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tamina

时间:2024-11-21 03:31:35编辑:流行君

药理学辅导: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

1、维生素a retinol:仅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如鱼肝油、蛋黄、肝、肾、乳汁、乳油中富含。有些蔬菜也含有较丰富的维生素a原(胡萝卜素或类胡萝卜素),如胡萝卜、番茄、菠菜、马齿苋、空心菜、荠菜、紫菜、辣椒及黄色玉米、红心山薯、杏、柿子等。va原在肠粘膜及肝脏中可转变为va,是人体va的主要来源。
   va具有促进上皮细胞合成糖多糖,同时抑制角蛋白合成的作用,可维持上皮组织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也参与视紫红质的合成,维持暗视觉。主要用于夜盲症、干眼病、角膜炎、结膜炎、角膜软化、视网膜色素变性、眼球铁锈症、佝偻病、软骨病、尿路结石、抗癌辅助治疗等。
维生素a酸(维生素甲酸)vitamine a acid:具有维持皮肤、角膜、上呼吸道及泌尿生殖道正常上皮结构功能。主要用于各种扁平苔癣、粘膜白斑、多发性寻常疣、毛发红糠疹、毛囊角化病等。
  2、维生素d:具有促进骨钙化作用。常与va一起共存于动物性食物中,如鱼肝油、肝脏、蛋黄、牛奶等;人体皮下组织中的7-脱氢胆固醇受紫外线照射后可转变为vd3。vd经肝微粒体羟化酶、还原型辅酶ⅰ催化形成25-羟维生素d,再经肾脏线粒体羟化酶催化,形成1,25-二羟维生素d,可促进“运钙蛋白” 合成,促使钙吸收;促进钙磷沉积于骨组织,促进钙化;促进肾小管对磷重吸收。慢性肾病有可能致血钙下降,产生佝偻病,再进而继发甲状腺机能亢进。
  vd主要用于防治佝偻病、软骨病、手足搐搦症、结核病促进病灶钙化、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等。
  3、维生素e(生育酚):谷类种子胚油中含量最丰富,绿叶蔬菜、植物油、豆类、玉米等是主要来源。ve缺乏,可使男性睾丸萎缩、女性胎盘萎缩、胚胎死亡和流产、肌肉营养不良、红细胞易被氧化产生溶血、肝细胞坏死等等。ve可改善末梢循环、增强免疫功能、延缓衰老、对维生素a有保护和促进利用作用、减少化学物质对细胞的毒性作用等。主要用于预防习惯性流产,男妇不孕症的辅助治疗,延缓衰老,溶血性贫血,肌营养不良,动脉硬化,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胃溃疡,甲状腺和肾上腺机能减退症,痔,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放射线损伤等。


维生素A、维生素C有什么区别吗?

