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摩的介绍
毕摩是彝语音译,“毕”为“念经”之意,“摩”为“有知识的长者”。是一种专门替人礼赞、祈祷、祭祀的祭师。毕摩神通广大,学识渊博,主要职能有作毕、司祭、行医、占卜等活动;其文化职能是整理、规范、传授彝族文字,撰写和传抄包括宗教、哲学、伦理、历史、天文、医药、农药、工艺、礼俗、文字等典籍。毕摩在彝族人的生育、婚丧、疾病、节日、出猎、播种等生活中起主要作用,毕摩既掌管神权,又把握文化,既司通神鬼,又指导着人事。在彝族人民的心目中,毕摩是整个彝族社会中的知识分子,是彝族文化的维护者和传播者。
赛德克-巴莱里面的经典对白
1、达奇斯:头目,我们能再忍二十年吗?莫那:再二十年就不是赛德克了!就没有猎场!孩子全是日本人了。塔道:你明明知道这一战一定会输,为什么还要打?莫那:为了快被遗忘的图腾。塔道:拿生命来换图腾印记,那拿什么来换回这些年轻的生命。莫那:骄傲。2、花冈二郎:从小到大,我一看到莫那头目都会害怕,总觉得他藏在披风里的手,是随时握着刀准备猎杀的!花冈一郎:不能小看他,他是不可能被驯服的!夹在族人期望和日本人威胁之间,生活是很痛苦的!花冈二郎:我们两个不也是这样子吗?,不想当野蛮人,但不管怎么努力装扮,也改变不了这张不被文明认同的脸。花冈一郎:已经忍了二十年了,就再忍二十年吧!等我们的孩子长大,或许就能彻底改变我们的野蛮形象。扩展资料《赛德克-巴莱》讲述了1930年,北白川宫能久亲王被杀,而举行台湾神社祭,雾社地区则照例举行联合运动会。当联合运动会开幕,所有日人、警察及其眷属齐聚公学校之际,赛德克雾社群之马赫坡、荷戈、波亚伦、斯库、罗多夫、塔罗湾等六部落赛德克族人,由雾社群马赫坡社头目莫那·鲁道率领发难。当日清晨,雾社公学校(现今台电万大电厂雾社分部)运动会,由能高郡守小笠敬太郎主持开幕典礼,其他日本人都前来观礼,这时候预先埋伏的赛德克勇士,在莫那·鲁道攻击号令下,立刻展开猛烈的突袭,在一阵毫无预警的混战中,将运动场内134位日人一一撂倒砍杀。
毕摩的简介
毕摩作为彝族人的祭司,不但为族人主持祭祀,编造典籍,医治疾病,还担任黑彝奴隶主的家庭老师(1956年民主改革前),是彝族奴隶社会五个等级中最受尊重的人。彝族是一个多种崇拜的民族,归纳起来有祖灵崇拜、自然崇拜、家神崇拜三大类。在彝族人民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三观,即三界观(天界、地界、地下界)、万物有灵观、万物雌雄观。介于彝族根深蒂固的认识和观念,构成了彝族人民的博大精深的核心文化--毕摩文化。在大凉山腹心地美姑,关于彝族毕摩的作毕仪式及其神话传说,仍在彝族民间广为流传。四川美姑县是著名的“毕摩之乡”,这里有7个毕摩派别,200余种宗教仪式。在这块彝族人占总人口98%的土地上,近8000名毕摩依然活跃在大凉山中,虽然这里毕术保存完好,但变化也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