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句子成分划分详解ppt
语文句子的成分包括:1、主语;2、谓语;3、宾语;4、定语;5、补语;6、状语。1语文句子成分有哪些主语1、定义:被陈述或被说明的对象。2、特点:A、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B、一般表示谓语所说的是“谁”或“什么”。3、符号:双行线。谓语1、定义:用来说明陈述主语。2、特点:A、经常由动词、形容词充当。B、一般表示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3、符号:单行线。宾语1、定义:表示谓语动词的涉及对象的语言单位。2、特点:A、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B、一般表示谓语“怎么样”或“是什么”。3、符号:波浪线4、凡能愿动词,如“希望、想、可以、说”等词后面的一般都作宾语处理。定语1、定义;用在主语和宾语前面,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语言单位。2、特点:A、经常由名词、形容词、动词、代词充当。B、一般定语与中心词之间有“的”字连接。3、符号:小括号()。状语1、定义:用在动词、形容词谓语前,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语言单位。2、特点:A、经常由副词、形容词、动词、表示处所和时间的名词和方位词充当。B、一般状语与中心词之间有“地”字连接。3、符号:中括号〔〕。补语1、定义:谓语后面的附加成分,对谓语起补充说明作用,回答“怎么样”、“多久”、“多少”(时间、处所、结果)之类问题的语言单位。2、特点:A、经常由动词、形容词副词充当。B、一般补语与中心词之间有“得”字连接。3、符号:单书名号〈〉。2划分句子的口诀(1)句子成分要划对,(2)纵观全局找主谓。(3)主前定状谓后补,(4)谓前只有状地位。(5)“的”定“地”状“得”后补,(6)宾语只受谓支配
语文 句子成分划分 求大神帮助 QAQ
主谓宾已用括号标出。其他成分的标注
定语:圆括号,状语:角括号,补语:方括号
1、(这支)(部队的)先头连(主)占领(谓)[了](汽车路边)(一个)(很低的)(光光的)(小)山冈(宾)。
2、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主),是(谓)(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的)经历(宾)。(的字短语做主语)3、,他(主)下来吃饭(连谓)。4、(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主:xx和xx),显示(谓)[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宾)。5、(新换的)毛(主)//颜色深(谓) [些]。(主谓谓语句)6、牛郎(主)放(谓)[一次]牛(宾)。7、(我们班的)班长小红(主,ps:班长小红是同位语)复习(谓)[一次]英语(宾)。8、(每个)共产党员和革命分子(主)应该拿起(谓)(这个)武器(宾)。
《文言文翻译方法指导 》
《文言文翻译方法指导》 一、学习目标: 1、了解高考文言文翻译题的基本要求,文言文翻译指导教案。 2、通过课文中的例句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3、利用掌握的方法解决课外的文言语句的翻译中出现的问题。 二、例题回顾: 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庄宗与梁军夹河对垒。一日,郭崇韬以诸校伴食数多,主者不办,请少罢减。庄宗怒曰:"孤为效命者设食都不自由,其河北三镇,令三军别择一人为帅,孤请归太原以避贤路。"…俄而崇韬入谢,因道之解焉,人始重其胆量。 天成、长兴中,天下屡稔,朝廷无事。明宗每御延英,留道访以外事,道曰:"陛下以至德承天,天以有年表瑞,更在日慎一日,以答天心。… 译文:①不久郭崇韬进来(向庄宗)谢罪,通过冯道化解了与世宗的冲突。 ②陛下凭借最高道德来承受天命,上天用丰收的年成来显示吉祥。 解析: 第一句:"俄而"应翻译成"不久";"谢"意思是"道歉谢罪",不要翻译成"感谢";"因"是"通过"的意思。"因"一般不作因为讲,而常作因此于是讲,如在《齐桓晋文之事》中有:"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第二句:第一个"以"是"凭借"的意思,是介词;后一个以是"才",是连词。"年"是"(好的)收成",在《齐桓晋文之事》有:"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三、翻译的基本原则 1.三字要领:"信""达""雅" 翻译的基本要求是"信""达""雅",首先要求准确表达原文意思,不走样,不漏译,不错译;继之要求译文明白通畅,无语病;进而要求译文用词造句考究,有一定的文采。 2.一句要求: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意译为辅,文从字顺 从高考的特点出发,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句落实到译文中,尤其在关键词句的理解表达上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难以直译或直译后无法表达原文意蕴的地方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 四、文言语句翻译方法归纳 1、保留法(留): 一人名(名、字、号等)、地名、官职名、年号、国号等专门称谓。 二度量衡单位、数量词、器物名称。 三古今意义相同的词。 