维生素A(vitaminA) 又称视黄醇(其醛衍生物视黄醛)是一个具有酯环的不饱和一元醇,包括维生素A 1、A2 两种。维生素A1 和A2 结构相似) 视黄醇可由植物来源的β - 胡萝卜素合成,在体内β - 胡萝卜素-15,15′-双氧酶(双加氧酶)催化下,可将β - 胡萝卜素转变为两分子的视黄醛(ratinal),视黄醛在视黄醛还原酶的作用下还原为视黄醇。故β - 胡萝卜素也称为维生素A 原。 维生素A是构成视觉细胞中感受弱光的视紫红质的组成成分视紫红质是由视蛋白和``11 –顺 –视黄醛组成,与暗视觉有关。 维生素A只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A1存在于哺乳动物及咸水鱼的肝脏中,而A2存在于淡水鱼的肝脏中。植物组织中尚未发现维生素A。人体缺乏维生素A,影响暗适应能力,如儿童发育不良、皮肤干燥、干眼病、夜盲症等。 正常成人每天的维生素A最低需要量约为3500国际单位(0.3微克维生素A或0.332微克乙酰维生素A相当于1个国际单位),儿童约为2000~2500国际单位。 维生素A的功能: 维持正常的视觉反应。 维持上皮组织的正常形态与功能。 维持正常的骨骼发育。有维护皮肤细胞功能的作用,可使皮肤柔软细嫩,有防皱去皱功效。缺乏维生素A,会使上皮细胞的功能减退,导致皮肤弹性下降,干燥,粗糙,失去光泽。 [编辑本段]维生素A的生理功能 维生素A是复杂机体必需的一种营养素,它以不同方式几乎影响机体的一切组织细胞。尽管是一种最早发现的维生素,但有关它的生理功能至今尚末完全揭开。就目前的知识而言,维生素A(包括胡萝卜素)最主要是生理功能包括: 1. 维持视觉 维生素A可促进视觉细胞内感光色素的形成。全反式视黄醛可以被视黄醛异构酶催化为4-顺式-视黄醛,4-顺-视黄醛可以和视蛋白结合成为视紫红质(rhodopsin)。视紫红质遇光后其中的4-顺-视黄醛变为全反视黄醛,因为构像的变化,引起对视神经的刺激作用,引发视觉。而遇光后的视紫红质不稳定,迅速分解为视蛋白和全反视黄醛,重新开始整个循环过程。维生素A可调试眼睛适应外界光线的强弱的能力,以降低夜盲症和视力减退的发生,维持正常的视觉反应,有助于对多种眼疾(如眼球干燥与结膜炎等的治疗)。维生素A对视力的作用是被最早发现的、也是被了解最多的功能。 2. 促进生长发育 与视黄醇对基因的调控有关.视黄醇也具有相当于类固醇激素的作用,可促进糖蛋白的合成。促进生长、发育,强壮骨骼,维护头发、牙齿和牙床的健康。 3. 维持上皮结构的完整与健全 视黄醇和视黄酸可以调控基因表达,减弱上皮细胞向鳞片状的分化,增加上皮生长因子受体的数量。因此,维生素A可以调节上皮组织细胞的生长,维持上皮组织的正常形态与功能。保持皮肤湿润,防止皮肤黏膜干燥角质化,不易受细菌伤害,有助于对粉刺、脓包、疖疮,皮肤表面溃疡等症的治疗;有助于祛除老年斑;能保持组织或器官表层的健康。缺乏维生素A,会使上皮细胞的功能减退,导致皮肤弹性下降,干燥粗糙,失去光泽。 4. 加强免疫能力 维生素A有助于维持免疫系统功能正常,能加强对传染病特别是呼吸道感染及寄生虫感染的身体抵抗力;有助于对肺气肿、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治疗。 5. 清除自由基 维生素A也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可以中和有害的游离基。 另外,许多研究显示皮肤癌、肺癌、喉癌、膀胱癌和食道癌都跟维生素A的摄取量有关;不过这些研究仍待临床更进一步的证实其可靠性。 [编辑本段]维生素A的吸收代谢 维生素A进入消化道后,在胃内几乎不被吸收,在小肠与胆汁酸脂肪分解产物一起被乳化,由肠粘膜吸收。维生素A人体储存量随着年龄递增,至老年期明显低于年轻人,不同性别储存量也不同。维生素A在体内的平均半减期为128~154天,在无维生素A摄入时,每日肝中损失(分解代谢)率约为0.5%。 [编辑本段]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有两类 一是维生素A原,即各种胡萝卜素,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如绿叶菜类、黄色菜类以及水果类,含量较丰富的有菠菜、苜蓿、豌豆苗、红心甜薯、胡萝卜、青椒、南瓜等;另一类是来自于动物性食物的维生素A,这一类是能够直接被人体利用的维生素A,主要存在于动物肝脏、奶及奶制品(未脱脂奶)及禽蛋中。 影响维生素A吸收的因素: 1、小肠中的胆汁,是维生素A乳化所必需的。 2、膳食脂肪,足量脂肪可促进维生素A的吸收。 3、抗氧化剂,如维生素E和卵磷脂等,有利于其吸收。 4、服用矿物油及肠道寄生虫不利于维生素A的吸收。 5、维生素C对维生素A有破坏作用。尤其是大量服用维生素c以后,会促进体内维生素A的排泄,所以,在大量服用维生素C的同时,一定要注意维生素A的服用量要充足。 [编辑本段]维生素A摄入过量的临床表现 成人连续几个月每天摄取50000IU以上会引起中毒现象。 幼儿如果在一天内摄取超过18500IU则会引起中毒现象。 主要表现: 由于破骨细胞活性增强,导致骨 质脱钙、骨脆性增加、生长受抑、长骨变粗及 骨关节疼痛;皮肤干燥、发痒、鳞皮、皮疹、脱皮、脱发、指(趾)甲易脆;易激动、疲乏、头痛、恶心、呕吐、肌肉无力、坐立不安。食欲降低、腹痛、腹泻、肝脾肿大、黄疸;血液中血红蛋白和钾减少,凝血时间延长,易于出血。 [编辑本段]正常需要 1、对维生素A的建议每日摄取量,就一般成年男性而言,800μg-RE(或2600IU)即可防止不足,女性为700μg-RE(2300IU)。 2、孕妇需特别注意其安全用量,以免产生畸形儿。怀孕初期,摄取量不建议增加,中后期推荐摄入量为900μg-RE。 3、哺乳期女性,可额外增加500μg-RE,推荐摄入量为1200μg-RE。 [编辑本段]缺乏症 维生素A 缺乏症是体内缺乏维生素A所引起的营养紊乱性疾病。儿童缺乏维生素A 时,首先出现夜盲,继之全身上皮组织角质变性及发生继发感染。原因有摄入不足,吸收不良,消耗过多及代谢受阻等。本病以婴幼儿为多见。 1、暗适应能力下降、夜盲,结膜干燥及干眼病,出现毕脱氏斑 角膜软化穿孔而致失明; 2、粘膜、上皮改变 ; 3、生长发育受阻 易患呼吸道感染; 4、味觉、嗅觉减弱,食欲下降; 5、头发枯干、皮肤粗糙、毛囊角化,记忆力减退、心情烦躁及失眠。 维生素C 维生素C又叫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在所有维生素中,维生素C是最不 稳定的。在贮藏,加工和烹调时,容易被破坏。它还易被氧化和分解。大多数动物体内可自行合成维生素c,但是人类、猿猴、天竺鼠等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维生素C在胶原质的形成上扮演很重要的角色。胶原质对于人体的组织细胞、牙龈、血管、骨骼、牙齿的发育和修复是一种重要的物质;帮助人体内铁的吸收;计量单位是毫克(mg);在紧张状态时,会加速维生素C的消耗; 成人的建议每日摄取量是60mg(妊娠、哺乳期需要更多的量-70-95mg); 缺乏症状:坏血病;过量症状:腹泻;主要食物来源:柑桔类水果、蔬菜等 维生素C-主要生理功能 1、 促进骨胶原的生物合成。利于组织创伤口的更快愈合; 2、 促进氨基酸中酪氨酸和色氨酸的代谢,延长肌体寿命。 3、 改善铁、钙和叶酸的利用。 4、 改善脂肪和类脂特别是胆固醇的代谢,预防心血管病。 5、 促进牙齿和骨骼的生长,防止牙床出血。; 6、 增强肌体对外界环境的抗应激能力和免疫力。 维生素C-吸收与代谢 食物中的维生素C被人体小肠上段吸收。一旦吸收,就分布到体内所有的水溶性结构中,正常成人体内的维生素C代谢活性池中约有1500mg维生素C,最高储存峰值为3000mg维生素C。正常情况下,维生素C绝大部分在体内经代谢分解成草酸或与硫酸结合生成抗坏血酸-2-硫酸由尿排出;另一部分可直接由尿排出体外。 维生素C-药物作用 维生素C在体内参与多种反应,如参与氧化还原过程,在生物氧化和还原作用以及细胞呼吸中起重要作用。从组织水平看,维生素C的主要作用是与细胞间质的合成有关。包括胶原,牙和骨的基质,以及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的接合物。