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苓种植方法及步骤
选择土壤湿润,通透性能良好的微酸性砂质壤土地块种植猪苓,采用坑栽方式栽培,清除地面杂草后挖深20-30厘米,宽65-75厘米的坑,长度依地形而定,然后依次铺树叶、树枝、薄土,再摆放菌棒,棒与棒间距四指宽。再用土填棒间空隙至八成,靠棒的地方放猪苓种子,每平方米加2瓶蜜环菌,再覆一层薄土和树叶、树枝。 一、选地 猪苓种植应选择湿润,通透性能良好,土壤含水量30-50%微酸性的砂质壤土。坡向以西南或西北向的二阳坡为好,坡度在20-30℃之间。 二、栽培 1、猪苓选择用坑栽的方式栽培,先清除地面杂草及表层土。挖深20-30厘米,宽65-75厘米,长度依地形而定。再在坑底铺上薄薄一层树叶,在树叶上面再铺一层树枝,再薄薄的盖上一层土。 2、覆盖土壤后要摆放菌棒,菌棒之间的间距为四指宽,再用泥土填菌棒间的空隙至八成满。 3、在靠棒的地方放上猪苓种子,大猪苓种子可以分成小段,每根菌棒两侧各放3-4个猪苓种子,然后在菌棒两头各放一个种子。 4、在有猪苓种子的地方放上蜜环菌(每平方米加2瓶蜜环菌),然后覆盖薄土、树叶、树枝即可。 5、猪苓的栽培时间以春季的3-4月或秋季的7-8月为宜,此时猪苓正度过休眠期进入生长期,而且密环菌也处在生长期,两者可相互建立良好共生关系。 三、后期管理 猪苓培育不施肥、不除草,让其保持野生状态,但要经常保持窖土适当湿润,防止人畜践踏和鼠害。也不要任意翻看,以免破坏二者之间的共生关系。 四、采收 种植猪苓一般1-2个月便可使用,收获时要采摘老的,保留幼小的,采摘后要去杂质刷洗干净,在太阳下晾干后便可放在阴凉地方保存。猪苓在第一、二年产量会很低,在三、四年以后才能进入到繁殖旺季,全年都可以采摘,夏秋季猪苓的品质为最佳。
猪苓的读音猪苓的读音是什么
猪苓的读音是:zhūlíng。猪苓的拼音是:zhūlíng注音是:ㄓㄨㄌ一ㄥ_结构是:猪(左右结构)苓(上下结构)。猪苓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菌类植物。菌核中医入药,有利水渗湿的功效。即豕零。二、引证解释⒈菌类植物。菌核中医入药,有利水渗湿的功效。参阅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四·猪苓》。参见“豕零”。引清王韬《补_起废药痼议》:“顾贼一日不灭,则此诸弊政一日不能去,此犹饮_汤以疗渴,进猪苓以养生,暂犹不可行者也。”参阅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四·猪苓》。即豕零。《庄子·徐无鬼》“豕零也”陆德明释文引晋司马彪曰:“一名猪苓。”三、国语词典一种微生物。担子菌纲多孔菌科。生于长有蜜环菌的阔叶树根部。菌柄多分枝形成一丛伞状菌盖,表面呈棕黑色或黑褐色,因外形颜色如同猪粪,故称为「猪苓」。主产于山西、陕西、四川、云南一带。中医以菌核入药,为利尿剂,可治疗小便不利、水肿等病症。四、网络解释猪苓猪苓,非褶菌目多孔菌科树花属药用真菌。子实体大或很大,肉质、有柄、多分枝、末端生圆形白色至浅褐色菌盖,一丛直径可达35cm。菌盖圆形,中部下凹近漏斗形,边缘内卷,被深色细鳞片,宽1-4cm。菌肉白色,孔面白色,干后草黄色。孔口圆形或破裂呈不规则齿状,延生,平均每毫米2-4个。孢子无色,光滑,圆筒形,一端圆形,一端有歪尖,7-10μm×3-4.2μm。经济价值:子实体幼嫩时可食用,味道十分鲜美。其地下菌核黑色、形状多样,是著名中药,有利尿治水肿之功效。含猪苓多糖(glucan),试验抗癌。关于猪苓的诗句猪苓桔梗最为奇此日帝猪苓关于猪苓的成语泥猪瓦狗泥猪癞狗冷水烫猪牧猪奴戏猪突_勇肥猪拱门急獐拘猪扮猪吃老虎猪朋狗友泥猪疥狗关于猪苓的词语寄_之猪泥猪疥狗牧猪奴戏猪狗不如猪朋狗友冷水烫猪猪突_勇肥猪拱门指猪骂狗急獐拘猪关于猪苓的造句1、目的阐明在伴生菌的作用下,不同栽培方法对猪苓菌丝形成菌核的影响。2、猪苓也可以吸收有机营养,并且也是随着栽培时间的延长吸收量明显增加。3、结论:猪苓汤对乙醛酸溶液诱发的肾结石形成有抑制作用。4、有学者研究发现,猪苓可以吸收无机营养,吸收量随栽培时间的延长而增多;5、张长青孙正祥章松柏摘要野生猪苓资源濒临枯竭,发展人工栽培前景广阔。点此查看更多关于猪苓的详细信息
种植猪苓的方法
