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手抄报
端午节手抄报 端午节手抄报1 它从汨罗江的波浪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从此让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亘古不变的艾香。 春的离去,夏随之而来,不知不觉中,生活中多了些粽绿和艾香。 在这个节日,总能看到有人用粽叶包裹住那白花花的糯米和那红彤彤的粽枣,再裹成好看的形状(因为地域不同,所以包裹好的形状都会有所不同),最终一马莲固定,代表着这个节日的食品——粽子,便包好了。 记得在我的记忆中,记得最清楚的便是将粽叶编织成花环戴在头上满地跑,这可是儿时的一大糗事。但也是从那时开始端午成为我盼的节日。 在我的家乡,还有一个习俗便是戴吉祥五彩绳。端午前后,总有许多孩子们在手上、脚上戴上五彩绳。看到这或许有人还不明白五彩绳为何物?五彩绳是一种由五种彩色小绳编织在一起而成的'手绳(脚绳)。在我们这有个传说是:戴上五彩绳可保好运,而在端午节过后的第一场雨就得拿下五彩绳,以免好运杯淋湿。 千年前的浪花,染成的绿,至今还翠。 端午节手抄报2 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这一天,每一家的房梁上都挂着小猴子、艾蒿、桃树枝。端午节这天,家家户户都吃粽子,每一家都喜气洋洋的。 端午节这天我在睡觉,妈妈悄悄走到我的床前,把五彩线系在我的手上和脚上。早上,我刚起来就发想我的脚上有五彩线,五彩线五颜六色的像彩虹一样。 早上我吃完饭就问妈妈一件事,我说:“端午节有什么故事么?”妈妈说:“有一位爱国诗人,他叫屈原,过端午节就是纪念他。”然后就给我讲了屈原的故事,我听了后说:“知道了,原来是这样啊!” 中午,奶奶在洗粽叶,包粽子。我问奶奶:“奶奶,你在洗什么啊?”奶奶说:“我在包粽子啊。”我说:“我能和你一起包么?”奶奶说:“能啊。”我又说:“奶奶,为什么要吃粽子呢?”奶奶说:“要纪念屈原呀。”我说:“为什么?”奶奶说:“屈原是一个大诗人,那时候,秦国要攻打他们国家,他主张联合抗秦,结果皇帝不允许,后来他们国家被打败了,屈原很惭愧,于是他抱着石头跳江了。”我说:“屈原真伟大啊,我们应该纪念他。” 晚上,我和妈妈去街上玩,我看见有卖小猴子、桃树枝等东西。端午节,街上有各种各样的粽子,真好看。 我们回到家里,吃到了粽子,我喜欢粽子,全家人在一起欢欢乐乐的,我们都很开心。 我们都喜欢过端午节,每一年的端午节,我们都在欢声笑语中度过。
端午海报手绘插画-肖战将几个角色画进端午手绘,这分别都是哪些角色?
端午节海报怎么画端午节海报怎么画介绍如下:1、首先画一个三角形,下面的两个角是圆润的。2、然后给粽子精灵画出衣服,五官以及四肢。3、继续画出粽子精灵手举的荷叶伞。4、接着在一侧画出莲蓬,并画出端午字样。5、最后整理细节,将画好的画面涂上漂亮的颜色,_宋缃隰兆泳榫突昧恕端午节的由来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罗江自尽,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端午节的海报怎么画首先我们要明确主题端午节,那么我们就要找一些有关端午的元素,如我们都知道的粽子,划龙舟,等等相关的元素。然后我们可以做个大概的稿线图,上半部分以绿叶修饰,中间部分要突出主题,以“端午”二字竖着写在中间,下半部分画一艘小船,上面载着粽子的场景,再在四周空隙的地方画一些小的粽子,给他们都加上一双可爱灵动的大眼睛,看起来非常传神。最后再给他们涂色,叶子涂成绿色,蓝色的海水,粉红色的粽子,看起来非常传神生动,这样一幅好看的端午节海报就画好了。快动手画起来吧!肖战将几个角色画进端午手绘,这分别都是哪些角色?在端午节的时候,肖战在零点刚过20分钟就发出了自己的端午祝福。他设计了一个有关于端午的小插画。在这幅画当中,肖战不仅融入了端午的元素,同时还将自己所出演过的角色,大都画到了这副画当中。他通过粽子样卡通人物的行为展现出了自己角色最典型的一个动作。可能这些动作是很不经意间在影视剧当中显现出来了,但是他却记得很牢。通过这些行为动作,我们可以将他所饰演过的角色和卡通人物形象一一对应上。足以见得他在试演这些角色的时候,都是很用心的。所以记得才能这么牢。在这幅画当中,由上向下依次是肖战出演过的《诛仙》张小凡,《如梦之梦》5号病人,正在拍摄的《玉骨遥》当中的时影,《素人特工》的没脚小凤,《斗罗大陆》唐三,《狼殿下》疾冲,甚至是在《捉妖记》当中没有名字甚至镜头也很少的,永宁村小妖,《庆余年》言冰云,《陈情令》魏无羡,待播剧《余生请多指教》顾魏。