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流浪记第一部

时间:2024-11-14 23:39:35编辑:流行君

三毛流浪记的主要人物

三毛流浪记是三毛。此片是投资数千万,继《哪吒传奇》之后,央视动画之作,二十六集大型系列动画片《三毛流浪记》。从《三毛奇遇记》开始,三毛将走进新的时代,不仅过上幸福生活,而且通过“奇遇”、“历险”和“旅行”成为一个聪明智慧、机智勇敢、风趣幽默、具有时代特征的卡通明星。 内容介绍:故事讲述了孤儿三毛的辛酸遭遇。在解放前的上海,故事中的三毛按祖籍是江苏省苏州市人,故事讲述的是旧上海流浪的儿童时期三毛,他的母亲是大上海夜总会的一位舞女,与客人有关系才生下三毛,后因遭到迫害母亲惨死。没有亲人,无家可归,衣食无着。吃贴广告用的浆糊,睡在垃圾车里,冬天就以破麻袋披在身上御寒。为了生存,他卖过报,拾过烟头,帮别人推黄包车,但总是受人欺侮,但他挣到的钱连吃顿饱饭都不够。只有与他命运相同的流浪儿关心他,给他温暖。

《三毛流浪记》主要内容是怎么样的?

《三毛流浪记》主要内容简介为:讲述了孤儿三毛,一个身世凄凉,饥寒交迫,受尽欺辱,贫穷得只剩下三根头发的流浪儿童。在旧社会被奴役、被欺负、被凌辱、被残踏的悲惨遭遇。他没有家,没有亲人,无家可归,衣食无着,只有与他命运相同的流浪儿关心他,给他温暖。不但揭露了人间的冷酷、残忍、丑恶,欺诈与不平,更为宝贵的是,它强烈地刺激着每一个善良的同情心。《三毛流浪记》是著名漫画家张乐平先生的漫画名作,早在1935年就问世了。尽管是博人一粲,但还是受到了读者的欢迎。抗战胜利后,三毛漫画又在上海的《大公报》连载,三毛形象在上海家喻户晓,并成为了当时多数中国穷苦儿童命运的象征,有较强的社会讽喻和批判意义。

三毛从军记和三毛流浪记的关系

都是张乐平的著名漫画,三毛流浪记早在1948年就被搬上了大银幕,而三毛从军记是在1992年被改编成电影。《三毛流浪记》是漫画大师张乐平的惊世之作。《三毛从军记》问世以后,张乐平有感于当时上海到处可见的流浪儿,悲愤中始创《三毛流浪记》,从此三毛形象产生了质的变化。《三毛流浪记》曾影响过我国几代读者,曾改编成动画片、木偶剧、电视连续剧,五次被搬上银幕和荧屏,据不完全统计,自三毛形象问世60多年以来,各种连环漫画单行本便近有50种,累计印数达1000万册以上。扩展资料:《三毛流浪记》创作于1947年,当年在《大公报》上连载。作者凭着一只笔,几张画,无需一个文字甚至符号,把这个流浪儿童在旧社会被奴役、被欺负、被凌辱、被残踏的悲惨遭遇表现得淋漓尽致。它不但揭露了人间的冷酷、残忍、丑恶,诈欺与不平,更为宝贵的是,它强烈地刺激着每一个善良的同情心,培养着千千万万孩子们的天真同情心!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毛流浪记

当年在电影三毛流浪记和从军记中演三毛的演员叫什么名字,他还演过其它影视作品吗?

  王龙基 著名音乐家王云阶之子。

  童年时代参加过《艳阳天》、《新闺怨》、《母亲》等十余新影片的演出。

  他最大的成就是在《三毛流浪记》中塑造令人难忘的流浪儿三毛的典型。通过这一典型真实地表现了流浪儿童的悲惨童年,控诉了黑暗社会对他们的凌辱和摧残。赞美了贫苦儿童天真善良、纯洁美好的心灵。《三毛流浪记》是阳翰笙根据张乐平连环画《三毛》改编。赵明、严恭导演,昆仑影业公司1949年摄制。影片反映了旧社会城市流浪儿童的生活。主人公三毛(王龙基饰)流落街头,想找工作求生存而得。流氓骗他去偷窃,他宁肯饿肚皮也不去。后来,被一位贵妇人收为养子,让他学习许多上流社会的礼节,并为他举行了一次鸡尾酒会。三毛不满意贵妇人家的荒淫和虚伪,纠合一群讨饭的小伙伴,冲散了酒会。然后他披上麻袋片,又回到流浪儿童中去。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三毛才结束了苦难的流浪生活。

  王龙基饰演三毛时,年仅八岁。他酷爱漫画《三毛》,幼年时也有过近似三毛的经历,这为他理解、体会三毛的心理活动、思想感情提供了不少帮助。三毛的形象,细细的脖子支撑着一个大脑袋,瘦弱的胳臂紧抱着干瘦的身子,稚气中含着灵敏,迷茫中透着渴求的目光,还有那充满不在乎的神态,随时准备自卫的警觉和搏斗意识,活灵活现地勾勒出一个过早地独自在黑暗社会中艰难求生的流浪儿童形象。在导演的指导下,王龙基较好地把握住讽刺喜剧表演风格的特别要求,显示了自己的艺术天赋。例如在片中,当三毛把偷来的钱包归还失主后,失主感激地要给他钱以酬谢时,三毛一面高声拒绝着:“不要,不要”,一面夸张地举手过头,连连摇晃,然后背起双手,昂首挺胸,踱着方步离去。这样的表演非常夸张,但又十分自然,形象地表现了三毛是非分明、扶危助难的品格,既显出小孩子做了好事后按捺不住的得意和陶醉,又显出了三毛长期浪迹街头渲染的“江湖气”。这样动作的神态,确是三毛这一人物所特有的。王龙基的表演真实、生动、感人,给人们留下难忘的印象。此片屡映不衰,在国外也颇受欢迎并获过奖。

  1960年他进入上海电影专科学校电影文学系,毕业后分配到部队文工团工作后来,又进入了上海无线电厂,成为了生产战线的一个标兵。


  1979年转业到上海一家无线电工厂负责技术工作,多次被评为先进生产者。


上一篇:别怕我伤心mv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