因此,当维生素C缺乏所引起的坏血病时,伴有胶原合成缺陷,表现为创伤难以愈合,牙齿形成障碍和毛细血管破损引起大量瘀血点,瘀血点融合形成瘀斑。 维生素C-效用 治疗受伤、灼伤、牙龈出血; 葡萄柚富含维生素c 增强治疗尿道感染的药物之疗效; 加速手术后的恢复; 帮助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 预防滤过性病毒和细菌的感染,具有抗癌作用;并增强免疫系统功能; 有助防止亚硝基胺(致癌物质)的形成; 可当做天然的泻药; 减少静脉中血栓的发生; 可治疗普通的感冒,并有预防的效果;可使蛋白质细胞互相牢聚,从而能延长寿命; 增加对无机铁的吸收; 可减弱许多能引起过敏症的物质的作用; 预防坏血病。 缺乏症 坏血病 维生素C-缺乏症 1.胶原蛋白的合成需要维生素C参加,所以VC缺乏,胶原蛋白不能正常合成,导致细胞连接障碍。人体由细胞组成,细胞靠细胞间质把它们联系起来,细胞间质的关键成分是胶原蛋白。胶原蛋白占身体蛋白质的1/3,生成结缔组织,构成身体骨架。如骨骼、血管、韧带等,决定了皮肤的弹性,保护大脑,并且有助于人体创伤的愈合。 2.坏血病。血管壁的强度和VC有很大关系。微血管是所有血管中最细小的,管壁可能只有一个细胞的厚度,其强度、弹性是由负责连接细胞具有胶泥作用的胶原蛋白所决定。当体内VC不足,微血管容易破裂,血液流到邻近组织。这种情况在皮肤表面发生,则产生淤血、紫癍;在体内发生则引起疼痛和关节涨痛。严重情况在胃、肠道、鼻、肾脏及骨膜下面均可有出血现象,乃至死亡。 3.牙龈萎缩、出血。健康的牙床紧紧包住每一颗牙齿。牙龈是软组织,当缺乏蛋白质、钙、VC时易产生牙龈萎缩、出血。 4.预防动脉硬化。可促进胆固醇的排泄,防止胆固醇在动脉内壁沉积,甚至可以使沉积的粥样斑块溶解。 5.维生素C是一种水溶性的强有力的抗氧化剂。可以保护其它抗氧化剂,如维生素A、维生素E、不饱和脂肪酸,防止自由基对人体的伤害。 6.治疗贫血。使难以吸收利用的三价铁还原成二价铁,促进肠道对铁的吸收,提高肝脏对铁的利用率,有助于治疗缺铁性贫血。 7.防癌。丰富的胶原蛋白有助于防止癌细胞的扩散;VC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抵御自由基对细胞的伤害防止细胞的变异;阻断亚硝酸盐和仲胺形成强致癌物亚硝胺。曾有人对因癌症死亡病人解剖发现病人体内的VC含量几乎为零。 8.保护细胞、解毒,保护肝脏。在人的生命活动中,保证细胞的完整性和代谢的正常进行至关重要。为此,谷胱甘肽和酶起着重要作用。 谷胱甘肽是由谷氨酸、胱氨酸和甘氨酸组成的短肽,在体内有氧化还原作用。它有两种存在形式,即氧化型和还原型,还原型对保证细胞膜的完整性起重要作用。VC是一种强抗氧化剂,其本身被氧化,而使氧化型谷胱甘肽还原为还原型谷胱甘肽,从而发挥抗氧化作用。 酶是生化反应的催化剂,有些酶需要有自由的琉基(-SH)才能保持活性。VC能够使双硫键(-S-S)还原为-SH,从而提高相关酶的活性,发挥抗氧化的作用。 从以上可知,只要VC充足,则VC、谷胱甘肽、-SH形成有力的抗氧化组合拳,清除自由基,阻止脂类过氧化及某些化学物质的毒害作用,保护肝脏的解毒能力和细胞的正常代谢。 9.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白细胞含有丰富的VC,当机体感染时白细胞内的VC急剧减少。VC可增强中性粒细胞的趋化性和变形能力,提高杀菌能力。 促进淋巴母细胞的生成,提高机体对外来和恶变细胞的识别和杀灭。参与免疫球蛋白的合成。提高CI补体酯酶活性,增加补体CI的产生。促进干扰素的产生,干扰病毒mRNA的转录,抑制病毒的增生。 10.提高机体的应急能力。人体受到异常的刺激,如剧痛、寒冷、缺氧、精神强刺激,会引发抵御异常刺激的紧张状态。该状态伴有一系列身体,包括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髓质和皮质激素分泌增多。肾上腺髓质所分泌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是有酪氨酸转化而来,在次过程需要VC的参与。


