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清明时节的景色嘛?
北宋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当时社会的是繁华景象,是我国古代艺术家史上的一座丰碑。但是有许多人提出图里画的到底是不是清明时节京城汴京(开封)的景色。对这个问题学界目前有三种看法。第一种,认为《清明上河图》中的“清明”就是指清明节。对这种观点的美术史家所持的理由是图中有有一个小场景,在摆摊卖东西,这种东西正是宋代祭祀祖先时所用的“纸马”,也就是现在去上坟烧的纸钱,而这正是清明节时候的特色。(图为显示卖纸马的摊子)另外,在清明节的时候,古人有临河赏鱼的活动。(图为站在桥边的人边赏鱼边聊天)第二种,认为《清明上河图》画的是秋天景色。这种说法以北宋孟元老为主。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记载:每年农历10月,汴京始“进暖炉炭,帷前皆置酒作暖会”。(图为运木炭的驴队)而在《清明上河图》中,确实有一队驮着木炭篓子的驴子,缓缓向京城的进发,这也正是秋天时节的情景。但是这种情况可以理解成:因为京城人口众多,需要木炭也是正常的,随时都会需要,并非一定到秋天的时候才需要。那么多小商贩,路边卖个热饮,撸个串,也并非不可能。第三种,认为《清明上河图》中的清明,不是节气,也不是地名。这种观点认为上河图是歌颂大宋政制清明的含义。那么这种说法就显得这幅图的作者张择端是在拍马屁了。《清明上河图》进呈后,宋徽宗非常喜欢,亲自写了瘦金体题签,盖上双龙小印。很多人根据宋徽宗的喜爱,,认为应当是歌颂北宋清明之意。但是,根据宋徽宗的艺术修养,不会因为一句马屁就喜欢这幅图画。综上所述,《清明上河图》的清明,应该就是指清明节。
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什么季节
《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秋天的景色。据《宋会要辑稿》,当时汴京外城及郊区,共划分136坊,第一坊名“清明坊”。可见,名画《清明上河图》中的“清明”二字,并非指“清明时节”,而是描绘了当时清明坊到虹桥这一段上河的秋季景色。
《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时期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的状况,主要是汴京以及汴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和繁荣景象。很多研究一开始认同《清明上河图》反映的是清明时节汴京人的生活。但1981年,宋史学家孔宪易提出异议,他通过研究发现,图上有一些内容,描绘的不是清明时节的景象,包括:
第一,画卷之始有一驴队驮着木炭由小路而来,这说明冬日不久来临,这些木炭是准备过冬御寒用的;
第二,画面上有一农家短篱内长满了茄子一类的作物,还有儿童光着上身在街头玩耍,这些不可能出现在清明时节;
第三,画面有的地方的杨柳枝繁叶茂,有人手持扇子,打赤膊,这些符合秋季的景色;
第四,草帽、竹笠在画面上多次出现,根据当时东京的气候,清明时节没有必要戴这些。
北宋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哪个季节?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所画的一幅画作,同时,这幅画也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是不可多得的国宝级文物。《清明上河图》全图有五米多长,主要画的是12世纪中国北宋的都城东京,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开封,这幅画清晰生动地描绘了城市的面貌和社会中人民的生活情况。在这幅画中,有很多数量的人物,还有各种牛马等牲畜,还有河流街道,池塘房屋桥梁等城市建筑,这些建筑也都各有特点,整体是体现了宋代的时候民间建筑的一个特征,所以《清明上河图》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大家普遍认为《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东京是春季时候的景色,因为从画作的名称可以看的出来,清明指的是春季期间,而且《清明上河图》的题诗也明确的表明了清明这个时节。但是此后有人认为《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东京是秋季的景色,主要原因是因为在这幅图的画面上有农作物,这些农作物一般是秋季的产物,除此之外,画面上的人物大多手持扇子,呈现的是扇风降温的状态,从这里也可以看得出来,应该是伏天,最后画面中有驮木炭的驴,而木炭这些东西是秋天等之后才需要用的物品,所以从这几处就有人认为《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秋季的景色。到目前为止,对于《清明上河图》到底描绘的是春景还是秋景这个问题还没有一个很确切的说法。《清明上河图》具有非常鲜明的艺术特色,其中含有的内容非常丰富,描绘了很多繁杂的东西,虽然繁杂,但是结构又比较严谨,段落分明,人物刻画的也很好,画家张择端的技法也是大手笔和细节相结合,所以把城市和人物建筑等都描绘的一清二楚。这幅画对人类研究宋代历史有很重要的意义,也是一副伟大的艺术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