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论文

时间:2024-11-30 11:48:53编辑:流行君

通信工程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通信已广泛地应用于政治、军事,经济及科学等各个领域,它改变了传统的事务处理方式,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下面我给大家带来通信工程专业 毕业 论文题目_通信专业论文怎么选题,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通信工程毕业论文题目 1、 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集成服务浅探[J] 2、 试述我国通信工程发展现状与前景[J] 3、 网络传输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探析[J] 4、 通信工程中多网融合技术的应用问题探析[J] 5、 探究有线传输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方向[J] 6、 探讨通信工程项目的网络优化[J] 7、 应用型通信工程专业计算机类课程建设研究[J] 8、 结合3G/4G网络与GPS定位技术实现通信工程现场监理[J] 9、 通信工程的风险管理探讨[J] 10、 如何解决通信工程管理中的问题[J] 11、 通信工程设计单位标准化管理研究[J] 12、 传输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解析[J] 13、 通信工程施工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J] 14、 通信工程中有线传输技术的应用及改进[J] 15、 通信工程项目中的风险管理与控制策略研究[J] 16、 探析通信工程中传输技术的广泛应用[J] 17、 浅谈通信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J] 18、 项目管理 方法 在移动通信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19、 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研究[J] 20、 通信工程光缆施工的质量控制探讨[J] 21、 试论在通信工程施工过程中信息化管理的应用[J] 22、 浅谈传输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J] 23、 浅谈通信工程技术传输的有效管理策略[J] 24、 信息通信工程中传输技术的有效应用[J] 25、 铁路通信工程中无线接入技术的应用探究[J] 26、 试论通信工程的特点及发展现状与前景[J] 27、 浅谈通信工程发展前景[J] 28、 以华为公司为例探析通信工程技术的社会经济价值[J] 29、 传输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J] 30、 通信工程建设进度控制研究[J] 31、 关于多网融合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 32、 基于通信工程传输技术的应用研究[J] 33、 强化通信工程安全管理的对策[J] 34、 通信工程存在的经济问题和发展分析[J] 35、 通信工程管理在项目中的应用[J] 36、 探讨通信工程项目的网络优化方式[J] 37、 传输技术对通信工程的作用[J] 38、 浅谈通信工程传输技术的应用[J] 39、 通信工程中有线传输技术的应用及改进[J] 40、 刍议通信工程传输技术的现状与未来发展[J] 41、 浅析我国通信工程发展现状与展望[J] 42、 通信工程项目管理中关键点的标准化研究[J] 43、 软交换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方向[J] 44、 探究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J] 45、 如何提高通信工程监理企业的竞争力[J] 46、 通信工程监理企业竞争力探析[J] 47、 浅谈通信工程信息技术[J] 48、 通信工程中土建工程质量控制探讨[J] 49、 通信工程项目管理中系统化、集成化实现的路径分析[J] 50、 通信工程中有线传输技术的改进研究[J] 移动通信毕业论文题目 1、大数据分析在移动通信网络优化中的应用研究 2、典型移动通信基站电磁环境影响模型化研究 3、高速移动通信场景下基于LTE-A中继系统的资源调度关键技术研究 4、基于专利信息分析的我国4G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研究 5、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中多方合作研究 6、移动通信基站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7、“营改增”对内蒙古移动通信公司 财务管理 