其实从他画的这幅插画当中来看,他对于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感悟,即使是一个没有名字,甚至是镜头也很少的配角,他也都画到了这幅画当中。并没有厚此薄彼,觉得自己出演的是跑龙套的角色就忘记自己的演绎。他可能都把这些角色当作自己生活当中的一部分经历,都是宝贵的值得珍惜的。我觉得他这样的设计其实是很令人感动的。我认为通过这幅画,可以见得肖战对于自己所经历过的事情,演绎过的角色,无论是大是小。都倾注了很深的感情,都是在他心目当中无法忘却的,是很宝贵的人生经历财富。可能对于每一个角色,他都怀有着一颗怀念和思考的心。
端午节手抄报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说到手抄报,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手抄报能有效激发我们的创新意识和求知欲望。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手抄报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端午节手抄报,欢迎阅读与收藏。 端午节手抄报1 1、小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张耒失调名 2、醉看葵柳怀旧事,馋思樱笋梦吾庐。向时痴绝今愁绝,自读《离骚》些老夫。——高箸《重午怀旧》 3、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元夕无月》 4、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杨无咎《齐天乐端午》 5、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6、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京都元夕》 7、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十五夜观灯》 8、五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宋祁《屈原祠》 9、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元夕》 10、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上元夜》 端午节手抄报2 1、《纪念勾践伐吴说》 在浙江,还有端午节来源于勾践操练水军之说。而龙舟竞渡活动,被认为是为了纪念越王勾践操练水师、打败吴国的历史。 前496年即位,曾败于吴国,被迫投降,在吴国过了3年忍辱含垢的生活,骗得了吴王夫差的信任,被放回越国。卧薪尝胆,重用范蠡、文种,使越之国力渐渐恢复起来。于当年五月初五成立水师,开始操练。前482年,吴王夫差为参加黄池之会,尽率精锐而出,仅使太子和老弱守国。越王勾践遂乘虚而入,大败吴师,夫差仓卒与晋国定盟而返,连战不利,不得已而与越议和。前473年迫使夫差自尽,终于一举消灭吴国。后人为昭彰勾践这种坚忍不拔的`精神,便效仿越国水师演练时的情景,于五月初五日这一天划船竞渡,以示纪念。 2、《纪念曹娥说》 《后汉书·曹娥传》记载,曹娥,虞皂湖乡曹家堡人。父曹盱,为巫祝,能“抚节按歌,婆娑乐神。”东汉汉安二年(143)五月五日,曹盱驾船在舜江中迎潮神伍君,“为水所淹,不得其尸。娥年十四,投瓜于江,存其父尸。曰:父在此,瓜当沉。沿江号哭,昼夜不绝声,旬有七日。遂自投于江而死,三日后抱父尸出。” 译文:“曹娥之父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孝女曹娥当时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哭寻父亲。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这一天她也投了江,三日后抱出父亲的尸体。” 后人为纪念她,改舜江为曹娥江。元嘉元年(151),上虞县官度尚改葬娥于江南道旁,命弟子邯郸淳作诔辞,刻石立碑,以彰孝烈。后蔡邕访之,值暮夜,手摸其文而读,题八字于碑阴:“黄绢幼妇外孙齑臼”(为一谜面,谜底为绝妙好辞)。 在浙江的东部地区,当地居民把端午节看作是纪念孝女曹娥。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