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流放女囚来回上千里,为何衙役争着去做?
在我国古代,捕快为什么抢着押送女犯人?原因无非是好处多多。一、能得到更多钱财众所周知,在我国古代,皇帝掌握着所有人的生杀大权,一旦有人得罪了皇帝,轻则流放千里,重则满门抄斩。流放的犯人大都是男人,但也不是不可能遇到女犯人。而古代女人视贞洁比命还重要,女子家属们为了避免自家姑娘在流放路上被衙役侵犯,往往会恩威并施。既恐吓衙役不要欺负女犯人,同时还塞给他们许多银子,用以买通押送的公差。而公差们自然是乐于接受,毕竟呆在县衙里工资也不多,还不如出去跑一趟,尽管吃苦受累,但一次抵一年的薪水,也就值当了。二、不仅活动自由,而且还能得到更多好处公差们如果不押送犯人,通常都是在衙门里点卯上班,很受官府制约。但出门押送,活动时间归自己支配,非常自由,一方面能多挣钱,同时因为押送犯人没有时间限制,所以还能趁机游玩一番。同时,如果遇到有年轻貌美的女犯人,有些官差甚至还瞒着上级偷梁换柱将其娶回家做小妾。至于有些龌蹉无耻的官差,一路上欺负侮辱女犯人,也是常有的事儿,因此很多女犯人可能到不了目的地就自杀身亡了,不过死了也罢,因为到了目的地,受的苦难会更多。此外,女犯人大多是中产家庭以上,因为路途遥远,所以临行时女犯人家里一般都送交通工具马车,这样的话,公差来回都可以坐车,不仅省了路途辛苦,而且回来后还可以把马车卖了换钱,一举两得的事儿,何乐而不为?综上所述,正是因为押送女犯人不仅能拿到很多钱财,而且还有其它意想不到的好处,所以尽管来回几千里路,但捕快们还是争着抢着押送!
古代押运流放的女囚犯,来回足足数千里路,为何衙役们还争着要去-
古代刑罚严苛,基本上处于人治,法律思想虽然有了萌芽,但是始终未能发展起来。而且古代有着皇权这个巨大的毒瘤,皇帝的好恶以及下层官员对于皇帝心思的揣摩,都会在有意无意间制造出案子。这些犯了案的人员有些是被牵连的,因此就会被判处流放的刑罚,也就是我们在电视剧中经常看到的“将某某流放千里”。 这时候,男性罪犯和女性罪犯的差异就显现出来了,同样是往返几千里的路程,衙役们往往愿意押送女性囚犯前往流放地,这是为什么呢? 流放之罪 流放在我国出现的 历史 悠久,从有文字记载以来就零星存在,但是要形成定制,还是在隋唐之际。之后,流放就伴随着封建王朝,一直延续到了清朝末年。流放的意思很好理解,就是将犯人监押到偏远地区生活、劳动,以便达到一种惩罚效果的刑罚。流放针对的一般是那些犯得罪行比死刑较轻一些的罪犯,他们幸运的逃过了直接死亡,却要面临着比死亡更加可怕的旅途。或许在我们看来,流放这样的惩罚很轻,但是放在古代背景下,流放可能是比砍头更加折磨人。 这种刑罚我们在电视剧中也都看到过,主要是由官兵们押解着罪犯,一路步行走到流放之地。而且罪犯们都要背负着枷锁,不能拆解,直到走到目的地。可以说,这是一种肉体和精神双重折磨的重刑,比起来死刑也只不过是苟延残喘。当犯人犯下罪行之后,官员判处了流放之刑,一系列步骤就开始了。首先是杀威棒,先对犯人进行杖刑,由衙役手持木板击打犯人背部,打消犯人的反抗意念,树立起衙役的权威。之后将犯人套上枷锁,准备开始流放。 犯人去往流放之地的时候,还需要随行两个衙役官差,不仅要保证犯人不能逃跑,还要做好相关登记工作,留下明确纸质文件。就这样一路到达流放地后,办理完交接手续,这样流放才算最终完成。流放比起直接砍头要好一点的是,流放在天下大赦的范围内。