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8、低轨宽带卫星移动通信系统OFDM传输技术研究 9、雷电脉冲对移动通信基站影响的研究 10、平流层CDMA移动通信蜂窝网的性能研究 11、B3G/4G系统中的无线资源分配的研究 12、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跨层资源分配研究 13、基于OFDM的GEO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14、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关键传输技术研究 15、基于SCP的海峡两岸移动通信产业比较研究 16、多场景下移动通信系统业务承载性能研究 17、未来移动通信系统资源分配与调度策略研究 18、高速铁路移动通信系统性能研究 19、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中的无线资源管理与调度策略研究 20、下一代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21、混能供电移动通信网络的节能方法研究 22、移动通信数据挖掘关键应用技术研究 23、移动通信系统中的认证和隐私保护协议研究 24、基于移动通信定位数据的交通信息提取及分析方法研究 25、电信运营商在移动通信标准发展中的产业作用关系研究 26、天津移动通信市场非线性预测及面向3G的发展策略研究 27、移动通信产业链创新系统研究 28、移动通信智能天线关键技术研究 29、移动通信运营商产品品牌 文化 研究 30、宽带移动通信系统资源调度和干扰管理的研究 31、未来移动通信基站体系结构--定性理论、方法与实践 32、移动通信系统中天线的分析与设计 33、基于客户的移动通信品牌资产模型及影响机理研究 34、中国移动通信业价格竞争行为研究 35、具有NFC功能的移动通信终端电路设计 36、具有电子支付功能的移动通信终端软件设计 37、移动通信服务业顾客满意度及忠诚度影响因素比较研究 38、移动通信企业 市场营销 成本管理研究 39、移动通信 无线网络 建设项目的质量管理研究 40、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编码协作技术 通信工程专业论文题目 1、基于61单片机的语音识别系统设计 2、红外遥控密码锁的设计 3、简易无线对讲机电路设计 4、基于单片机的数字温度计的设计 5、甲醛气体浓度检测与报警电路的设计 6、基于单片机的水温控制系统设计 7、设施环境中二氧化碳检测电路设计 8、基于单片机的音乐合成器设计 9、设施环境中湿度检测电路设计 10、基于单片机的家用智能总线式开关设计 11、 篮球 赛计时记分器 12、汽车倒车防撞报警器的设计 13、设施环境中温度测量电路设计 14、等脉冲频率调制的原理与应用 15、基于单片机的电加热炉温 16、病房呼叫系统 17、单片机打铃系统设计 18、智能散热器控制器的设计 19、电子体温计的设计 20、基于FPGA音频信号处理系统的设计 21、基于MCS-51数字温度表的设计 22、基于SPCE061A的语音控制小车设计 23、基于VHDL的智能交通控制系统 24、基于VHDL语言的数字密码锁控制电路的设计 25、基于单片机的超声波测距系统的设计 26、基于单片机的八路抢答器设计 27、基于单片机的安全报警器 28、基于SPCE061A的易燃易爆气体监测仪设计 29、基于CPLD的LCD显示设计 30、基于单片机的电话远程控制家用电器系统设计 31、基于单片机的交通信号灯控制电路设计 32、单片机的数字温度计设计 33、基于单片机的可编程多功能电子定时器 34、基于单片机的空调温度控制器设计 35、数字人体心率检测仪的设计 36、基于单片机的室内一氧化碳监测及报警系统的研究 37、基于单片机的数控稳压电源的设计 38、原油含水率检测电路设计 39、基于AVR单片机幅度可调的DDS信号发生器 40、四路数字抢答器设计 41、单色显示屏的设计 42、基于CPLD直流电机控制系统的设计 43、基于DDS的频率特性测试仪设计 44、基于EDA的计算器的设计 45、基于EDA技术的数字电子钟设计 46、基于EDA技术的智力竞赛抢答器的设计 47、基于FPGA的18路智力竞赛电子抢答器设计 48、基于USB接口的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与实现 49、基于单片机的简易智能小车的设计 50、基于单片机的脉象信号采集系统设计 51、一种斩控式交流电子调压器设计 52、通信用开关电源的设计 53、鸡舍灯光控制器 54、三相电机的保护控制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55、信号高精度测频方法设计 56、高精度电容电感测量系统设计 57、虚拟信号发生器设计和远程实现 58、脉冲调宽型伺服放大器的设计 59、超声波测距语音提示系统的研究 60、电表智能管理装置的设计 通信工程专业毕业论文题目相关 文章 : ★ 通信工程毕业论文题目 ★ 通信工程毕业论文题目 ★ 通信工程毕业论文选题 ★ 通信工程专业毕业论文 ★ 通信工程的毕业论文范例(2) ★ 通信工程的毕业论文(2) ★ 通信工程的毕业论文参考范文 ★ 通信工程方面毕业论文(2) ★ 通信工程的毕业论文优秀范文(2) ★ 通信工程本科毕业论文

