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德被谁杀的
据史书记载,当时庞德是被关羽杀死的,但也是因为庞德至死不肯投降,关羽想给他留条后路。但庞德不愿意投降,宁死也不向刘备低头,所以被关羽杀死。首先,庞德大败的那场战役,其实是关羽一生中最辉煌的一场战役,这场战役也被命名为“驱七军”。当时关羽领兵攻打庞德和宇金,两人都是曹操的部下。双方实力悬殊不大,但关羽厉害,庞德和宇金节节败退。但是,庞德曾经射中关羽的额头。然后因为关羽攻势太猛,曹仁让庞德和于禁领兵驻扎在樊城附近。结果出现了非常严重的暴雨,直接导致了庞德和于禁的人马被淹。关羽借此机会,带着水军攻打庞德和宇金,庞德和宇金全军覆没,但庞德没有被杀,而是被活捉。其次,关羽见到庞德后,庞德一脸不屑。关羽对庞德说:“你哥哥现在在蜀汉工作。你为什么不投降?一方面可以和哥哥团聚,一方面可以有更好的发展。”结果庞德听了之后很生气,就说:“刘备是什么?现在王维坐拥天下,打败刘备只是时间问题。我宁死也不为刘备卖命。”由于庞德当时说话很硬气,态度很强硬,关羽认为庞德没有留下的必要,于是下令当着众将士的面将庞德斩首,宇金随后投降。综上所述,其实庞德的战败更多的是因为天灾,真正害死他的人是蜀汉的关羽。不过关羽毕竟是猛将,输给关羽一点也不丢人。
历史上庞德怎么死的?
庞德战败,被关羽俘虏,宁死不降,被关羽杀死。庞德屡立战功,濡须口之战斩杀东吴名将陈武,汉中之战中杀败蜀汉名将魏延,救出曹操。后来曹仁被关羽包围在樊城,庞德为征西都先锋,随左将军于禁引军赴救。其时诸将皆以庞德兄长庞柔、故主马超均在蜀,都怀疑庞德有贰心。庞德抬棺决死,遂力斗关羽父子,又箭射关羽,深为关羽所忌惮。然而于禁惧其立功,加以制肘。魏军战败,庞德被周仓在水中擒获,誓死不降,为关羽所杀。曹操闻知此事甚为伤悲,为之流涕。人物评价钟敬伯:将军战死沙场,幸也。庞德舁榇而行,何哉!天下成败两途,原不并立,其有死无二,百折不回,须眉丈夫,决不可无此壮志。
庞德最著名的两句诗
1、《地铁车站》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般显现。湿漉漉的黑枝条上朵朵花瓣。2、《少女》树长进我的手心。树汁升上我的手臂。树在我的前胸。朝下长。树枝像手臂从我身上长出。你是树。你是青苔。你是轻风下的紫罗兰。你是个孩子一这么高。这一切,世人都看作愚行。1885年10月30日,埃兹拉·庞德出生于美国爱达荷州的海利镇。在去欧洲以前,他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就学,在那里攻读美国历史、古典文学、罗曼斯语言文学。两年后,他转至哈密尔顿大学(Hamilton College)学习。1906年获硕士学位。1898年庞德首次赴欧,以后于1902年,1906年及1908年先后共四次去欧洲。1908年定居伦敦,以后一度成为伦敦文坛上举足轻重的人物。
庞德是什么派诗人
庞德是意象派诗人。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1885年10月30日—1972年11月1日),美国诗人和文学评论家,意象派诗歌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美国艺术文学院成员。庞德和艾略特同为后期象征主义诗歌的领军人物。他从中国古典诗歌、日本俳句中生发出“诗歌意象”的理论,为东西方诗歌的互相借鉴做出了卓越贡献。意象派是1909年至1917年间一些英美诗人发起并付诸实践的文学运动,其宗旨是要求诗人以鲜明、准确、含蓄和高度凝炼的意象生动及形象地展现事物,并将诗人瞬息间的思想感情溶化在诗行中。它反对发表议论及感叹。庞德在伦敦期间与希尔达·杜利特尔(Hilda Doolittle),理查德·奥尔丁顿(Richard Aldington)建立起了沙龙,并得到不少人的支持。人物影响庞德在促进中西文化交流方面作了很大努力。他的意象派作品中汲取了某些日本诗歌如俳句诗的写作形式及特点。他在长诗《诗章》中阐述孔子学说,在1915年出版的《中国》中收集并翻译了十几首中国古诗。庞德不太懂中文,他的译作是由日译本转译的。庞德还曾译过《大学》《中庸》《论语》等。在翻译过程中庞德得到了华盛顿一些专家学者的帮助,克服了各种困难。尽管人们可以对译文进行各种指摘,但庞德毕竟作了前所未有的尝试。除了翻译中国作品外,庞德也译过包括日本、希腊、意大利文学等多种语言的外国文学作品。就此而言,庞德也是一个有成就的翻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