例题1: ①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②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师说》) ③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屈原列传》) ④对曰:"将以衅钟。" ⑤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过秦论》) 2、替换法(换):即用现代汉语词汇替换古代汉语词汇 一古代的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词。 二古今异义、通假字、今已不用的'字。 例题2: ①请略陈固陋:请让我大略的陈述自己固塞鄙陋的意见。 ②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名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五人墓碑记》) 予:我。斯:这。徒:只。记:记载 明:使…明了。匹夫:百姓。社稷:国家。 3、删减法(删):删除没有实在意义、也无须译出的文言词。对象:仅起结构作用,没有具体意义的虚词。情况:①句首发语词。②句中停顿或结构作用的词。③句末调节音节的词。④偏义复词中的衬字。 例题3:指出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 ①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②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③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信陵君窃符救赵》) ④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孟子见梁襄王》) ⑤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 ⑥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⑦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异常也。 4、增补法(补):把文言文中省略的而现代汉语不能省略的成分补上。包括主语省略、动词后宾语的省略、介宾省略、介词省略等。 例题4:在下列句中准确的位置写出省略的成分,并用括号表示出来: ①(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桃花源记》) ②竖子,不足与(之)谋(《鸿门宴》) ③今以钟磬置(于)水中(《石钟山记》) ④尉剑挺,广起,夺(之)而杀尉(《陈涉世家》) ⑤无以,则王乎(《齐桓晋文之事》) (如果)不能不说,那么还是(说说)如何行王道吧。 5、调整法(调):将古代汉语句子中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整,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教案《文言文翻译指导教案》。对象是文言文中倒装句,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等。 例题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语序的变化。 ①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主谓倒装) ②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宾语前置) ③牛何之(宾语前置) ④王语暴以好乐(介词结构后置) ⑤石之铿然有声者(定语后置) 6、另要注意文言修辞的翻译策略(贯):指文言句中带修辞的(长见的有比喻、互文、借代、婉说等手法)说法,用典用事的地方,要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译出。 例题6:将下面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尤其注意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固若金汤的城池) ②项伯以身翼蔽沛公。(像翅膀一样) ③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与?(做官的人) 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自己死去) ⑤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燕、赵、韩、魏、齐、楚六国统治者拥有的金玉珍宝) ⑥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人民的灾难)使我和白居易那样泪湿青杉,我不能学古代圣人那样忘情。) 五、其他注意事项: 1.翻译必须具备两个方面的条件。一是从微观上,能把握句子中实词、虚词用法和意义,即以理解实词和虚词为基础,对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现象,对常用的18个文言虑词,直至对文言固定句式、文言固定短语、文言修辞格,文言文一些特殊表达现象,都有个准确把握。二是从宏观上讲,善于联系前后文推敲判定,整体理解,切忌断章取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应当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来翻译文言句。 2、观照上下文语境 例题6:将下面语段中加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严光字子陵,一名遵,会稽余姚人也。