药物化学——水溶性维生素

水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1(VitaminB1)、维生素B2(VitaminB2)、维生素B6(VitaminB6)、维生素PP(VitaminPP)、、维生素B12(VitaminB12)、叶酸(FolicAcid)、生物素(Biotin)和泛酸(PantothenicAcid)、维生素C(VitaminC)。

  一、维生素B1(VitaminB1)

  化学名:3-[(4-氨基-2-甲基-5-嘧啶基)甲基]-5-(2-羟乙基)-4-甲基氯化噻唑盐酸盐,又名盐酸硫胺。

  性质:

  1.维生素B1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干燥的固体性质稳定。

  2.维生素B1水溶液随pH值升高稳定性降低,在碱性溶液中迅速被分解,与空气中的氧接触,可被氧化生成具有荧光的硫色素,失去效用。

  用途:维生素B1存在于米糠、麦麸、酵母等,现在主要经全合成制备。维生素B1被肌体吸收后,经代谢转化为具有生物活性的硫胺焦磷酸酯,作为脱羧酶的辅酶参与糖的代谢。维生素B1缺乏时糖代谢受阻,其症状主要表现在神经和心血管系统,例如多发性神经炎,心悸,胸闷等。

  二、维生素B2(VitaminB2)

  化学名:7,8-二甲基-10-(D-核糖型-2,3,4,5-四羟基戊基)异咯嗪,又名核黄素。

  性质:1.维生素B2为橙黄色结晶性粉末,几乎不溶于水、乙醇、氯仿或乙醚。

  2.维生素B2结构中为两性化合物(叔胺氮原子显碱性,邻二酰亚氨基上的氢显酸性)。可溶于酸性或碱性溶液。

  3.维生素B2饱和水溶液在透射光下显淡黄绿色,并有强烈的黄绿色荧光,加入无机酸或碱荧光即消失。

  4.维生素B2对光极不稳定,在酸性或中性溶液中分解为光化色素,在碱性溶液中分解为感光黄素。

  用途:主要用于维生素B2缺乏引起的口角炎、舌炎、唇炎、阴囊炎等。

  三、维生素B6(VitaminB6)

  化学名:6-甲基-5-羟基-3,4-吡啶二甲醇盐酸盐维生素B6包括吡多醇、吡多醛、吡多胺,三者可相互转化,一般以吡多醇作为维生素B6的代表。

  维生素B6在体内经代谢成5-磷酸酯,以辅酶形式参与氨基酸代谢。临床上用于防治因大量服用异烟肼等引起的周围神经炎、减轻抗癌药及放疗引起的呕吐或妊娠呕吐等。

  四、维生素C(VitaminC)

  化学名:L(+)-苏糖型-2,3,4,5,6-五羟基-2-己烯酸-4-内酯,又名抗坏血酸。

  性质:1.维生素C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味酸。易溶于水。

  2.维生素C分子结构中有两个手性碳原子,四个光学异构体中以L(+)-抗坏血酸活性,D(-)-异抗坏血酸的活性仅为其1/20,其余两种几无活性。

  3.维生素C分子结构中有连二烯醇结构,由于C-2上的羟基与邻位羰基形成氢键,C-2上的羟基酸性弱于C-3上的羟基。与碳酸氢钠或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C-3烯醇钠盐。但是在浓氢氧化钠溶液中内酯环被水解。

  4.维生素C具有很强的还原性,易被空气氧化,其水溶液在空气、光和热的影响下,生成去氢抗坏血酸,去氢抗坏血酸在无氧条件下,发生脱水和水解反应,经脱羧生成呋喃甲醛,进一步聚合呈色,是维生素C贮存过程中变色的主要原因。

  用途:一般从新鲜蔬菜、水果中得到的维生素C能满足日常需要。特殊境况下可引起缺乏症和坏血病。临床上维生素C用于坏血病的防治、急慢性传染病及病后恢复期的辅助治疗等。


维生素a是什么意思?