也就是说如果运气够好的话,可以等到皇帝的大赦天下,那么前面所犯下的罪责就可以一笔勾销,流放就可以不必继续下去,皆大欢喜。然而这样的事情不是每年都有,皇帝一般是在发生了重大事情之后,才会宣布大赦天下,运气好的话可能前脚刚被判罪,后脚就被赦免。但是如果一直没等到的话,那么就只能继续走下去,直到完成流放。 流放的残酷 听完前面的讲述,可能有人还没意识到流放的可怕。事实上,流放是非常残酷的,会让犯人生不如死,无论多么生龙活虎的汉子,在经历了流放这一遭之后,不死也会掉层皮,甚至会阵阵后怕,不愿意提及那段经历。首先是道路因素。古代可没有我们国家这么好的基建措施,能够有一条驿道,能走上黄泥路,那就已经算好的了。更多的时候,犯人要在深山老林里跋涉,走过那些人迹罕见的小路,跋山涉水,一路辛劳。 其次是恶劣的自然环境。古代生产力低下,许多地方都没有经过人类的开发,如今的西南地区,海南,西北地区以及东北地区都是人烟稀少的荒地,根本没有多少人,自然环境侵蚀着这些土地,没有给人类留下生存空间。而流放的犯人们大多需要去这些地方,无论冬寒夏暑,不能骑马乘车,只能靠着两条腿,跨过这些险恶的地方。在行进路途中,所要经历的艰难险阻可想而知,温饱问题,野兽和生病问题,这都是肉眼可见的困难。 还有最重要的因素就是随行衙役,这些基层小吏对于罪犯的压榨最为上心,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榨干罪犯的油水,遇到那些心黑的,直接就会下黑手将人杀死,这样他们就可以逃过陪同流放的辛苦。那些稍微尽心些的,也是不顾及罪犯的状态,一心赶路,否则在规定期限之前不能到达指定地点的,罪犯和衙役都会受到严厉的惩罚。当费尽千辛万苦到达了流放之地后,这还远不是终点。能被选做发配之地的,一定是土地贫瘠、山穷水恶的偏远地区,条件可想而知的恶劣。抵达这些地点的罪犯,需要在当地主管官员的看押下进行劳作,除了遇到大赦天下的事情,否则这些犯人就要在这里终老。 为何女囚犯流放时受欢迎 流放对于犯人而言是一种折磨,然而在衙役看来,这同样是一份苦差事,很少有人会乐意接手。这也不难理解,衙役不仅要陪同犯人一起走完数千里的路程,同时还要回返家乡,这又是数千里,来回的辛苦也是非人的。但是这种情况几乎全都发生于押送男性囚犯,当有女性囚犯需要流放时,衙役们不仅不叫苦叫累了,反而要争着抢着去,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点是押送女性囚犯较为安全,女性的力量天然就比男性弱。另外,被流放的女囚犯大多都是被牵连的,不是什么穷凶极恶的坏蛋,押送女囚犯走路时的压力就会小很多,不用担心会被犯人挣脱枷锁,也不用担心会有生命危险,这对衙役来说十分重要,所以他们会争着去。 其次就是衙役们可以收取许多好处。古代收押犯人的时候,豪门贵妇会把一些值钱的东西藏起来。当流放的旅途开始时,押送的衙役就会想方设法的将这些金银财宝敲诈出来。这些女囚犯们也会拿出一些银两,以换取自己旅途中的安全,不被他们为难。对于衙役来说,这种灰色收入十分可观,有的时候甚至会比自己的工资还高,他们当然喜欢这样的押送。有就是衙役们的龌龊心思。上千里的路程非常枯燥无味,路途中有个女人陪伴,当然是一件乐事,而且他们还可以用各种办法逼女子献身,这种情况可是十分少见的。 结语: 综上所述,衙役们押送女性囚犯时,不仅自身安全有保证,还可以赚取外快,路途上还能找乐子,他们自然会争着去了。对此您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