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碧落黄泉

时间:2024-11-16 20:37:24编辑:流行君

沪剧名段有哪些

1、《陆雅臣》沪剧剧目。据说根据青浦实事衍化而成。介绍:陆雅臣出身富家,懒散成性。父母亡后,整天混迹赌场,终将家产全部输尽,甚至在人贩子唆使下逼卖妻子再赌。正巧其岳母前来探望女儿,苦心劝导,陆竟执意卖妻。岳母无奈,拿出一百银元将女儿“买”回娘家。结果陆又将银元全部输光。深夜回家,人去财空,悔恨交并,便悬梁自尽。邻居蔡伯伯发觉后,将其救活,劝陆重新做人,并领其去见岳母。经陆恳切求情,岳母及妻子方予原谅,重营生路。2、《卖红菱》沪剧剧目。滩簧和申曲时期各班社经常演出。介绍:清末民初农村青年范凤英和薛金春相爱,并订有婚约。凤英父母双亡后,叔父逼其嫁给富户张家,又贿通官府诬薛勾引良家妇女,将其发配充军。薛金春刑满后乔装成卖菱人到张家探望凤英,互诉苦衷,并相约在庙会时一起远走高飞。1954年勤艺沪剧团曾整理此剧。执笔马达、张智行,导演司徒阳,主演杨飞飞,赵春芳。参加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整理本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此剧为薛金春伪装卖红菱来探望凤英的一段尤为出名。3、《十不许》介绍:女的不信,男的即将所到之处的详情述说,女的听后始信,但在婚嫁前提出“十个不许”要男的承诺:不许他外出游码头;不许他走夜路与别的女子闹私情;不许他练拳头,以免失手伤人;不许他去嫖娼;不许他去偷尼姑;不许他吹箫,多吹要伤身;不许他上茶楼,以免交上坏朋友;不许他另娶别的女子为妻等。男的全部允诺,两人重归于好。4、《小分理》又名《小分离》。介绍:青年书生与富家女有私,约期相会。但三次约会,书生均因故失信。第四次约在八月中秋,女准备了丰盛酒菜,等到二更仍不见书生到来,无奈只得请父母同饮赏月,此时,该书生前来践约,见女父母在座,只得返回。翌日晚上,书生爬过女家围墙欲去责问女方,不慎跌入荷花池,卧病不起。病愈,书生再去看望,女的责怪书生不该四次失约,书生说明前三次原因,亦责女不该在第四次戏弄他,经解释,双方误会冰释,重归于好。5、《捉牙虫》又名《关亡》。介绍:以捉牙虫、关亡、看风水、看相算命等骗术糊口的捉牙虫娘子,遇到以偷窃为生的朱阿狗。朱欲诈骗捉牙虫娘子的钱物,邀她到他家中算命、关亡,并乘机加以调笑。捉牙虫娘子知道朱阿狗不怀好意,在为朱捉牙虫时加以报复,撬去朱的牙齿后溜走。

最好听的沪剧名段

最好听的沪剧名段有《白鹭·碧绿枝叶鲜红花》,《雷雨》等等。1、《白鹭·碧绿枝叶鲜红花》沪剧名段《白鹭·碧绿枝叶鲜红花》,杨飞飞演绎,特别好听!杨飞飞,原名“翁风请”,浙江慈溪人,生于1923年。12岁开始学文明戏,16岁改拜丁宛娥为师, 入儿童申曲班, 后重建宝山沪剧团,先后担任团长、顾问。2、《雷雨》《雷雨》是剧作家曹禺创作的一部话剧,发表于1934年7月《文学季刊》。此剧以1925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该剧情节扣人心弦,语言精炼含蓄,人物各具特色,是“现实主义的基石”,中国沪剧成熟的里程碑。沪剧沪剧是上海市的传统戏剧。沪剧,汉族地方戏曲剧种。流行于上海和江、浙部分地区。渊源于上海浦东的民歌东乡调,清末形成上海滩簧。其间受苏州滩簧的影响。后采用文明戏的演出形式,发展成为小型舞台剧“申曲”。1927年以后,申曲开始演出文明戏和时事剧;1941年上海沪剧社成立,申曲正式改称沪剧。主要有长腔长板、三角板、赋子板等。曲调优美,富有江南乡土气息,擅长表现现代生活。优秀剧目:《罗汉钱》、《芦荡火种》、《一个明星的遭遇》等。2006年,沪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上海沪剧院的演员阵容

上海沪剧院拥有坚强的演出阵容。当年以丁是娥为代表的老一代沪剧表演艺术家创造了各树一帜的艺术流派,为沪剧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如今茅善玉、马莉莉、陈瑜、吕贤丽、钱思剑等一批著名演员在观众中又享有盛誉。朱俭、程臻和洪立勇等舞台新秀经过不断磨练,已经崭露头角。更年青的一代新人王丽君、赵隽晴等也已亮相沪剧舞台,受到各方面好评。

上海沪剧

沪剧是上海地方戏曲剧种,它形成于上海,主要流布于上海、苏南及浙江杭、嘉、湖地区,属滩簧系统。 沪剧源自上海及江、浙一带农村的田头山歌,初名花鼓戏,进入城市后改称本地滩簧,亦名“本滩”,二十世纪20年代始有“申曲”之称,40年代初又出现了沪剧称谓,至抗战胜利后才通称沪剧,是一个较年轻的戏曲剧种。 在上海风行的剧种很多,但只有沪剧才是唯一产生并壮大于上海的地方戏。它源于民间,语言生动,音乐柔和,委婉动听,带有浓郁的江南水乡情调。
历史沿革
属于滩簧系统的沪剧,初名花鼓戏,上海花鼓戏早在清乾隆年间(1736-1795)已有流行,它流动演出于乡村集镇,一般在茶馆中临时占一角,面对茶客演唱,逢庙会、节日,村镇中搭台演唱,习称“放高台”。
当时的演出形式是男的敲锣,女的两头鼓,用胡琴、笛、板伴奏,宾白用土语。所唱曲调是吴淞江(苏州河)、黄浦江两岸农村中流行的山歌,有“四句头山歌”、“对唱山歌”和“叙事性长山歌”,这些山歌或二句一段,或四句一段,节奏自由,接近口语,风格委婉朴实。演出内容大多表现爱情婚姻和劳动生活的,如《郎唱山歌象铜铃》、《十二生肖》、《童养媳》、《长工山歌》。叙事性长山歌唱句长达百句、千句,作品有《白杨村山歌》、《赵圣关山歌》等。
演唱程序是先用乐器演奏[三六]等江南丝竹乐曲,称为“拉合头”。继而表演称为“打阳当”的节目,再次是清唱开篇,接下来演正戏。戏演完后,往往由观众按折子点唱戏的唱段或小曲,称为“翻牌”。清唱开篇流传至今的有《三国》、《大西厢》等。


上一篇:环境科学专业排名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