通信工程毕业论文

  随着通信工程的飞速发展,信息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通信工程毕业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通信工程毕业论文篇1   通信工程中有线传输技术研究   摘要: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是两种常见的通信技术。有线传输利用的是光电信号,借助光缆或电缆进行信号传送,而无线传输则使用电波进行信号传送。相对来说,有线传输对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有线传输发挥特有的功效为人们提供信息传输服务,有效地实现业务传输和对接。文中论述了通信工程有线传输技术改进。   关键词:通信工程;有线传输;改进研究   1通信工程的概述   如今的通信工程中,有线传输技术已经成为一种专业性的通信方式。利用这种通信技术,能够实现点到点之间的连接,且还可逐级复用与比特间插,传输的速度可达到140Mbit/s。至今为止,PDH设备仍旧在使用。随着SDH的出现,且建立在光路的基础上,有线传输已经成为通信网络传输的主题。在ASON技术出现后,人们就逐渐步入通信网络时代。传输网络技术与方式在不断更新,更能够适应人们的使用要求。   2 通信工程中有线传输技术分析   2.1架空明线传输   技术架空明线传输指的是,在电线杆上方的恰当部位布置导线,每对导线中都会构成一条信道,达到信号传输目的的一种传输技术。通常情况下,这条信道的频带地段是300hz,它的高端频率视线径需要考虑到其具体的大小来决定,通常是1hz。许多工程实践表明,这种信道有利于促进单路电话与多路载波的传输,并且还能够运用和传输相关的传真、电报以及数据信息。在实际设置中,还需要根据实际线径尺寸决定。这种传输技术能够实现单路电话等的传输,架空明线的传输速度比别的传输技术更低,传输距离也不够长。因此,应用的范围不太广。   2.2同轴电缆传输   同轴电缆传输指的是,将一根铜线作为芯线,同时在外部肤上一根同轴钢管,这样可以用来替代另一根铜线,从而组成一个信道。这条信道有利于促进电磁波的同轴传输,而且也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外界因素的影响。同轴电缆自身具备很宽的频带,高端可以超过10Ghz,可以被广泛运用在信号馈线以及电视信号的传递中。同轴电缆传输属于当前应用范围较大的传输技术。   2.3双绞线电缆传输   这种有线传输技术又称为对称电缆,主要是由低频率与高率电缆组成的。像通信工程中常见的双绞线,本质上是一种高频对称电缆,在信号传输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双绞线中所包含的屏蔽双绞线,由于其具有性能可靠、不同环境的适应性强等特点,客观地加大了实际应用中的造价成本,限制了具体应用范围的扩大。而低频对称电缆的实际应用范围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在于这种电缆的频带宽度窄、信道容量小。相对而言,绞合电缆传输技术市场推广中具有较大的潜力,将会成为通信工程中有线传输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2.4光纤有线传输   光纤技术现在已经是有线通信技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光纤技术采用的光信号,所以对所有常规干扰免疫,同时光纤的通信能力极大,另外光纤还具有极高的保密性,不法分子截断光纤时能后第一时间报警,同时光信号有着不同的密码,所以极难的破解和分析出结果。同时光纤材料中不敢有金属物质,所以很轻,利于安装和铺设工作。但是光纤通信还不能直接与用户的通信设备相连,因为除了少数的高科技概念产品,市场中很少存在能直接识别光信号的设备,所以在需要进行一次数据的载体的转换,但是如果数据装换的设备不好,就会大大影响光纤传输的质量。   3 通信工程中有线传输技术的改进   3.1波分复用技术   所谓的波分复用技术,主要是指在不同波长的光波能够在技术的支持下实现在一根光纤中的正常传输,扩大光纤通信信道容量的可靠技术。波分复用技术使用中各种信号可以通过光发送端转换器的实际作用,转换为符合实际要求的不同波长的光波,并在性能可靠的合波器的作用下将所有的光波汇聚为一条光波,进而完成光线的正常传输。与之相关的光接收端可以在分离器的作用下得到不同波长的光载波,确保所有信号的传输能够满足光纤通信的具体要求。在未来通信工程中有线传输技术的改进过程中,波分复用技术的应用范围将会逐渐地扩大:在满足通信容量的基础上,提高了信号的传输效率,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使用者的多样化需求。因此,根据通信工程中有线传输技术的具体要求,合理地使用波分复用技术,将会更好地发挥有线传输技术的优势,推动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   3.2光线送网技术   就当前通信工程发展趋势来看,光纤通信技术将会成为有线传输技术和媒介的发展主流。