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铁一号线两车相撞事故的事故的影响
在发生事故后,一时间受影响最大的是乘客。地铁150号车的乘客,滞留车厢内长达4个小时,不仅耽误了上班族正常的上班时间也影响了冬至日前往墓地的人群的行程。同时对地面交通也产生了重大影响,为地面交通一度带来了很大压力据一个前往为亲人落葬的乘客表示,为了能一早出门赶在冬至日上午替亲人落葬,一家人凌晨2点就起床准备,结果上了列车还没开出两站路,就突然感到车厢一阵剧烈晃动,随即列车就停靠在隧道内。被困车厢的吴先生表示,车厢中相当闷热,有年轻人甚至考虑是否要敲碎车厢玻璃透气。
上海地铁一号线两车相撞事故的事故的处理
22日9时16分,地铁运营方回应,确认7:10许,富锦路站至上海火车站站小交路运行的下行列车,离开中山北路前往火车站途中与一列从折返线开出的空车碰擦,其中载员列车头部、空车列车车厢受损,但未造成人员伤亡。同时,运营方组织近千名干部员工在现场组织事故救援,疏导客流,并努力修复该线及网络运营;市领导、市建交委、市交通港口局等部门指挥现场抢险救援工作,及时沟通现场信息,市公安局与1号线沿线各区相关部门协助疏导站外乘客,确保现场稳定22日 11时48分,地铁官方发布信息称,一号线设备故障处置完毕,运营秩序逐步恢复中。23日,上海市交通港口局局长孙建平在上海市政府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2日的地铁相撞事故发生后,相关应急预案启动及时,但处置过程存在不足;将进一步改进措施,提高突发性事件公共交通应急处置能力。24日,上海申通地铁集团就“12·22”两车碰撞事故给广大市民乘客出行带来的影响表示深深的歉意,表示将深刻吸取教训,落实整改措施,确保运营安全。 25日,上海地铁方表示,已召开专题事故通报会,并要求各单位针对在事故中暴露出的问题,认真吸取教训,举一反三,查找隐患。并公布了已采取了的6项有针对性的工作措施:针对本次事故中群众反映较大的信息告知不够的问题,地铁方面将在目前地铁电视、网站公告等基础上,梳理并改进信息发布流程,区分不同等级故障的信息发布方式,推出新的信息发布渠道。除争取年内推出地铁网络运营实况信息告知系统外,地铁方面正在积极研究手机短信、电视直播等方式,让身处不同线路和非地铁范围的乘客及时获得列车运营信息。 针对客流疏散引导不畅的问题,在市有关部门的直接指导和协调下,地铁方面将进一步加强与地面公交的协调,根据不同线路的不同特点,完善“地铁—公交应急疏散方案”的集结地点、行驶线路、司机培训等方面工作,提高疏散引导的效率。2010年1月1日开始,作为国内首度推出的“地铁客流实时信息显示系统”在上海地铁全网络试点推行。系统实时监控各区段客流客流实时信息显示系统通过后台自动设置,实时监控轨交各线路区段客流及特定位置的客流密度与运营状态,并根据即时运营状态进行着色,形成具备上海城市轨道交通自身特点的三色全网图。出门前查询避开拥挤线开通初期,乘客可通过站台、车厢显示屏、自助查询屏及上海地铁网站等主要载体,分别针对候车时、乘坐时、出门前三类空间和需求,实现快捷查询与乘行方便选择。可网络下载列车延误书当运营处于非正常状态,尤其是遇到突发故障时,乘客最关心的莫过于能及时、准确地获得相关信息。为此,上海地铁积极探索,不断拓展运营信息发布渠道,大幅提高信息透明度,进一步实现运营信息的“三同步”。
上海地铁一号线两车相撞事故的事件原因及处理意见
在2001年1号线上海火车站站改造项目的配线图修改时,因设计技术人员个人工作疏漏,N11-1438轨道区段编码电路配线出错。2009年12月22日,在运营部门因供电系统故障、采用临时非正常交路折返的情况下,信号系统在该轨道区段应该向150号车发出20公里时速的信号,错发成65公里,造成制动距离不足,致使150号车与正在折返的117号空车发生侧面冲撞事故。事故责任单位卡斯柯信号公司,对本次事故造成的车辆设施、设备等直接损失承担责任。同时,责成该公司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对负有管理责任的申通地铁集团,要求其深刻吸取教训,并举一反三,根据专家组意见抓紧落实整改措施,确保本市轨道交通网络运营安全。同时,事故调查组责成申通地铁集团分管运营的负责人作出深刻检查,对运营等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由市建设交通委牵头,抓紧研究完善本市轨道交通突发事故的应急指挥体系,进一步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上海地铁1号线发生过什么事故,具体时间,具体车站
1号线因为在北段实行的是富锦路站至上海火车站站的小交路运营,117号车在到达上海火车站站下客后,空车再由上海火车站站开出,往中山北路方向隧道开行数百米,准备通过那里道岔到达折返线,2009年12月22日7时许,由中山北路至火车站下行的1号线150号车,运行至上海火车站折返站时,由于该车冒进信号,与正在折返的117号车侧面碰撞,造成部分线路停运,无人伤亡。事件的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