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城投债?
城投债是根据发行主体来界定的,涵盖了大部分企业债和少部分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一般是相对于产业债而言的,主要是用于城市基础设施等的投资目的发行的。城投债,又称“准市政债”,是地方投融资平台作为发行主体,公开发行企业债和中期票据,其主业多为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或公益性项目。从承销商到投资者,参与债券发行环节的人,都将其视为是当地政府发债。伴随“打新债”的浪潮不断升温,企业债日前成为债市最“炙手可热”的投资品种。在当前收益率水平处在历史低位、债市整体尚未脱离盘整状况下,企业债借助其高利率优势,重现公司债鼎盛时期“开盘售罄、一票难求”的火爆发行场面。特征一、尽管募集资金通常投向资本密集、投资回报期长、具有公共物品性质的市政项目,但从债券的立项到设计、审批到发行、流通到清偿则完全套用企业债的运作模式,实际上是地方政府借企业的壳,实现其筹集市政建设资金的目的。二、地方政府一方面在债券发行计划上给予发行企业极大倾斜,另一方面为发债主体提供诸如隐形担保、开发许可和税收优惠等各种政策,一旦出现兑付问题,地方政府具有强烈责任代为偿还,因此城投债的发行具有很强的政府痕迹。
城投债和地方债的区别
城投债和地方债的区别:首先发行的主体不一样,城投债一般是省市县各级政府控股的融资平台发行(城投、交投、建投、水利等),地方债一般是省、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的财政部门发行;其次产品的类别也不一样,城投债分为标准化债券和非标准化债券;地方政府债分为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
城投债和地方债的区别还体现在收益上的不同,通常城投债要比地方债收益高,用户投资这些债券时可以通过交易所、银行柜台、信托、金交所等,城投债和地方债基本上没有风险,投资时要详细阅读协议。
城投债多为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或公益性项目,具有的特征包括投资回报期长、具有很强的政府痕迹、投资公共物品性质的市政项目等,值得注意的是,城投债起源于上海,1992年第一只城投债,规模为5亿元发行。
用户在平时不论购买城投债还是地方债一定要使用个人的资金,不能借钱,同时这笔钱为自己的闲置资金。在投资时要认真阅读相关的协议,知道自己急用钱时是否可以提前赎回等,还有提前赎回的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