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纁,遣使聘之。皇帝想念他的贤才,于是命令凭形体相貌来寻访他。 译文:皇帝想念他的贤才,于是命令凭形体相貌来寻访他。 解析:画线句的翻译,难点在"物色"一词的理解,学生很容易将"物色"理解成动词"寻找什么人",但根据上下文来看,这个词在介词以的后面,应该是名词,所以这里应理解成人的形貌外表。 3、联系平时的学习积累 例题8: 将下面加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绩与何执申偕事帝于王邸,蔡京以宫僚之旧,每曲意事二人,绩不少降节。 译文:(蔡京)常常违心地奉承二人,徐绩并没有稍稍降低自己的品节。 解析:其关键词"曲意",就可以在从成语中"曲意逢迎"的意义推断出"曲意"一词的意思,"曲意逢迎"就是"违背自己的本心,千方百计迎合讨好别人",据此可知"曲意"是"违心的迎合、奉承",再联系上下文可知,这是蔡京为了讨好徐绩和何执中而巴结奉承他们,所以在翻译时需补充主语。 六、练习 1、将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成现代汉语,特别注意加线的词语 范乔邑人腊夕盗斫其树,人有告者,乔阳不闻,邑人愧而归之。乔往喻曰:"卿节日取柴,欲与妻子相欢娱耳,何以愧为?"其通物善导,皆此类也。 译文:范乔同乡在腊月除夕偷砍他家的树,有人告诉了范乔,范乔假装没听见,那个同乡惭愧地把偷砍的树归还给他。范乔前去明白的告诉他说:"您在节日里拿点柴,想跟父母一起高高兴兴地过节罢了,为什么惭愧呢!"他通情达理善于开导,都像这样。 2、将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成现代汉语,特别注意加线的词语 太宗令封德彝举贤,德彝视事三年,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唯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夫君子之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其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之不能知,安可诬今人以无才。"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唐太宗命令封德彝举荐有才能的人,他视察了三年,过了好久也没有推荐一个人。太宗责问他,他回答说:"不是我不尽心,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啊。"太宗说:"君子用人跟用器物一样,应分别取用它们的长处。古代达到盛世的君王,难道都是向其他时代借用人才的吗?我们正担心自己不能了解人才,怎么可以冤枉现在人没有才能呢呢?" 3、将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成现代汉语,特别注意加线的词语 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或闻诸曹案典,多有受赂者,乃遣人以财物试之。有司门令史受馈绢一匹,太宗怒,将杀之。矩进谏曰:"此人受赂,诚合重诛。但陛下以物试之,即行极法,所谓陷人以罪,恐非导德齐礼之义。"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谓曰:"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贞观元年卒,赠绛州刺史,谥曰敬。(节选自《旧唐书?裴矩传》) 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也。(《资治通鉴》) ①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译文:裴矩竟然能够在朝廷上指出朕的错误,不肯当面顺从。 ②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文言文语译(10)
1.两个茅茨是两个名次(茅茨也在以茅草盖屋顶) 2.恍惚是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不真切,不清楚 3.盗户是小偷、贼人 2011-02-20 09:00:39 补充: 其实最好有成句,因为文言文有好多都喺一词多义。如果误解咗就唔好喇。 2011-02-20 09:01:10 补充: 楼下抄我答案!!!!
参考: 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自己
me
me
昔年有兄弟二人,父死,拆烟。其兄乖巧,其弟痴蠢。兄于十字路口起造茅茨一间,每年不胜其利。弟妇不忿,怨骂其夫。弟亦于路口做茅茨,用石灰纷壁,绘画干净。过者疑为庙宇,往来无一解手。 [译文] 从前,两个弟兄,父亲死后,分家另院,哥哥聪明,弟弟却是笨汉。哥在十字路的旁边,搭了厕所一间,让路人方便,也给自己方便。弟媳看了红眼,有气不过,就把丈夫埋怨,于是弟也在路旁,搭了厕所一间,特别粉刷的,雪白如面,还在上面画了许多图案,装饰的特别漂亮,比娶亲的新房还要体面。可是,路人都以为那是一座小庙,无人去那里方便。 把厕所修成宫殿,那只是一种看景,把宫殿修成厕所,人便会大便其中,干什么事情都要适中,这样才会成功。
1.两个茅茨是两个名次(茅茨也在以茅草盖屋顶) 2.恍惚是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不真切,不清楚 3.盗户是小偷、贼人
1.两个茅茨 = 两个名次 2.恍惚 = 使昏睡/睡眠状态/心不在焉 3.盗户 = 偷取别人的户籍
参考: 自己+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