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萤火

时间:2024-11-22 05:34:30编辑:流行君

咏萤火李白古诗译文

《咏萤火》古诗译文为:雨滴打在灯光上,灯却没有熄灭,风吹动的时候灯光更加的清晰了。如果是要到天上去,一定要当月亮旁边的一颗星。全诗为:雨打灯难灭,风吹色更明。若非天上去,定作月边星。

《咏萤火》作者李白。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

这首《咏萤火》诗中句句写萤火,却未见萤字,全诗活泼清朗,晓畅自然,又兼比喻、夸张、想象之美。一、二两句以务实的笔法赞美萤火虫,突出萤火虫的整体视觉形象;三、四两句展开想象,以务虚的笔法为萤火虫定位。展现了一个健康向上、真率活泼的少年李白,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李白诗《莹火虫》诗词是什么?

咏萤火——李白(唐)
“雨打灯难灭,风吹色更明。若非天上去,定作月边星。”

该诗句句写萤火,却未见萤字。一、二两句以务实的笔法赞美萤火虫,突出萤火虫的整体视觉形象:既是雨打不灭的灯,又是风一吹就更加鲜明的光亮。三、四两句展开想象,以务虚的笔法为萤火虫定位:如此不怕风吹雨打的萤火,它的走向,假若不是上天去,也一定是月亮旁边的一颗星!想象奇特,引人遐思。 ◎玩萤火——韦应物(唐) “时节变衰草,物色近新秋。度月影才敛,绕竹光复流。” 秋夜赏玩萤火虫的情景。诗虽纤巧,却以清新的笔调、晓畅的语言写出了萤火虫形体微小,发光细弱的弱点。三、四两句对萤火虫在月下竹林飞来飞去的情景,刻画得尤为形象。


咏萤火古诗赏析

  着人疑不热,集草讶无烟。

  到来灯下暗,翻往雨中然。

  咏萤火

  [唐] 虞世南

  的历流光小,飘摇弱翅轻。

  恐畏无人识,独自暗中明。

  1、咏萤火萧绎写出了萤火怎样的特点?

  参考答案

  “到来灯下暗”,写出了火光的微弱,作者从对比的角度写,以灯光的相对明亮,突出萤火的微弱特点,用了比较衬托的手法。(3分,答出手法1分,指出特点1分,分析1分)“翻往雨中然”,这是一个很有趣味的画面:一般的火,风一吹,雨一浇,便熄其光焰。而萤火呢,它的萤光并不受天气环境的左右,写出了萤火在雨中,仍能翩然起舞、星光闪烁的特点。(2分,指出特点1分,分析1分)

  2、这两首诗所运用的表达技巧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

  萧诗用铺陈的手法,多方勾勒,再现萤火的形态之美,给读者留下了具体深刻的印象。(3分,答出手法1分,分析2分)虞诗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写萤火坦露自己的心迹:一个人不管地位如何,处境怎样,都要勇敢地、顽强地表现自己,执着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3分,答出手法2分,分析1分)

  对比赏析

  先看萧绎的'《咏萤火》。这首诗,紧紧扣住一个“火”字,多角度再现萤火虫的形象特征,四句诗,就是萤火形象的四次“造型”:“着人疑不热”,从人的感觉写。萤火虫明明有火光一闪一闪,可附在人体,人会惊奇──有火怎么不放热,突出了其放光而不发热的特点。“集草讶无烟”,从其栖息处所写。萤火从腐草中产卵繁殖,故古人误以为萤乃腐草所化。《礼记?月令》云:“腐草为萤”。古代不少咏萤诗也沿用了这种说法。如沈旋说萤火是“火中变腐草”,刘禹锡也说“陈根腐叶秋萤光”。这种说法自然没有多少科学根据,但其喜欢草堆中栖息却是事实。草堆上明明有点点火光,草都不燃起来,无烟无焰。第二句诗,既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萤火虫发出萤光、不热不燃的特点,又使读者知道了萤的一些生活习性。“到来灯下暗”,写出了火光的微弱,作者从对比的角度写,以灯光的相对明亮,突出萤火虫的微弱特点,用了比较衬托的手法。“翻往雨中然”,这是一个很有趣味的画面:一般的火,风一吹、雨一浇,便熄其光焰。而萤火呢,它的萤光并不受天气环境的左右,在雨中,仍能翩然起舞、星光闪烁……诗人就是这样,怀着对萤火虫的一种特殊的感情,对其进行细致入微、多侧面的观察,从而将其形态的多姿多彩、形象的各种造型推到了读者面前,使读者也顿生怜爱之情。

  虞世南的《咏萤火》先也描摹了萤火虫的形象:纤纤玉体,翩翩弱翅。轻风中张翼斜飞,飘摇流畅,暮色里荧光点点,点缀夜空。诗人也是从其飞翔之形、发光之态的角度写其外形,其手法,有点类似唐朝李嘉?的《咏萤》:“映水光难定,凌虚体自轻。夜风吹不灭,秋露洗还明。向烛仍分焰,投书更有情。犹将流乱影,来此傍檐楹。”李诗通过萤火水上轻舞、空中展翅、风吹不灭、露洗还明、输光伴夜读、流连在楹檐等形象的刻画,突出了其飞翔之姿、发光之征。但虞世南的诗并不以绘形为目的。诗的三、四两句则由表及里,一下子窥视到萤的内心世界:“恐畏无人识,独自暗中明。”多么顽强的个性,多么可贵的追求,尽管自己的生命弱小,但它不甘默默无闻,不愿自暴自弃,偏要在暗夜中闪光,顽强地表现自己的存在,执著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样,那出现在读者眼前的萤火,就不是一只小小的飞虫,一个微不足道的生命,而是一个活生生的精灵,一个个性独特、胸怀不凡的刚毅之士,其伟岸形象,令人肃然起敬,又促人深思猛省。

  同是咏萤的诗,萧绎和虞世南用了不同的手法,写出的萤火形象和气质也就有了差异。萧绎用铺陈的手法,再现了萤火的形态之美,表现了一个皇帝闲暇时的专心致志、细致入微,由于多侧面描绘,形象完整,也给读者留下了具体、深刻的印象,而且其对写作对象细细观察的写作态度,用墨如泼、多方勾勒的写作技术,给读者以有益的启示。而虞世南则托物言志,借写萤火,袒露自己的心迹。诗人先以“光小、翅轻”等诗句,突出萤火的微不足道,来衬托下句,“恐畏无人识,独自暗中明”,这是萤火的心理,更是诗人的心地:一个人不管地位如何,处境怎样,只要有其秉赋,就要勇敢地、顽强地表现自己。这种抱负、这种追求,自然给读者领悟到诗外的别一种境界!同样的题材,产生出了不同的意境,这自然与作者的艺术眼光和写作技法有关,但更主要的,是取决于诗人不同的生活环境和思想境界:萧绎居位显赫,养尊处优,自然无需“忧谗畏讥”,对自然的观察描绘虽能穷形尽相,但要他涌出多少感慨、掘出多深寓意,这很难做到,所以他笔下的萤火虽很有美感,但充其量是供人欣赏玩味;而虞世南,作为正直、有为的朝廷命官,他要处理政事、思考现实、考虑方略,不可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他的人生价值观和政治理想,自然会在其作品中有所体现,《咏萤火》虽不能让我们看到“全豹”,但毕竟能窥到“一斑”。


上一篇:梅花易数入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