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生活的艺术》有感
偶读周作人的《生活的艺术》颇有感觉,也有微词。不是议论,唯感触而已,君不多做解读可好?
凡感生活之大谬者,在于不同或不懂。他理解的生活,如一本无字的天书,只写在心版上,更如涨潮的海水,一波一波荡人魂魄又发人深思;也让迷人惑困不解难明其要,这也正常。分蘖总会必然,没有理由说个高低上下,你对或我对,重要吗?
生活是什么?感觉上总耐人寻味的一个词汇。却抽象而朦胧的要人感叹莫名,常常带人深入误区难于言状了,深入浅出的一个明理。却堪堪的叫人对生活具型的很不到位。
于生活的理解,因人而异,总是差枝错觉的衍生了好多门阀之见,我从来没奢望自己的浅见,会苟和于从众,去求大同而存小异。生活的艺术或许真的就在于特立独行中觅得几分真知。
生活不是伊甸园,荆棘而跌宕的岁历,真的让我们受用了好多的心酸。光阴早已告诉我们,认识人生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远没有茗茶览看《熊来了》那般雅趣和睿智。不是好看的东西就有用、也不是有用的东西就好看啊!呵呵!相辅相成同映生辉的道理不是即经济也适用吗?
随心所欲不是生活,人若没了节制也不成生活。生活是一个名词,却不可做名词去释解。说生活是有灵魂的东西,那是因为生活给予给人的都是有型的,内质的东西、可以感触到的却不多。但是生活却绝非空泛无意。它真实而又睿智,是绝对容不得您敷衍塞责,荒诞不经的,因为他是绝对信义的。
说生活是艺术,我是真的心有同属。估不说这样的认为多不多,单就大起大落悲欢离合的那个戏份和节况,岂不是就是一个美丽折人的人生彩排?
不是吗?每一段人生的曲径通幽、每一场人生的镜花水月,每一节人生的坎坷曲折,这百千万人生劫难,这所有的所有啊!这一切的一切!无不是凝聚了其人的心泪和汗水。潸然泪下而又感泣鬼神的'心境,踏歌而行的一条路,不就是一条成功的生活之路吗!但我这里是不想做价值之论,只言艺术和生活之说。
爱人者,人恒爱之。需要空间,不是独大和自满。抱团取暖,总强过各自为战。识人总要多付出几分怜爱。亏,不是绝对的自贬,赢,也并非占尽极炫。万物自有许多褒贬宽泛的内涵,需要一个人去吸收和甄选。生命不是仅仅为了活着而繁衍。为了需求而求贪。岂不猥琐而可怜?
针尖之风,漏过的却是斗大的寒。一孔之观,难窥万里河川。一欲之求,堪毁一生节全。虑行节操,不是自诩名艳,殚精竭虑,也非率人为先。人有后虑,当永恒不绝于人前。需求只是个欲念,瞬时而生霎间自灭,何苦时时刻刻留挂于心间。
生活是艺术,感同者无多。念欲早已熏染了人心和现实,让人活的愈加贪强好胜,把生活搞的战火连连。对待生活,是放纵还是约束,到真的成了形而上、潜而下的一番智理了。
人有放浪和约束的两面性,生活吗!就有禁欲和纵欲的多样性,豪无稀奇可言。灵魂和理智总是不同领域的两种东西。但联系的相对密切却是必然的。这没什么可疑虑的。
禁欲,是封固灵魂的张扬,把腐求的思想高度压抑在窝巢的角落里湮灭。但人性的本意是放恣的,约束自己,仅仅是为了让自己和生活更协调。所以这就是生活的艺术。
老实说,我们眼中三餐温饱的生活,在名家眼里是没有一点艺术感观可言的,这在于我们不会向他们那样润色生活。贪了、拿了!却还在那里左情右顾而言他。
生活不易,在于他的诸多不宜,假如省却那么多的宜或不宜,就相对而言,到真的变得顺畅了。这是官讳,民则不论,省的徒生几多沆瀣肮脏之气。
生活不易,感觉它真如一部羊皮大书,神秘而苍然的摆在那里,当我们不同的时间去览读之时,它给予给我们的意义却迥然不同,过去那种对生活的理解之意似乎早已面目全非了。