猪苓种植土壤选择20厘米以上腐殖质土层为佳,微酸性土壤含水量在40%左右。盐碱地和草炭地不宦栽培。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种植猪苓的方法,希望对您有用。 种植猪苓的方法 1.选地整地 最好选择海拔高度1000~2000米的林下,坡向东南或西南即半荫坡,土层深厚、腐殖多,疏松的砂质壤上,植被物为桦木、橡、槭、桦等林下。 2.繁殖方法 目前人工栽培多栽小猪苓进行繁殖。 3.栽培时间 最好在春季3-4月或秋季7~8月,这时猪苓正度过休眠期进入生长期,密环菌也处在生长期,两者可相互建立良好共生关系。 4.栽培方法 采用坑栽,一般坑深50厘米,长宽各70厘米,林下栽培,既防止破坏森林,又能给猪苓创造适宜的环境和防止水土流失,栽培前首先要培育好密坏菌的菌床或菌材,一般用长有密环菌的朽树根、树枝、树皮作菌种和砍的新树棒(粗约10厘米,长50~60厘米的短节)堆放在坑内,盖土20~25厘米,温度适宜,经过1~2个月即可使用,也可使用培育好准备栽天麻的菌材,或栽过天麻尚未腐烂又没长杂菌的老棒来栽培猪苓,一窝用5根菌棒,下种菌核0.18千克,栽时选完整无伤的新鲜野生小猪苓,或把猪苓核分成小块,每块大小如核桃一般,用手指压紧使菌核扯断的菌丝断面与菌材紧密结合,一根菌材上可压放苓块7~8个,栽好一根,用腐殖上把四周培好,不留空隙。以此类推,一般只栽一层,最好盖腐殖土20~25厘米,略高出地面,两年后可以采挖。 (五)采收加工 猪苓多年生习性,一两年内产量不高,栽培三四年才是繁殖旺盛时期,收获中要注意表面土层中的菌核,全年都可以采收,以夏秋季采收为好,色黑质硬的称为老核,这就是商品猪苓,也就是第一代第二代猪苓,色泽鲜嫩的灰褐色或黄色苓,一般核体松软,可作种核。 在收获时要去老留幼,将已收获的猪苓菌核去杂刷洗,弄得干干净净,然后在日光下自然晾晒,干后即可装运销售,用麻袋或竹箩装,放干燥处保存,猪苓外皮乌黑光泽,体重,坚实,断面洁白或黄色者为佳,告诉大家这些,希望大家种植这个能够在明年大丰收。 种植猪苓的知识 【原植物】猪苓属真菌类,寄生于枫叶、槲树及其他之树干猪苓(Po|y.umbellatus,Fries)之菌体也。 【形 态】猪苓虽为直径普通三厘左右之块状,然往往有大者,其直径达二尺,形状类似猪粪,故有此名。外面呈黑色或黑褐色,内部呈白色,内此部即菌体出子实而分歧,其每头有菌伞。 【应用】猪苓为利尿止渴药。用于水肿、淋疾及糖尿病患者之口渴。一回之用量为2至5克。本品用于由脚部上行水肿,为利尿药。妊娠之由下肢向上,腹部所起之浮肿,善能排出尿之不快,而投于催微渴时,则最适当。 猪苓一般药理作用: ①抗肿瘤作用;②增强免疫功能作用;③抗菌作用。猪苓气薄味淡,性沉降,利窍行水,为除湿利水要药,用于水湿停滞的各种水肿证,单味可见效,如《伤寒论》之五苓散;《名医指掌》四苓散等。 猪苓的特性 猪苓具喜冷凉、阴郁、湿润,怕干旱的特性。在地温5-25℃条件下均生长。西北产区地温在17-19℃时生长良好,10℃时萌发,22℃时子实体开放;华北产区平均地温达9.5℃时萌发,12℃左右时新苓生长膨大,14℃左右时新苓萌发多,个体增长快。土壤含水量在30-50%,PH值5-7腐殖质土、砂壤土为宜。 猪苓的生活史分担孢子、菌丝体、菌核、子实体四个阶段。担孢子是子实体产生的有性孢子(长卵状椭圆形,一端有尖,无色,平滑,7-10×3-4毫米),萌发后形成初生菌丝体,初生菌丝体质配后产生双核的次生菌丝,诸多次生菌丝紧密缠结成菌核。菌核主要是储存养分,耐高、低温和干旱。 在不适宜的条件下,能够长时间保持休眠状态,遇适宜的温度、湿度和营养条件,即可在菌丝体的任何部分萌发产生新的菌丝。一般在3月下旬,表土层5厘米处温度达到8-9℃时,菌核开始生长,菌核体上萌发出许多白色毛点,随着气温的升高,毛点不断长大变厚,形成肥嫩有光泽的白色菌核,逐渐向地表生长。8、9月地温达12-20℃时,菌核生长进入旺盛期,体积、重量迅速增加。菌核色泽从基部到中间由白变黄。此时如遇连阴雨天,空气湿度增高,部分菌核生长出子实体,开放散出孢子。随着地温下降,子实体很快枯烂。 10月以后,当地温降至8-9℃时,猪苓停止生长,进入冬眠。翌年春又萌发分生新的菌核。如此年得继生,群体合聚形成一窝。土壤肥沃,营养丰富,菌核大而多,分叉少,俗称“猪屎苓”;土质瘠薄,养料不足,结苓小,分叉多,俗称“鸡屎苓”。在外界环境条件极端不利时,猪苓将停止生长,菌核老化,色泽变为深黑色,核体出现大小孔眼,直至腐烂。 猪苓与蜜环菌的关系,是一种寄生与反寄生的营养关系,也可以看做是一种共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