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与熊掌可以兼得吗?
“千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这是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对学生说过的一句名言. 有一次,他让几个学生沿一条小路摘取自己认为最美的一朵花,性急的摘取了见到的第一朵花,等看到后面还有许多更美丽的花时后悔不已;贪婪的以为最美的一朵花总在后边,左顾右盼最后却是两手空空;只有那些适时地在路中摘取的学生,才得到满意的花朵. 有一个傻大姐,媒婆替她说亲,问她:“东家人丑而家富,西家人俊而家贫.你选择哪一个?”傻大姐毫不含糊地答道:“那就西家卧而东家食吧.”傻大姐真是傻得可爱,不知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也.可以这样说,只有参透选择和放弃玄机的人,才能彻悟人生,拥有海阔天空的人生境界. 许多时候,当我们面前有一片树林,而只有一次选择机会时,一定要斟酌再三.人生其实就是种种的选择和放弃,年轻时我们充满精力,面前有无数的诱惑、无数选择的机会和无数条路,正像面对那一片繁茂的树林.我们为此高兴得手舞足蹈,也犹豫徘徊.当我们经过思考,终于走到相中的那棵树下时,我们实际上已做了放弃其他的抉择.我们眼中只有这棵树,心中也只有这棵树,那片树林已不再属于我们.换句话说,我们为了得到属于自己的这棵树,必须放弃那片树林.我们就是这样,经过一次次选择,一次次放弃,从昨天走到今天,从年轻气盛、风华正茂,走到感慨万千的中年. 我们需要的其实很少.我国古代有“一草食,一瓢饮,在陋巷”也不改其乐的颜回,苏格拉底看到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商品时,惊讶地说“这里有多少我不需要的东西啊”,说的就是这种道理.所以选择同时也是一门放弃的学问.学会放弃,才能卸下人生的种种包袱,轻装上阵,从容地等待生活的转机,踏过人生的风风雨雨;懂得放弃,才拥有一份成熟,才会活得更加充实、坦然和轻松.能够放弃,就已经拥有了当机立断的果敢以及顾全大局的胆识.
脑筋急转弯问题:熊掌和鱼什么时候才能兼得
养只会抓鱼的熊的时候。解释分析:该题为一题脑筋急转弯题目,题目中问“鱼和熊掌如何兼得”,按照常规的解题思路,该题就是问如何在不能全部得到的情况下全部得到想要得到的东西的。但是脑筋急转弯不能用常规思路来解题,这里根据题目,我们可以仅仅理解为只要熊掌和鱼,那么就可以说养只会抓鱼的熊,这样一来,就熊掌也有,鱼也有了。脑筋急转弯:1、冬瓜、黄瓜、西瓜、南瓜都能吃,什么瓜不能吃?——答案及解释:傻瓜,傻瓜是贬义词,而不是能食用的瓜果。2、盆里有6只馒头,6个小朋友每人分到1只,但盆里还留着1只,为什么?——答案及解释:最后一个小朋友把盆子一起拿走了。3、你能以最快速度,把冰变成水吗?——答案及解释:把“冰”字去掉两点,就成了“水”。
鱼和熊掌可兼得吗
意思是:生命是我想要的,仁义也是我想要的,如果两个不能同时得到,那我就会舍弃生命而去选择仁义。这句话出自春秋时期孟子的《孟子·告子上》,原文: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释义:孟子说:“鱼是我喜欢吃的,熊掌也是我喜欢吃的;如果不能两样都吃,我就舍弃鱼而吃熊掌。生命是我想拥有的,正义也是我想拥有的;如果不能两样都拥有,我就舍弃生命而坚持正义。生命是我想拥有的,但是还有比生命更使我想拥有的,所以我不愿意苟且偷生;死亡是我厌恶的,但是还有比死亡更使我厌恶的,所以我不愿意因为厌恶死亡而逃避某些祸患。扩展资料作品赏析孟子先用人们生活中熟知的具体事物打了一个比方:鱼是我想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得到的,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我宁愿舍弃鱼而要熊掌;生命是我所珍爱的,义也是我所珍爱的,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我宁愿舍弃生命而要义。孟子把生命比作鱼,把义比作熊掌,认为义比生命更珍贵就像熊掌比鱼更珍贵一样,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出了“舍生取义”的主张。本篇以具体的鱼和熊掌比喻抽象的生和义,以“舍鱼而取熊掌”巧妙地比喻“舍生取义”,就是一个非常著名的例子。其次,本篇中还大量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把鱼与熊掌对比,把生与义对比,把重义轻生的人与贪利忘义的人对比,把“乡为”与“今为”对比,这样互相比较,道理说得更加清楚,给人的印象特别深刻。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孟子·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