子翻转灵活。6、在一支舞曲中常常有握扇与夹扇的动作过度转换,从握扇到夹扇或从夹扇到握扇,都需要指头的变换位置,要注意变换的时间准确,才能将舞跳的到位。扇子大多使用于汉族舞蹈,但在少数民族中的朝鲜族舞蹈中也有着大量运用,我们以《扇骨》舞蹈为例,它是朝鲜族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舞者在表演中就借助了扇子把朝鲜族女子在艰辛生活中那坚韧不拔的精神,不卑不亢的内在骨气都通过抑扬顿挫的舞蹈抒发了出来。这时候的扇子在舞蹈演员手中已不仅仅是一个道具,更代表的是朝鲜族女子内心的情感,舞者深情的动作表演再加上那扇子的一开一合,将那人情冷暖的心境给充分表达了出来,亦张亦弛之外,还哪顾南北东西”。
最火的团扇舞
最火的团扇舞《团扇舞》扇子舞,汉族传统民间舞蹈之一。哈尼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朝鲜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如今,扇子舞已成为中老年喜闻乐见的锻炼方式。舞者双手持羽扇,身穿白衣,动作多摹仿白鹇飞翔姿态,优美、柔和,其内容与傣族之孔雀舞相似,系表现宁静、自由的农林生活。扇舞乃上古之舞蹈形式,而仿白鹇则为原始的拟兽舞遗迹,说明此舞渊源颇古老。民间舞蹈多为载歌载舞的集体舞,舞蹈动作千姿百态,各具民族及地方特色。这些舞蹈表现的内容有古代原始社会的狩猎生活、战争经历、图腾信仰及生殖崇拜,也有现代生活中各种传统节日里人们表达欢喜之情的娱乐活动,有的则渗透了各种民俗、祭祀、礼仪活动的遗风。民间舞蹈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浓郁的地方特色,它没有国家地域的界限,能够沟通世界各国,因此是最社会化、最国际化的舞蹈。中国民间舞蹈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它不仅历史悠久、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且数量之多也是世界上所罕见的。就其历史发展及现状而言,可分为传统民间舞蹈和现代民间舞蹈,本文介绍的均为传统民间舞蹈,即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具有固定舞蹈程式、动作术语,以广场自娱性为主的民间舞蹈。这种民间舞蹈是舞蹈艺术不发达阶段所产生的一种古老原始的舞蹈形式,在历代相传的过程中,人民群众尊重它、爱护它,使之发展至今。
广场舞扇子有哪几种
广场舞扇子有7种。1、波折式:大小骨俱作弯曲如水波蛇行状的扇股。相邻两根扇骨的波峰波谷相错,如水波起伏,饶有趣味。2、和尚头:此款式起源亦甚早。扇股聚头处成一圆球如和尚头,故名。此式明代已有,称圆头或大圆头。3、集锦式:集锦扇可用普通扇面扇骨,也可用集锦扇面,也可用于专门的集锦式扇骨。集锦式扇骨不穿在扇面里,而是夹住扇面露在外的扇骨便起了分割扇面的作用。4、尖头式:聚头处尖削如矛头的股式。明代称“尖根”。5、日式:日式扇骨为九档或十一档。大骨窄,与小骨相仿,仅梢部较粗。6、如意头:仅见于九档和十一档大扇。边骨形状似一柄如意。7、细梢式:这是秋扇所特有的扇股款式。穿入扇面的骨梢尖细,露在外面的部份宽而圆转,扇骨之间不露缝隙多为二十档扇所用,材质有竹、棕竹、乌木、玳瑁、象牙、兽骨和牛角等。广场舞扇子舞的技巧1、扇子的基本拿法:大拇指、食指和中指三个手指捏住扇尾撑开扇子,可用大鱼际托住扇骨,固定扇子,无名指和小指可以翘起。2、竖直打扇:右手拿扇子,捏住扇骨,依靠扇子自身重力打开扇子,扇子竖直放在胸前或头顶;当扇子在头顶打开时,右手应经身体前、侧向上划圆上到头顶打开,扇子略向后拉,右肩膀打开。3、水平打扇:右手拿扇子,经身体前、侧拉到五位手位置,大拇指固定扇骨,食指和中指推开扇子,扇子水平打开,扇头朝下,放在身侧。4、扇子花:右手拿扇子在五位手位置,手心向上,扇子花面面向1点,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三个手指控制扇子,向内旋转手腕一圈后翻手腕,扇子跟着旋转一圈后,通过翻手腕的动作使花面仍然面向1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