光线送网技术主要分为两大部分:①波分复用技术;②光信道技术,其优势在于传送容量大,能够实现对路由的保护,该技术将客户信号封装有效转变为透明传输,再加上复用、交叉、配置颗粒使用率的提升,无论是带宽数据客户业务的分配或是传输的效率均得以提高。   3.3超长波长光纤通信技术   当前,我国通信技术发展迅速,对于传输距离、容量的要求均在提高,尤其是光损耗、色散要求十分严格,因此在实际应用需尽可能采用低色散、低损耗的单模光纤。   3.4相干光通信技术   这种有线传输技术实际应用中所涉及的相干光来源于光发送端。实践中的相干光具有频率稳定、相位基本保持不变的特点,并通过ASK、SK等技术进行有效地调制,结合光接收端中光混频器与光耦合器的实际作用,促使相干光满足了混频的实际要求,最后在信号放大器与其它设备的支持下,实现了信号的有效传输。相干光通信技术的合理使用,将会增强光纤通信发展中信号传输量的合理性,为光接收器灵敏度的提高带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3.5传输距离方面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推动了工业化发展的同时,还有效地提高人们日常生活与生产水平。而此时对通信有线传输相关技术的要求更加苛刻。即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深入,国与国的距离不断缩短。而这对通信工程中传输距离和传输技术均提出非常高的要求。通信工程中有线传输相关技术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参考文献:   [1]李媛媛.有线传输技术的特点及发展方向[J].信息通信,2014(2):155-156.   [2]李龙.浅议通信工程传输技术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3(1):234-235.   [3]王建旭.传输技术在信息通信工程中的有效应用分析[J].硅谷,2013(5).   通信工程毕业论文篇2   通信工程中传输技术的重要性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时代到来,互联网和计算机已经深入人们生活,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信息、数据的安全传输,而要实现这点,则依赖于通信工程中的传输技术。目前,我国的传输技术发展态势良好,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其中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本文将重点分析探讨传输技术在通信工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但是因专业知识所限,难免有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老师、专家批评、指正。   关键字:通信工程;传输技术;重要性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技术手段的增多,通信工程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发展前景非常好。而通信技术作为通信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据信息高速、安全传递的重要保障,只有通信技术过硬,才能充分发挥通信工程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   1 传输技术的历史演变   人类自从诞生以来,就有多种多样的信息传递方法,从远古时代的结绳记事,到后来的快马传报,甚至是战争中所使用的烽火,这种种方法,都是古人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所发明的信息传递方式。随着文明的进步、发展,人类发明了文字、印刷,知识得以在一个特定范围内传播。到了近代,工业革命揭开了信息传递方式的新篇章,电的发现催生了电报、电话的出现。当时间的脚步迈进了现代,则传输技术实现了飞跃,电磁波、声、光、电等皆被人类用来作为信息传输的介质,信息传播的方式真可谓百花齐放,信息传播技术也随之快速发展,人们要随时与世界打个招呼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宽带、可视频电话、传真等,不但实现了文字、图形图片的传播,还使人们可以即时通讯,即时联系沟通,人们的生活、工作以更方便、更快捷、更高效的方式在前进着。   2 传输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作用   非常重要当今的时代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人们对信息的需求面越来越广,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这就要求信息传输的速度必须加快,并且其准确性、正确性和安全性必须有保障,这就要求通信系统必须是稳定的、优良的。