一、维生素a是什么 1、 维生素A(vitaminA)又称视黄醇(其醛衍生物视黄醛)或抗干眼病因子,是一个具有脂环的不饱和一元醇,包括动物性食物来源的维生素A1、A2 两种,是一类具有视黄醇生物活性的物质。 2、 维生素A1多存于哺乳动物及咸水鱼的肝脏中,维生素A2常存于淡水鱼的肝脏中。由于维生素A2的活性比较低,所以通常所说的维生素A是指维生素A1。 3、 维生素A在分类中属于脂溶性维生素,同属于脂溶性维生素的还有维生素D(又称钙化醇)、维生素E(又称生育酚)和维生素K(又称凝血维生素);另一类是水溶性维生素,主要是B族维生素(主要包括B1、B2、B3、B6、B12)、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维生素PP(又称尼克酸)、维生素H(又称生物素)和维生素M(又称叶酸)等。 4、 植物来源的β-胡萝卜素及其他胡萝卜素可在人体内合成维生素A,β-胡萝卜素的转换效率最高。在体内,在β-胡萝卜素-15,15′-双氧酶(双加氧酶)催化下,可将β-胡萝卜素转变为两分子的视黄醛(ratinal),视黄醛在视黄醛还原酶的作用下还原为视黄醇。 5、 维生素A是脂溶性的醇类物质,有多种分子形式。其中VA1主要存在于动物肝脏、血液和眼球的视网膜中,又叫视黄醇,熔点64℃,分子式C20H30O,VA2主要在淡水鱼中存在,熔点只有17~19℃,分子式C20H28O。 维生素A是构成视觉细胞中感受弱光的视紫红质的组成成分,视紫红质是由视蛋白和11 – 顺 –视黄醛组成,与暗视觉有关。 二、维A生理功能 1、维持正常视觉功能 眼的光感受器是视网膜中的杆状细胞和锥状细胞。这两种细胞都存在有感光色素,即感弱光的视紫红质和感强光的视紫蓝质。视紫红质与视紫蓝质都是由视蛋白与视黄醛所构成的。视紫红质经光照射后,11-顺视黄醛异构成反视黄醛,并与视蛋白分离而失色,此过程称“漂白”。若进入暗处,则因对弱光敏感的视紫红质消失,故不能见物。 2、维护上皮组织细胞的健康和促进免疫球蛋白的合成 维生素A可参与糖蛋白的合成,这对于上皮的正常形成、发育与维持十分重要。当维生素A不足或缺乏时,可导致糖蛋白合成中间体的异常,低分子量的多糖—脂的堆积,引起上皮基底层增生变厚,细胞分裂加快、张力原纤维合成增多,表面层发生细胞变扁、不规则、干燥等变化。鼻、咽、喉和其他呼吸道、胃肠和泌尿生殖系内膜角质化,削弱了防止细菌侵袭的天然屏障(结构),而易于感染。在儿童,极易合并发生呼吸道感染及腹泻。有的肾结石也与泌尿道角质化有关。过量摄入维生素A,对上皮感染的抵抗力并不随剂量而增高。 3、维持骨骼正常生长发育 维生素A促进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和骨细胞的分化。当其缺乏时,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间平衡被破坏,或由于成骨活动增强而使骨质过度增殖,或使已形成的骨质不吸收。孕妇如果缺乏维生素A时会直接影响胎儿发育,甚至发生死胎。 4、促进生长与生殖 维生素A有助于细胞增殖与生长。动物缺乏维生素A时,明显出现生长停滞,可能与动物食欲降低及蛋白利用率下降有关。维生素A缺乏时,影响雄性动物精索上皮产生精母细胞,雌性**上皮周期变化,也影响胎盘上皮,使胚胎形成受阻。维生素A缺乏还引起诸如催化黄体酮前体形成所需要的酶的活性降低,使肾上腺、生殖腺及胎盘中类固醇的产生减少,可能是影响生殖功能的原因。 