生活的艺术,就在于简单之中求大同,生活自然不易,更不要说是去挖掘和寻求生活中的艺术感。人永远也不肯如动物般简单无求的生活。累而贪求的活着,是人的本性。追求一种理想般的整齐划一,会使我们的前途充满未知,这就是有求主义在内心泛滥的结果。
当生活的节奏变快,神经日趋紧张的今天,相信你早已觉得自己已经无法自拔于贪念的沼泽了。给心灵注入新鲜的活力,是刻不容缓的事,否则就会被贪求的蛛网,捆住了手脚,再也没法接受那清凉的醒脑之风了。
生活的灵魂,在于自己勇于放弃,迢迢之路上每一丝一毫的负重,对一个跋涉者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懂得减负,才能进取。
说生活之艺术,不是生活本身有多少内质要我们去挖掘,而是怎样去懂得经营后天的互补。艺术虽然来源于生活,但生活中的艺术却非天意而为。生活是人为的艺术,人为的艺术也是生活,这就是生活的灵魂之所在。如果一个人身上被赋予了过多的希求,这种充盈就是一种负担,相信这样的人是无论如何也快乐不起来的。
欲望是人的本性,想要杜绝贪求,这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是那么容易办到的。但是我们可以让自己去艺术的生活。那需求也就会和艺术去协调而行了。
常听人言所谓完美主义,我到感觉完美不如唯美,唯美是单一的,是一种艺术的元素,是一种审美主义。这符合生活的艺术范畴。专一而又“专业”的讲究个人的完美,其实是一种人为的做作,还何谈完美。世上有无懈可击的完美之说吗?万物的相生相克,自会伴生一定的风生水起,人生自然难得完美,吹毛求疵式的孜孜以求,往往都会事与愿违。
抱憾守缺是自然之规,要融入这个众生毕聚的社会,就得花时间去习惯这一功利趋渐的社会。焉得出污泥而不染?甚嚣尘上的利金主义,如一杯蚀骨的美酒,是会不合时宜的传导沆瀣的靡靡之风的。炫媚奢华已经把岁月熏染的目迷五色,大多数人也早已为之趋之若鹜难明就里。功利主义使灵魂受孽而蒙羞,铜臭和金瓯的光环,把一些人拽进了欲望的深渊,无法辩解了生活的是非曲直。
理智永远是灵魂的老师,自乐执迷、当为自毁。当内心良知的砝码在理智的天平上失衡之时,盼君早醒,给自己罪孽的心灵多点救赎的良知,那么我们还有望在命运的思过崖前,止步回天。
对待生活,最好的方法就是奉行一点清贫主义。性灵中才会有一点慎忍的思想。眼睛是用来看世界的,不应该具有行为和思想。有了,就会让大脑忘形和走样。醒戒自己,在当下的社会,对人对己,同样很重要。
日月轮回反复更新,期间蕴育的博达精深之大要,世人总是很难明晰的。但我们总会如稚童学步般,慢慢理解天地的豪华壮阔,理解自己乃常人稚子,该做的,就是脚踏实地的去生活,让生活多一点深邃隽永的灵魂,我们面前的路才会坦荡无垠,爱生活就是爱自己,相信这点,与你于我——会永远受用。
林语堂的生活艺术|诗意人生
怎么让生活充满诗情画意,丰富多彩,做一个有情趣的人?这本书简直就是教科书般存在,它教会你生活的方方面面。2020年读到的开年好书,受益匪浅,特别推荐。
论宏大:
大自然本身永远是一个疗养院。它即使不能治愈别的疾病,但至少能治愈人类的自大狂症。人类应被安置于适当的尺寸中,并须永远被安置在大自然做背景的地位上,这就是中国山水画中人物总被画得极渺小的缘由。
论悠闲:
享受悠闲生活当然比享受舍此生活便宜得多。要享受悠闲的生活只要一种艺术家的性情,在一种全然悠闲的情绪中,去消遣一个闲暇无事的下午。
论幽默:
那些有能力的人、聪明的人、有野心的人、傲慢的人,同时,也就是最懦弱而糊涂的人,缺乏幽默家的勇气、深刻和机巧。他们永远在处理琐碎的事情。他们并不知那些心思较旷达的幽默家更能应付伟大的事情。
论服饰: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素质的物化,是内在精神的外观,是社会风貌的显现。