而信息的传输则离不开信息传输系统,信息的传输离不开传输通道,即传输介质,而要想使传输介质发挥作用,则离不开传输技术,因而传输技术在通信工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已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中必需的一种一种手段,然而,这种单一的传输渠道并不能满足多节点业务的多元化、多样性要求,因而,传输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则是实现通信工程取得质的飞跃的关键和重要突破口。另外,减少信息传输中所产生的信息错误率,确保信息安全、高速的传播,这都仰赖于传输技术,从这个角度来说,传输技术的先进性程度决定了通信工程的发展状况。因此,要想加快通信工程的发展,就必须进一步改进传输设备的性能,加快传输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从而在整体上推动通信工程迈向一个新的高度,并实现三者的良性循环发展。当前我国通信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来争夺用户群体,在国家进行行业调整后,这种现象越演越烈,三大通信巨头通过优惠、赠送等方式扩大市场占有率,同时还将触角伸向了通信设备,资金流的进入使得通信设备市场空前繁荣。当然,这种状况的出现,改变不了通信工程的核心工作,那就是信息传输。而要使信息传输能满足更多用户群体的需求,那么传输技术就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工具。   3 传输媒介的分类   所谓传输媒介,就是信息赖以传递的载体,简单来说就是无形的信息是通过什么来传递的。目前,通信工程中常用的传输介质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有线的,一种是无线的。传输媒介的不同,其特性也不相同,而这种特性也将对数据信息的传输速度和质量产生不同影响。有线传输,就是数据信息的传递是通过线缆来实现的,即两个通讯设备通过线缆连接起来,利用线缆通过信号将信息从这一端传递到另一端。有线传输的主要特性是抗干扰能力强,价格相对来说也比较便宜。无线传输,则是利用电波、激光、红外线等,将信息附加在电磁波上,通过传输电磁波实现信息的传输,其主要特点就是安装方便、通信自由,不受空间、时间、地点和环境的限制,但是其首次安装费用较高。信息传输的载体不论是有线的还是无线的,两者要实现传输信息的功能,都离不开传输技术的同步发展。传输技术的进步必然带来通信工程整个行业的发展。   4 传输技术的发展前景   目前我国的通信工程发展较快,很多科研部门和相关专家为了传输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投入了很多,当然也取得了不菲成绩,带动了整个通信行业的快速发展。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传输技术在整个通信工程中的重要性,和其良好的发展前景,传输技术在未来必然发展得更稳定、更快速。虽然传输技术目前仍有难关尚未攻克,但是我相信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知识的进一步积累、发展,这些技术难题必然会被解决掉,而通信工程必将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5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通信工程的飞速发展,信息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而要实现信息传递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则离不开通信工程的两大要素——传输介质和传输技术。自从人类文明产生以来,信息传输技术就随之诞生,古人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创造了多种多样的信息传输方式。信息传输技术历经几千年的发展,现代信息传输不论是技术还是方式,都是前人所无法想象的。虽然如此,我们也不应该满足于现状,应该以更高的热情和更积极的态度,为推动通信工程的进一步发展贡献一己之力。   参考文献:   [1]雷浩丹.浅谈通信工程中传输技术的重要性[J].电子世界,2013   [2]宋永志.通信工程传输技术的重要性与应用[J].中外企业家,2015   [3]鞠巧慧.通信工程传输技术的应用[J].中国新通信,2012   [4]纪义鹏.通信工程传输技术的重要性与应用[J].中国新通信,2014   [5]廖旭波.论传输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方向[J].科技资讯,2013   [6]师向群.独立学院通信工程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及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2   [7]梁飞.浅谈传输技术在信息通信工程中的应用[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5

