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辙器的工作原理?
基本轨由12.5m或25m标准断面的普通钢轨制成,主股为直线,侧股按转辙器各部分的轨距在工厂事先弯折成规定的折线或采用曲线性。
尖轨转辙器中的重要部件,依靠尖轨的扳动,将列车引入正线或侧线方向,尖轨在平面上可分为直线型和曲线型。直线型尖轨制造简单,便于更换,但转辙角较大,列车对尖轨的冲击力大。中国新设计的12号、18号道岔直向尖轨为直线型,侧向尖轨为曲线型。曲线性尖轨冲击角较小,导曲线半径大,列车进出侧线比较平稳,但制造较复杂,左右开不能通用,与基本轨的连接有切线型、半切线型、割线型、半割线型四种形式。
尖轨断面有普通断面或特种断面两种。用普通断面钢轨制成的尖轨,一般在尖轨前端加补强板以增加其横向刚度。用特种断面钢轨制成的尖轨,其断面粗壮,整体性强,刚度大,稳定性好。与基本轨高度相同的称为高型特种断面,较矮者称为矮型特种断面。为便于在跟端与连接部分联结,特种断面钢轨。跟部要加工成普通钢轨断面。中国已广泛推广使用矮型特种断面钢轨。
尖轨长度随道岔号码(参见辙叉)和尖轨形式的不同而异。在中国铁路上,9号道岔的尖轨长度为6.25m;12号道岔直线型尖轨长度为7.7m,曲线型尖轨长度为11.3~11.5m;18号道岔的尖轨长度为12.5m。
尖轨的结构尖轨的结构特征表现在:尖端细薄,从尖端开始,断面逐渐加宽,其非作用边一侧与基本轨作用边一侧紧密贴合,以保证直线尖轨作用边为一直线,侧向尖轨作用边与导曲线作用边为一圆曲线。尖轨与基本轨的贴靠方式有贴尖式与藏尖式。当采用普通钢轨刨切时,将头部经过刨切的尖轨置于较基本轨高出6mm的滑床板上,形成贴尖式尖轨;当采用矮型特种断面钢轨加工尖轨时,在轨头下额轨距线以下作1:3的斜切,使尖轨尖端藏于基本轨的轨距线之下,形成藏尖式结构,以保护尖轨尖端不被车轮轧伤。为保证尖轨具有承受车轮压力的足够强度,尖轨顶宽50mm以上部分方能完全受力,尖轨顶宽20mm以下部分,由基本轨受力,尖轨顶宽20~50mm的部分为轮载过渡段。尖轨与基本轨之间保持有必要的轨顶面相对高差。
尖轨跟端为尖轨与导曲线钢轨连接的一端。尖轨跟部结构保证尖轨能根据不同的转辙要求在平面上左右摆动,要求坚固稳定,制造简单,维修方便。尖轨跟端主要采用间隔铁鱼尾板式和弹性可弯式跟端结构。间隔铁鱼尾板式结构主要由间隔铁、跟端夹板及联结螺栓等组成,零件较少,尖轨扳动灵活,但稳定性较差。弹性可弯式尖轨在跟端前2~3根轨枕处,将轨底削去一部分,形成柔性部位,使尖轨具有能从一个位置扳动到另一位置足够的弹性。提速道岔中未对尖轨跟端轨底作刨切,虽增加了尖轨扳动力,但有利于保持尖轨跟端强度。跨区间无缝线路中,为限制尖轨伸缩位移,在跟部的基本轨和尖轨轨腰上安装有限位器,有利于将过大的温度力传递给外侧基本轨。
转辙器上的零配件有滑床板、轨撑、顶铁、各种特殊形式的垫板、道岔拉杆和连接杆、转辙机械。
转辙器几何尺寸主要有最小轮缘槽和尖轨动程。在最不利条件下,具有最小度的轮对一侧车轮轮缘紧贴直股尖轨时,为保证另一侧车轮轮缘能顺利通过而不冲击尖轨的非工作边,曲线尖轨在其最突出处的最小轮缘槽应具有一定的量值。尖轨动程为尖轨尖端非作用边与基本轨作用边之间的拉开距离,在距尖距尖端380mm的第一根连接杆中心处量取。尖轨动程应保证尖轨扳开后,具有最小宽度的轮对对尖轨非作用边不发生侧向挤压。
转辙机的作用
品牌型号:BJCKAI电动转辙机 系统:ZD6-E190/600 转辙机的作用:转换道岔的位置,根据需要转换至定位或反位;道岔转至所需位置且密贴后,实现锁闭,防止外力转换道岔;正确地反映道岔的实际位置,道岔的尖轨密贴于基本轨后,给出相应的表示;道岔被挤或因故处于“四开”(两侧尖轨均不密贴)位置时,及时给出报警及表示。 转辙机是指用以可靠地转换道岔位置,改变道岔开通方向,锁闭道岔尖轨,反映道岔位置的重要的信号基础设备,它可以很好地保证行车安全,提高运输效率,改善行车人员的劳动强度。 动力转辙机直接关系到铁路运输的安全,因此,对动力转辙机的功能与质量必须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动力转辙机应有足够大的转换力,在解锁状态下,能带动道岔尖轨转换位置;当尖轨受阻不能转换到底时,在值班员的操纵下能随时使道岔尖轨回到原位。 2、当道岔尖轨与基本轨之间没有达到规定的密贴程度时,不应进行锁闭,不锁闭不能使道岔转换过程终了;一旦锁闭,应保证道岔不致因列车通过时的震动而解锁移位。 3、动力转辙机要能正确反映道岔的位置,只有当道岔尖轨与基本轨之间达到规定的密贴程度并锁闭道岔后,才能发出道岔相应位置的表示。 4、道岔被挤后,应有挤岔表示,转辙机不经人工恢复,不能再转换道岔。 注意事项: 1、转辙机的安装应与道岔成方正,转辙机外壳纵侧面的两端与基本轨或中分线垂直距离的偏差,不大于10 mm(外锁闭道岔,不大于5 mm)。 2、列车运行速度大于120 km/h的道岔应采用外锁闭装置。 3、多点(含两点及以上)牵引道岔应采用多机牵引方式。 4、发生挤岔时,转换设备(快速转辙机除外)应可靠切断道岔表示。 5、列车运行速度大于120 km/h的线路,道岔应采用三相380 V电源电压的交流电动、电液转辙机牵引。其他线路可采用额定电压160 V直流电动、电液转辙机牵引。 6、编组场道岔应采用额定电压180 V~200 V直流(或二相380 V电源电压的交流)的快速电动、电液、电空转辙机牵引;还可采用额定电压20 V直流快速电空转辙机牵引。 7、多机牵引道岔使用的不同动程的转辙机,应满足道岔同步转换的要求。 8、尖轨、心轨的第一牵引点转辙机,应采用动作杆和锁闭杆同时锁闭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