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咆哮体”怎么出现的?
“咆哮体”最早起源于豆瓣网,当时豆瓣网友对演员马景涛讨论得很多,因为马景涛在影视作品中经常表情夸张、以咆哮姿态出现,网友也把他称为“咆哮教主”。之后,便出了文字版的“咆哮”,也就是咆哮体。
诞生2年多的“咆哮体”在前天夜里突然集中爆发,各行各业的年轻人纷纷在微博等网络平台上写出“咆哮体”,以夸张的手法描述自身行业的特征以及工作学习中的体会。在拥
挤的网络中,网友用高分贝“咆哮体”宣泄和自嘲,舒缓紧张的生活。
这次“咆哮体”大爆发导火索起源于ID为“沪江法语”的网友贴出的一篇名为“学法语的人你伤不起啊!”的帖子,该帖被迅速转贴,目前已经被转发
近5万次。不少网友模仿这一文体,写出“学阿拉伯语(俄语、德语)的人你伤不起啊!”这样的咆哮帖。然后,网友的热情继续被激发,从咆哮外语学习蔓延到更
多领域和行业,记者、编辑、医生、飞行员、会计等等版本的“咆哮体”纷纷出炉,生动描绘各自行业的特点和喜怒哀乐。
什么是咆哮体???
■定义:一种网络流行文体,使用大量感叹号,每隔几句在句尾出现的“有木有”,以及文末的一句“伤不起”,令全文呈现一种咆哮的气势
■特征:感叹号比字多,气势比内容重要
■作用:发泄、搞笑,被视为心理减压手段
■适用范围:网上发帖、网络对话 近日,“咆哮热”席卷网络。从一则《学法语的人你伤不起啊》的帖子开始,一种使用大量感叹号的“咆哮体”句式迅速风靡,引发网民造句狂潮,短时间内已出现了数百个仿写版本。医学专家认为:咆哮体是一种情绪的释放,这是网络文化蓬勃发展的一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