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谏齐景公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日:“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令所睹于途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齐景公在位的时候,雪下了三天不转晴。景公披着狐皮大衣,坐在朝堂一侧台阶上。晏子进去朝见,站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啊!雪下了三天,可是天气不冷。”晏子回答说:“天气真的不冷吗?”景公笑了。晏子说:“我听说古时候好的君主自己吃饱了却想到别人的饥饿,自己暖和了却想到别人的寒冷,自己安闲了却想到别人的劳苦,现在您不曾想到别人啊。”景公说:“好!我受到教诲了。”于是拿出皮衣,打开粮仓,来发给饥寒的人。命人发放皮衣、粮食给饥饿寒冷的人。在路上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乡的;在里巷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家的;巡视全国统计数字,不必记他们的姓名。士人已任职的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给两年的粮食。孔子听到后说:“晏子能阐明他的愿望,景公能实行他认识到的德政。”
晏子谏齐景公
【原文】
景公好戈,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召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独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已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在旦夕矣。”
【译文】
齐景公好杀。有个帮他养鸟的叫烛邹的不小心把鸟放跑了,景公很生气,吩咐有关官员要杀他。晏子说:“烛邹有三项大罪,请让臣把它们列举出来再杀他。”景公说:“好。”于是晏子将烛邹喊到景公面前一一列举他的“罪行”,说:“烛邹,你为主公养鸟却放跑了鸟,这是第一条罪;你使我们的国君因为你的缘故杀人,这是第二大罪;你使诸侯听说,我们的国君重鸟却怠慢国士,这是第三大罪。”数落结束,晏子请景公命人杀烛邹。景公赶忙说:“不要杀,杀了我国就危在旦夕了。”
【辨“之”】
1.使烛邹主鸟而亡之:代词,它,指鸟。
2.召吏欲杀之:代词,他,指烛邹。
3.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代词,前一“之”指烛邹的“罪行”,后一“之”指烛邹。
4.于是召而数之公前:代词,指烛邹的“罪行”。
5.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代词,它,指鸟。
6.使诸侯闻之:代词,指“吾君以鸟之故杀人”这件事。
7.请杀之:代词,他,指烛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