5、抑制肿瘤生长 临床试验表明维生素A酸(视黄酸)类物质有延缓或阻止癌前病变,防止化学致癌剂的作用,特别是对于上皮组织肿瘤,临床上作为辅助治疗剂已取得较好效果。β-胡萝卜素具有抗氧化作用,近有大量报道,是机体一种有效的捕获活性氧的抗氧化剂,对于防止脂质过氧化,预防心血管疾病、肿瘤,以及延缓衰老均有重要意义。 6、营养增补剂 在化妆品中用作营养成分添加剂,能防止皮肤粗糙,促进正常生长发育,可用于膏霜乳液中。 维生素A虽然有以上几点及更多的对人体有益的功能,但与其他营养物质相同,物极必反,过度摄入可引起头痛、恶心腹泻、肝脾大等,需适量摄入。 三、吸收代谢 1、 维生素A进入消化道后,在胃内几乎不被吸收,在小肠与胆汁酸脂肪分解产物一起被乳化,由肠粘膜吸收。维生素A人体储存量随着年龄递减,至老年期明显低于年轻人,不同性别储存量也不同。维生素A在体内的平均半减期为128~154天,在无维生素A摄入时,每日肝中损失(分解代谢)率约为0.5%。 2、 适用于长期对脂肪吸收不良者、素食者、长期戴隐形眼镜和长时间注视电脑屏幕者;身体抵抗力差者、胆固醇水平高者,应适当补充β-胡萝卜素;经常补充维生素C、E者,同时补充β-胡萝卜素能够协同增效。 3、 从食物分类来分有三类食物来源,通常可分为:动物性食物,如鱼肝油、鸡蛋等;植物性食物,主要有深绿色或红黄色的蔬菜、水果,如胡萝卜、红心红薯、芒果、辣椒和柿子等;还有一类是药食同源的食物,如车前子、防风、紫苏、藿香、枸杞子等。 4、 从维生素A结构的角度为,主要有两类来源:一类是维生素A源,也就是指β- 胡萝卜素及其他类胡萝卜素。多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如绿叶菜类、黄色菜类以及水果类,含量较丰富的有菠菜、苜蓿、豌豆苗、红心甜薯、胡萝卜、青椒、南瓜等。另一类则是来维生素A(视黄醇),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物当中,能够直接被人体吸收和利用,主要存在于动物肝脏、奶及奶制品(全脂奶)及禽蛋中。 5、 据食物分析表显示,平均每一份(100克)中含有维生素A最丰富(约12000单位)的是绿叶蔬菜,例如牛皮菜、羽衣甘蓝、菠菜和其他绿色蔬菜。即使是一份刀豆、西兰花、胡萝卜、黄南瓜、杏、甘薯或山药也能提供5000单位的维生素A,而这正是成年人一天所需的量。一份西红柿、豌豆、芹菜、莴苣和芦笋中所含的量平均也接近2000单位。除了杏以外,大多数黄色水果一份中维生素A的含量都少于400单位。已经失去原来的颜色或从未变成绿色的蔬菜中缺少这种维生素。

维生素a是什么

从粗浅的角度出发去理解,维生素a是人体所必须要的一种营养元素。那维生素a又是什么呢?维生素a其实就是视黄醇,它也被称为抗干眼病因子,它是一个具有着脂环的不饱和一元醇,它主要的来源是动物性食物。而从具象的角度出发去分析,维生素a可以被分成维生素a1、维生素a2这两种不同的类别,通常来说,胡萝卜素在被分解之后会进一步产生维生素a,所以通过强化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或者胡萝卜素的食物,都能达到改善人体的视力,缓解眼部疲劳的效果。上面就是个人关于维生素a是什么这个话题给出的答案了。总的来说,维生素a是人体必须的一种维生素类别,就跟维生素b、维生素c一样,而维生素a主要存在的地方就是哺乳动物以及咸水鱼的肝脏中。


上一篇:联想g460配置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