透过服饰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审美情趣及身份特征。
服饰也可以寄托一个人的情感,反映一个人的心境。
论美食:
这不是肤浅的吃,而是将吃与情感相结合,与人的感官相结合,与艺术相结合。
我们怀念某种味道,很多时候是怀念某个人或者某个地方。
寄情感于食物,将精神寄托于触手可得的真切,让我们的怀念更加具有意义,也更为真实。
论居家:
看一个人的生命状态,一个人生活方式的体现,是一个人对苦乐参半的人生的理解与诠释。
如果想生活得舒服从容,需要懂得糅合,在自由和节制中获得微妙的平衡。
只有当心绪十分闲适,胸中自有温情蜜意存在时,居家的生活,才会成为一种艺术和乐趣。
论旅行:
旅行的意义并不是告诉别人,这里我来过。是一种改变。旅行会改变人的气质,让人的目光变得更加长远。
在旅途中,你会看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习惯,你才能了解到,并不是每个人都按照你的方式在生活。人的心胸会变得更宽广,我们才会以更好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生活。
旅行,是满足私人精神需求的一件事,并不是人人都不许去,也不值得拿来同任何人攀比炫耀。放下内心的包袱,轻装上阵。去一片你未抵达的地方,做最真的自己,看最美的风景,遇到最陌生又最熟悉的人。
有一种不为看什么事物,也不为看什么人的旅行,这种旅行不需名胜,也不需古迹,任何风景韶光都能让你驻足,都能让你沉醉其中。不去远方,风景也在自然也在,心也在。一处幽静的小道,一片绚烂的桃林,一湾清澈见底的小溪,和着春日细雨,撑一把雨伞,独自漫步。
论品茗:
茶须静品,喝茶的心境,须洗尽人间的富丽繁华,用一个冷静的头脑去看忙乱的世界。
弥补人在不完美的尘世间的痛苦心境,矫正人在紧张忙碌的生活中所承受的世俗偏见和压抑,是一种茶道;
使人在精神境地能有更为美好更为广阔的突破,突破俗世阻碍达到灵魂上的自得也是一种茶道。
苏轼有“从来佳茗似佳人”的比喻,林语堂“三泡说”:第一泡譬如一个十二三岁的幼女,第二泡为年龄恰当的十六岁的女郎,而第三泡则是少妇了。
论喝酒:
因为酒,就有了“风萧萧易水寒”的豪情,有了赤手空拳斗恶虎的勇气、拳打镇关西的痛快淋漓,有了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责任,有了“对酒当歌”的概叹,也有了“鸿门宴”智慧的较量、“杯酒释兵权”的霸气与谨慎、“煮酒论英雄”的典故。
论书法:
书法之美在于线条、结构的纯粹之美,因为它不追求画得像什么东西,所以“精美的书法只传达它自身的结构与线条美”,它专注于使线条、结体、布局符合最纯粹的美感,使每一用笔得意抒发作者的性灵。
论绘画:
中国画的最高目的定为“传达景物的神韵性灵而引起吾人的情感的共鸣”。“一切细节都将忘却而只剩留心中的一点性灵。这便是中国艺术的最高理想 ─ 气韵生动。于是诗与画又复相通。”
论写作:
最要紧的,是对人对四周的事物有兴趣,也好比别人有更深的感觉和了悟。
带着善于发现的眼光对待周边的事物。宇宙之大,苍蝇支微,都可以成为笔下主角。然而,这都归结到个人对周边事物的热情程度及感悟能力。
假若一个人对生活毫无兴趣,整天愁眉苦脸怨天尤人,那么他的内心并不阳光,对生活不积极,他的思想狭隘,他也就只能生活在自己肤浅的圈子里。
论闲适:
智慧的人绝不劳碌,过于劳碌的人绝不是智慧的,善于悠游岁月的人才是智慧的。所以为了一个好的生活质量,我们得学会忙里偷闲。偷得浮生半日闲是一种很好的境界,这是懂得休闲,懂得享受生活的表现。
