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常凯申是什么梗?
常凯申是翻译领域的一种典型的人名翻译不准确的现象。也叫做“门修斯现象”。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人们把类似“著名人物姓名错误翻译为常凯申”的现象称为“门修斯现象”。简单地说,这种现象是指:中国名人的名字被外国汉学家翻译过去后,再由中国人翻译回来时闹出了笑话。为什么冠以“门修斯现象”的叫法,原因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英国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 Anthtony Giddens)著作的社会理论三部曲的第二卷《民族-国家与暴力》(第一卷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批判》,第三卷为《超越左与右》),由北京大学社会学学士与硕士、哈佛大学人类学博士胡宗泽和赵立涛负责翻译,北京大学人类学教授王铭铭进行校对,三联书店出版1998年5月出版。译者在“译后记”中信誓旦旦地称,对于人名,“尽量沿用了国内的固有译法”。但是,书中并未体现出这一原则,屡有弃习惯译法于不顾的地方。例如,其将19 世纪著名军事学家、《战争艺术》的作者、瑞士人约尼(Jomini) 译成了“乔米尼”;把著名的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 Herodotus)译成“黑罗多特思”;另外,孔雀王朝的阿育王(Ashoka) 被译成“阿肖卡”;公元742-814年在位的法兰克国王查理曼大帝(Charlemagne)被译成“夏勒马涅”。出现这种现象,可能是译、校者对西方历史常识有所欠缺。但安东尼吉登斯在书中引用了中国古代一位名叫Mencius的哲人的一句话,胡宗泽和赵立涛却是这样翻译的: 门修斯(即安东尼吉登斯提到的Mencius)的格言“普天之下只有一个太阳,居子民众之上的也只有一个帝王”,以适用于所有大型帝国所建立的界域。”即使是普通读者,读到这儿也要懵逼了。门修斯?中国古代哪有一位名叫门修斯的哲人?其实,吉登斯在书中也做了注释,即这条材料引自The Plltal History of Chn.1840-1928一书,作者是LChen-un(李剑农)。译者既不知Mencius是谁,查一查李剑农的原作也就知道答案了,但他们偏不,用了一个洋气满满的“门修斯”!Mencius是谁呢?就是中国先秦思想家孟子!格言“普天之下只有一个太阳,居子民众之上的也只有一个帝王”原文出自《孟子万章章句上》中的“天无二日,民无二王”。出现这样的错误,而且,是出现北京大学、哈佛大学、三联书店这些品牌人士的身上,太不应该了。以上内容参考:常凯申 - 百度百科
想知道凯申是什么梗?
凯申梗是指常凯申在解放战争中给我军“送装备”。常凯申还被称为“运输大队长、凯申物流董事长”等等。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凯申送上前;没有枪没有炮,凯申为我们造。在政治军事上,由于常凯申的过度微操,究其内部其实还是因为国民党内讧以及基层党组织太混乱,加上我军擅长打运动战,所以好多部队被我军歼灭、装备被我军缴获,简单直白地来说就是常凯申给我军“送装备”,为重创国军和我军赢得最终胜利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具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吴敬中之所以不想抓余则成,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他对当时的局势了然于胸,并且已经对凯申物流失望透顶。二、他知道对手是不可战胜的,余则成那样的潜伏者是抓不完的。吴敬中对凯申物流的失望,早就已经溢于言表:“那么多重兵把守的大城市丢了,那么多战功卓著的整编军丢了,什么原因?我们还在这搜情报、抓内奸、查帮派,试图保住大天津堡垒,不滑稽吗?”
常凯申到底什么梗?
常凯申,为蒋介石之错译名。出自清华大学历史系副主任王奇对Chiang Kai-shek (即“蒋介石”的韦氏拼音写法)的翻译。王奇于2008年10月出版的《中俄国界东段学术史研究:中国、俄国、西方学者视野中的中俄国界东段问题》一书中,将蒋介石翻译为“常凯申”,与当年将孟子翻译成“门修斯”如出一辙,如此“历史学家”令国人对中国教育界专家学者研究学术的权威性和文化素养之水准产生巨大疑虑。常凯申由来:某网站上,署名为“高山杉”的网友以一篇题为《“门修斯”之后又见“常凯申”》的批评文章再度“炮轰”中国学界。文章指出中央编译出版社于2008年10月出版的清华大学历史系副主任王奇所著《中俄国界东段学术史研究:中国、俄国、西方学者视野中的中俄国界东段问题》一书中几十处名字谬误,其中费正清、林同济、夏济安等学术名人纷纷被误译为了“费尔班德”、“林T.C”、“赫萨”等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洋名”。而最为荒唐的是,蒋介石(Chiang Kai-shek)也被改名为“常凯申”,引起网上一片哗然。“高山杉”不禁质疑作者和出版方:“是不是太不珍惜清华大学和中央编译出版社的招牌了?”对此,身处窘境的该书作者王奇以及清华大学校方都委婉地拒绝做出回应。该书的责任编辑陈琼,她表示不愿意再谈及此事,过一段时间后,该书作者以及出版社方面会做出一定的回应或者安排,但是尚不方便透露。据《文汇报》报道,中央编译出版社有关编辑承认这些错误确实存在。该书的责任编辑陈琼说,这本书原本只有前两章,即第一章“中国(包括台湾、香港)学者视野中的中俄国界东段问题”,第二章“俄国(包括苏联)学者视野中的中俄国界东段问题”。后来王奇的同事建议加一章“西方学者视野中的中俄国界东段问题”,这样全书的内容会因为有第三方观点而更完整。结果就在这第三章共15页里出错了,由于时间很紧,误译了引用资料当中用韦氏拼音标注的中国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