光纤通信光源技术论文(2)

  光纤通信光源技术论文篇二
  我国光纤通信技术综述

  光纤通信的发展依赖于光纤通信技术的进步。近年来,光纤通信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新技术不断涌现,这大幅提高了通信能力,并使光纤通信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1. 我国光纤光缆发展的现状

  1.1普通光纤

  普通单模光纤是最常用的一种光纤。随着光通信系统的发展,光中继距离和单一波长信道容量增大,G.652.A光纤的性能还有可能进一步优化,表现在1550rim区的低衰减系数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光纤的最低衰减系数和零色散点不在同一区域。符合ITUTG.654规定的截止波长位移单模光纤和符合G.653规定的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实现了这样的改进。

  1.2核心网光缆

  我国已在干线(包括国家干线、省内干线和区内干线)上全面采用光缆,其中多模光纤已被淘汰,全部采用单模光纤,包括G.652光纤和G.655光纤。G.653光纤虽然在我国曾经采用过,但今后不会再发展。G.654光纤因其不能很大幅度地增加光纤系统容量,它在我国的陆地光缆中没有使用过。干线光缆中采用分立的光纤,不采用光纤带。干线光缆主要用于室外,在这些光缆中,曾经使用过的紧套层绞式和骨架式结构,目前已停止使用。

  1.3接入网光缆

  接入网中的光缆距离短,分支多,分插频繁,为了增加网的容量,通常是增加光纤芯数。特别是在市内管道中,由于管道内径有限,在增加光纤芯数的同时增加光缆的光纤集装密度、减小光缆直径和重量,是很重要的。接入网使用G.652普通单模光纤和G.652.C低水峰单模光纤。低水峰单模光纤适合于密集波分复用,目前在我国已有少量的使用。

  1.4室内光缆

  室内光缆往往需要同时用于话音、数据和视频信号的传输。并目还可能用于遥测与传感器。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在光缆分类中所指的室内光缆,笔者认为至少应包括局内光缆和综合布线用光缆两大部分。局用光缆布放在中心局或其他电信机房内,布放紧密有序和位置相对固定。综合布线光缆布放在用户端的室内,主要由用户使用,因此对其易损性应比局用光缆有更严格的考虑。

  1.5电力线路中的通信光缆

  光纤是介电质,光缆也可作成全介质,完全无金属。这样的全介质光缆将是电力系统最理想的通信线路。用于电力线杆路敷设的全介质光缆有两种结构:即全介质自承式(ADSS)结构和用于架空地线上的缠绕式结构。ADSS光缆因其可以单独布放,适应范围广,在当前我国电力输电系统改造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国内已能生产多种ADSS光缆满足市场需要。但在产品结构和性能方面,例如大志数光缆结构、光缆蠕变和耐电弧性能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ADSS光缆在国内的近期需求量较大,是目前的一种热门产品。

  2. 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对光纤通信而言,超高速度、超大容量和超长距离传输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目标,而全光网络也是人们不懈追求的梦想。

  2.1超大容量、超长距离传输技术波分复用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光纤传输系统的传输容量,在未来跨海光传输系统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波分复用系统发展迅猛,目前1.6Tbit/的WDM系统已经大量商用,同时全光传输距离也在大幅扩展。提高传输容量的另一种途径是采用光时分复用(OTDM)技术,与WDM通过增加单根光纤中传输的信道数来提高其传输容量不同,OTDM技术是通过提高单信道速率来提高传输容量,其实现的单信道最高速率达640Gbit/s。

  仅靠OTDM和WDM来提高光通信系统的容量毕竟有限,可以把多个OTDM信号进行波分复用,从而大幅提高传输容量。偏振复用(PDM)技术可以明显减弱相邻信道的相互作用。由于归零(RZ)编码信号在超高速通信系统中占空较小,降低了对色散管理分布的要求,且RZ编码方式对光纤的非线性和偏振模色散(PMD)的适应能力较强,因此现在的超大容量WDM/OTDM通信系统基本上都采用RZ编码传输方式。WDM/OTDM混合传输系统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基本上都包括在OTDM和WDM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中。