仿佛是一个老人经历了一世的漂泊后,自天涯海角回到故乡,他坐在村口的大树下泰然自若地向村里的男女老少叙说自己的人生智慧,没有焦虑,没有恐惧,没有迷茫,没有空虚,没有了曾经一时的心理失衡,而真正达到了中国文化“事理通达心地平和”的境界。
论读书:
好书的评判标准是能否把你带到沉思的心境,读者若能带进一个思想和反省的境界里去,而不是那种仅报告事情的始末的读物,那就是值得读的书。
论育人:
博学仅是塞满一些事实或见闻而已,可是鉴赏力或见识却是基于艺术的判断力,所以教育或文化的目的不外是在发展知识上的鉴赏力和行为上的良好表现。
首先,自学应成为人生的座右铭;其次,培养孩子读书的习惯和兴趣;最后,引导孩子向生活学习。
论女性:
有两种女人最可爱,一种很会照顾人,会把男人照顾得非常周到。和这样的女人在一起,会感觉到强烈的被爱。还有一种很胆小,很害羞,非常依赖男人。和这样的女人在一起,会激发男人的个性显现。
论婚恋:
怎样做个好丈夫?就是太太在喜欢的时候,你跟着她喜欢,可是太太生气的时候,你不要跟着她生气。
用爱情的方式过婚姻,没有不失败的。
婚姻就像穿鞋,穿的日子久了,自然就合脚了。
论健康:
一个顺应自然的人,追求的是和谐相处,必会努力使自己纯真善良,通达超脱,祥和安宁。而不敬畏自然的人,自大自傲,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的人,过分在意别人的眼光,必将困于人生的陷阱,左不顺眼,右不遂心,处处碰撞,事事生气。
人的健康状况的调节是靠人体本身所具有的调节修复系统来完成的,而不是靠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只能起辅助作用。合理的饮食、良好的习惯、长期的锻炼等,对人体的健康都可起到辅助作用。情志对健康起着关键作用,情志跟疾病密切相关,有些疾病就是因情志而起,最好的治疗还是得靠情志。
每个人身上都是带有能量的,好的情志就是一个正能量的信息场。正能量,代表着一种充满阳光的心境,犹如一种磁场,给别人的心灵以强大的吸引力。乐观、积极、向上的人,充满热情、希望与信念。与这样的人交流,会产生安全、放松、愉悦的感觉,即使是阴天,心里也装着太阳,能令你容光焕发,信心倍增,进而能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和生活得趣味。情志受到破坏,对人体健康极为不利。
心地单纯就是养生不可或缺的要素。从养生学层面看,小孩子之所以元气充沛,肾精充足,最重要的是他们每天开开心心,无忧无虑过生活,把每一件事情都当做新鲜的,好玩的,享受地去做,不在乎得失利益,不在乎明天、后天、大后天会怎么样。彻底放下身心世界的时候,你会感到能量在自动向体内汇聚,身体得到快速补充和调整,很多顽疾不治而愈。
人不能生气,但一定要会生气;一定不要当情绪的俘虏,一定要做情绪的主人;一定要去驾驭情绪,不要让情绪驾驭你。
《生活的艺术》读书笔记
《生活的艺术》读书笔记 “生活”“艺术”,这两个字深深地吸引了我,引起了我的好奇心与欲望。于是,我进一步走进它,静静地翻开了目录,神奇而又安静的心灵之旅启程了…… 近来正十分关注怎样享受生活的我,无疑地我对《生命的享受》这几章很感兴趣。我来到了角落边的一张沙发上,微笑地与那些文字融在了一起…… 文中讲到了快乐问题,有一处文字引起了我的思考——“惠特曼说:‘我这样地做一个人,已经满意了。’所以我也以为我现在活着,并且也许还可以再活几十年,人类的生命存在着,那就已经够了。这样看法,这个问题便变为极简单,而不容有两个答语,就是人生的目的除了去享受人生外,还有什么呢?”