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骨髓?
骨髓是存在于长骨(如肱骨、股骨)的骨髓腔和扁平骨(如髂骨、肋骨、胸骨、脊椎骨等)的松质骨间网眼中的一种海绵状的组织,能产生血细胞的骨髓略呈红色,称为红骨髓。成人的一些骨髓腔中的骨髓含有很多脂肪细胞,呈黄色,且不能产生血细胞,称为黄骨髓。人出生时,全身骨髓腔内充满红骨髓,随着年龄增长,骨髓中脂肪细胞增多,相当部分红骨髓被黄骨髓取代,最后几乎只有扁平骨松质骨中有红骨髓。此种变化可能是由于成人不需全部骨髓腔造血,部分骨髓腔造血已足够补充所需血细胞。当机体严重缺血时,部分黄骨髓可转变为红骨髓,重新恢复造血的能力。
骨髓是干什么的?
把自己的骨髓献给患者,抢救那些生命垂危的兄弟姐妹,这是一种多么崇高的举动!随着骨髓移植的开展,献髓工作也得到了越来越大多的人响应。但也有许多人不了解献髓过程和缺乏这方面的知识,不免担心献髓会不会影响健康。其实,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我们体内许许多多各类血细胞都是来自同一祖宗—多能造血干细胞。他不仅能不断分化出子子孙孙,而且能复制出与它自己完全相同的细胞来。从而使得我们造血功能绵绵不绝。当老的血细胞死亡后,新的又长出代替它;当一些造血干细胞受损时,健康的干细胞又很快出生以补偿之。我们的机体配合得真巧妙呀。多能干细胞数量并不很多,分布在整个骨髓中。献骨髓时,只抽出人体一小部分骨髓,多能干细胞也只失去一部分,剩下的多能干细胞会迅速复制,造血功能短期内完全恢复正常。所以献骨髓不会影响人的造血功能。
也有的人对献骨髓的手术感到恐惧,下面来介绍一下采集骨髓的手术:献髓者经全面体检认为合格后在连续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下进行(麻醉方法同一般手术),采骨髓的部位多采用髂骨,即俗称大胯骨,也有用胸骨的。采髓方法与平时做骨髓穿刺检查相似。穿刺一针吸取骨髓液数毫升。采骨髓的量根据患者的体重以及献髓者骨髓液中的细胞数而定。输入的骨髓细胞数不能少于3.0×108公斤患者体重,过少则不易移植成功。所以成年人一般需要献骨髓约800-1000毫升。其实,这么多的骨髓液中混有大量的血液,所以手术中还要适当输血。当细胞数达需要后,手术就结束了。术后,因穿刺点较多会感到手术区疼痛,一般两周内渐消失。许多献髓员在术后3-4天就可返回工作岗位,最小的献髓员年近2.5月。这些都表明献骨髓对健康人是安全的。
亲爱的读者,您看了上述的回答大概不再十分担心了吧?当您的朋友或亲人需要的时候,你必定会伸出救援之手的吧?
骨髓穿刺时,护士术前所做的哪项准备不妥
您好,请您参考:
骨髓穿刺术的术前准备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了解、熟悉病人病情。
2.与病人及家属谈话,交代检查目的、检查过程及可能发生情况,并签字。
3.器械准备 骨髓穿刺包、消毒剂、麻醉剂、无菌棉签、手套、洞巾、注射器、纱布以及胶布。
4.操作者熟悉操作步骤,戴口罩、帽子。
在医学教的网站上看到的,详情可以再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