  2.2光孤子通信

  光孤子是一种特殊的ps数量级的超短光脉冲,由于它在光纤的反常色散区,群速度色散和非线性效应相互平衡,因而经过光纤长距离传输后,波形和速度都保持不变。光孤子通信就是利用光孤子作为载体实现长距离无畸变的通信,在零误码的情况下信息传递可达万里之遥。

  光孤子技术未来的前景是:在传输速度方面采用超长距离的高速通信,时域和频域的超短脉冲控制技术以及超短脉冲的产生和应用技术使现行速率10~20Gbit/s提高到100Gbit/s以上;在增大传输距离方面采用重定时、整形、再生技术和减少ASE,光学滤波使传输距离提高到100000km以上;在高性能EDFA方面是获得低噪声高输出EDFA。当然实际的光孤子通信仍然存在许多技术难题,但目前已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使人们相信,光孤子通信在超长距离、高速、大容量的全光通信中,尤其在海底光通信系统中,有着光明的发展前景。

  2.3全光网络

  未来的高速通信网将是全光网。全光网是光纤通信技术发展的最高阶段,也是理想阶段。传统的光网络实现了节点间的全光化,但在网络结点处仍采用电器件,限制了目前通信网干线总容量的进一步提高,因此真正的全光网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全光网络以光节点代替电节点,节点之间也是全光化,信息始终以光的形式进行传输与交换,交换机对用户信息的处理不再按比特进行,而是根据其波长来决定路由。

  目前,全光网络的发展仍处于初期阶段,但它已显示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从发展趋势上看,形成一个真正的、以WDM技术与光交换技术为主的光网络层,建立纯粹的全光网络,消除电光瓶颈已成为未来光通信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未来信息网络的核心,也是通信技术发展的最高级别,更是理想级别。

  结语

  光通信技术作为信息技术的重要支撑平台,在未来信息社会中将起到重要作用。虽然经历了全球光通信的"冬天"但今后光通信市场仍然将呈现上升趋势。从现代通信的发展趋势来看,光纤通信也将成为未来通信发展的主流。人们期望的真正的全光网络的时代也会在不远的将来如愿到来。

  
看了“光纤通信光源技术论文”的人还看:

1. 光通信技术论文

2. 光纤技术论文

3. 光纤传感技术论文

4. 光通信技术论文(2)

5. 电力系统光纤通信技术论文


光纤通信论文

两者用途相同-通信用。
电通信是一种技术成熟但面临被淘汰的一种通信技术,但其在未来的通信中还将持续很长(也许10-20年)时间。光通信是目前比较流行的通信技术,目前我国很多城市和乡村已经敷设了光缆。
光纤通信区别于电通信主要标志是其采用载光的光纤代替载波的电缆。传输信息量更大,带宽更宽。且随着技术的完善及产品的竞争,其总敷设成本正逐步降低,而电缆的成本却随着铜的价格上升而上升。
目前光通信的新技术主要有有源光通信,例如波分复用技术(我主要做无源接入网的,所不太清楚有源技术);无源通信:例如各种光纤预制棒(目前我国好像只有长飞公司有此项技术,我国其他大部分预制棒都是从国外进口的)的生产技术如气象沉淀法等(这也是我国光通信发展瓶颈之一),塑料光纤、液态光纤等由于其制造容易价格低等优点也将是未来市场的宠儿,其他还有如光分路,光纤的快接和冷接技术等等。
光通信的未来发展一定会向着全光通信发展——即光纤到桌面。至于你说的激光未来发展的方向来说,那范围太广了,通信、制造、医疗、军事~~~~说不完
结合自己的工作写这些,希望对你有一点点帮助


上一篇:桑托罗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