是的,人的一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活着的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活法。开心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为什么不开开心心地过每一天呢?开心地活着更有价值。日子一天一天地过,我们一天一天地重复着生活,日起日落,其实生活就这么简单。但是如何从简单中得到乐趣呢?那就要用心去挖掘,去享受每一个美的片段。“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这句话大家都耳熟能详,也不难理解其中的含义。但是能真正做到的有几个呢?在这个物质诱惑的时代,很多人都茫然地追求着金钱、地位。是的,追求自己要的东西固然没错,但是有多少人,等到他真正成为富翁时,才知道那并不是自己想要的……所以,你要明确自己要的到底是什么。生活其实没必要太多的强求,开心就好。 快乐并不难寻。它隐身地藏在了天空、花草、树木等大自然的一切中,还隐藏在诗歌、音乐、舞蹈等艺术中,更隐藏在亲情、友情、爱情等情感中……偶尔地发呆,静静地沉思,轻松地阅读,放声地歌唱……这都是享受。只要你用心去享受,快乐无处不在。生活其实很美好。那些看不见的快乐。围绕在你身旁的每一个角落,它们和你只隔着一层薄薄的面纱,它们等待着你去掀开而一睹快乐的芳容。 我记得朱自清曾《荷塘月色》里写到:“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惊天动地的生活能给我们带来快乐,平凡恬淡的日子也一样能给我们带来快乐;荣华富贵能使人快乐,粗茶淡饭也能使人快乐。快乐与否,关键在于我们的心境。我现在才知道“早晨出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七件事就足以让我很开心了。清晨从窗户中射入的一缕阳光,春日里朦胧中听到的清脆的鸟鸣,路上轻轻抚摸脸颊的阵阵微风……那会让你感到快乐。我记得曾看过这么一段话“让我和草木为友,和土壤相亲,我便已觉得心意满足。我的灵魂很舒服地在泥土里蠕动,觉得快乐。当一个人悠闲地陶醉于土地上时,他的心灵似乎那么轻松,好像在天堂一般。”大自然与人有着不一般的关系。 西方有句古诗,“我来自尘土,我终归与尘土”。每一个人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像鱼一样在水里,迎着粼粼的水波,荡漾着心情,自由的游弋;像鸟一样飞翔在湛蓝的天空,与云为友,做天空的旗帜……有了这样丰富的想象力,我们可以摒弃作为人的所谓的.高贵和自尊,真正的成为自然的朋友,真正的欣赏并赞叹种种自然的神奇和美妙。我们有时就是一个鱼,有时就是一片云,有时就是一块石头,有时就是一蔓青草,只要我们愿意,我们想成什么,就是什么。人的思想是无边无际的,是自由的,没有谁可以干涉,可以阻止它的发展,只要你愿意,在思想中,一切皆可呈现。路人的一个微笑,一句早上好,都足以让我感到快乐。我现在愿意花时间在这嵌入这篇文章,是因为我在将自己的思想呈现出来中找到了快乐。文字使我快乐。一直以来我都以写出的文字与别人分享而让人从中得到启发与思考为快乐的源泉。 这篇章中还提到了“金圣叹之不亦快哉三十三则”,只要你去挖掘,一天当中的快乐也许可以是一百则。 如果我们多体验一下大自然的神奇,多倾听一下自己的内心;多一些工作的坦然,而少一些追名逐利的烦忧;尊重生命,顺其自然,还自己一个自然的心灵,我们将生活得充实而快乐。静静地享受简单的生活,发现不简单的快乐,这才是享受人生之道啊!人生之旅,快乐是无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