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的区别
1、出现时期:印象主义,也称印象派,又称为“外光派”,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的法国。"新印象主义"一词是由这派的理论家费利克斯.费内翁于1884年在布鲁塞尔的美术杂志>上首先使用的, 后印象主义是继印象主义之后存在于19世纪80至90年代的美术现象。印象主义绘画方兴未艾之际,在这个团体中就逐渐滋生出了新印象主义,进而导致后印象主义的诞生。2、创作特点:印象派主义强调人对外界物体的光和影的感觉和印象,在创作技法上反对因循守旧,主张艺术的革新;新印象主义的技法基础是分割主义,又称点彩主义——用对比强烈印象派作品的不同的纯色彩小点或小块作科学的并列,使观众从一定距离观看时自行去获得混合的色彩效果;后印象主义不满足于刻板而片面的追求光和色,强调作品要抒发艺术家的情感,开始尝试色彩及形体的表现性。3、表现内容:印象主义所表现的是主观化了的客观事物;新印象主义表现纯客观的对象,制约了画家的情感传达;后印象主义表现将绘画的形和色发挥到极致,几乎不顾及。扩展资料:新印象主义和印象主义之间的共同点在于:他们都喜欢把情节化为主题、描绘当代所熟悉的生活、题材以风景为主、注重画面光色效果等。印象主义画家强调色彩的光学混合作用,不反对色彩混合使用,而新印象主义则强调不在调色板上调和各种颜色,强调严格地从色彩规律出发,把各种单纯的单色通过细小的笔触并列在画面上,经过观者的视觉作用达到自然调和,给人以冷漠和静止的感觉。后印象主义艺术运动是1885年至1905年间出现于法国的一种绘画风格,它包括所有印象主义派生出来的或者与之对立艺术运动,譬如:新印象主义、象征主义、综合主义和纳比派等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印象主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新印象主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后印象派
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的区别?
1、出现时期:印象主义,也称印象派,又称为“外光派”,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的法国。"新印象主义"一词是由这派的理论家费利克斯.费内翁于1884年在布鲁塞尔的美术杂志>上首先使用的, 后印象主义是继印象主义之后存在于19世纪80至90年代的美术现象。印象主义绘画方兴未艾之际,在这个团体中就逐渐滋生出了新印象主义,进而导致后印象主义的诞生。2、创作特点:印象派主义强调人对外界物体的光和影的感觉和印象,在创作技法上反对因循守旧,主张艺术的革新;新印象主义的技法基础是分割主义,又称点彩主义——用对比强烈印象派作品的不同的纯色彩小点或小块作科学的并列,使观众从一定距离观看时自行去获得混合的色彩效果;后印象主义不满足于刻板而片面的追求光和色,强调作品要抒发艺术家的情感,开始尝试色彩及形体的表现性。3、表现内容:印象主义所表现的是主观化了的客观事物;新印象主义表现纯客观的对象,制约了画家的情感传达;后印象主义表现将绘画的形和色发挥到极致,几乎不顾及。扩展资料:新印象主义和印象主义之间的共同点在于:他们都喜欢把情节化为主题、描绘当代所熟悉的生活、题材以风景为主、注重画面光色效果等。印象主义画家强调色彩的光学混合作用,不反对色彩混合使用,而新印象主义则强调不在调色板上调和各种颜色,强调严格地从色彩规律出发,把各种单纯的单色通过细小的笔触并列在画面上,经过观者的视觉作用达到自然调和,给人以冷漠和静止的感觉。后印象主义艺术运动是1885年至1905年间出现于法国的一种绘画风格,它包括所有印象主义派生出来的或者与之对立艺术运动,譬如:新印象主义、象征主义、综合主义和纳比派等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印象主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新印象主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后印象派
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区别是什么?
一、兴起的时间不同1、印象主义,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19世纪60—90年代在法国兴起的画派。2、后印象主义艺术运动是1885年至1905年间出现于法国的一种绘画风格,后印象派是继印象派之后在法国出现的美术流派。二、包含关系不同后印象主义它包括所有印象主义派生出来的或者与之对立艺术运动,后印象主义是对印象主义的突破和叛逆。譬如:新印象主义、象征主义、综合主义和纳比派等等。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都是以感觉而用科学的方法作画, 是一种非常客观的艺术,也是写实主义过分发达的结果。受哲学及文学方面反客观的科学之影响,绘画不得不加入了主观的成份,亦即以个性为基础的强烈自我表现。三、表现手法不同印象派画家提倡走出画室,深入原野、乡村、街头写生,力求真实地刻画自然。后印象主义强调抒发画家自我感觉,表现主观感受和情绪;在造型方面重视形体结构和构成形的线条、色块、体积;强调艺术不等同于生活形象,即绘画不是科学,要依据画家的主观感觉在创造,因此,后印象主义画家的表现手法夸张,变形,追求个性化艺术语言。扩展资料: 代表人1、马奈 爱德华·马奈(édouard Manet,1832- 1883)是19世纪印象主义的奠基人之一,出生于法国巴黎。他从未参加过印象派的展览,但他深具革新精神的艺术创作态度,却深深影响了莫奈、塞尚、凡高等新兴画家,进而将绘画带入现代主义的道路上。受到日本浮世绘及西班牙画风的影响,马奈大胆采用鲜明色彩,舍弃传统绘画的中间色调,将绘画从追求三元次立体空间的传统束缚中解放出来,朝二元次的平面创作迈出革命性的一大步。2、莫奈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1926),法国画家,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莫奈是法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印象派的理论和实践大部分都有他的推广。莫奈擅长光与影的实验与表现技法。他最重要的风格是改变了阴影和轮廓线的画法,在莫奈的画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确的阴影,也看不到突显或平涂式的轮廓线。在视觉观察方面他无疑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天才。他善于从光与色的相互关系中发现前人从未发现的某种现象。他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光与色上,从而找到了最适于表达光与色的明度差别变化的形式,他把这种光色明度差别变化从绘画的各种其它因素中抽象出来,把它提到了不可攀登的高度。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印象派绘画
后印象派代表人物是谁?
塞尚、梵高、高更。保罗·塞尚(Paul Cézanne,1839年1月19日—1906年10月22日),法国后印象主义画派画家。他的作品和理念影响了20世纪许多艺术家和艺术运动,尤其是立体派。在他生前的大多数时间里,他的艺术不为公众所理解和接受。通过他的坚持,最后对19世纪所有常规绘画价值提出了挑战。保罗·高更(Paul Gauguin,1848—1903)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雕塑家,代表作品有《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向何处去? 》《黄色基督》《游魂》《敬神节》等。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代表作有《星月夜》、自画像系列、向日葵系列等。主要特点印象派运动可以看作是19世纪自然主义倾向的巅峰,也可以看作是现代艺术的起点。印象主义绘画专注外光画,主题的作用被弱化了,而且把兴趣扩大到从前认为难以处理的题材。印象主义绘画以再现自然对象瞬间的光色关系为目的,它基本上属于一种图绘的风格,从这个意义上说,印象主义是巴罗克风格的发展,是写实主义视觉实验的延伸,是文艺复兴以来“再现性”传统绘画发展的极至。前期印象派的大师人物主要有莫奈、德加和雷诺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