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公共艺术呢?
究竟什么是公共艺术?尽管学术界对此还鲜有一个清晰的定义,但是,公共空间、公共性、艺术性、在地性、跨学科、跨媒介无疑都是谈论公共艺术时绕不开的关键词。然而,更核心的问题是,公共艺术与公众到底存在着什么关系?公共艺术,到底是谁的艺术?一些学者认为,“公共艺术不仅是雕塑、或是一般静态的视觉呈现,而往往是通过一些行为,一些事件,还有一些人们交互的平台建设,来让大家进行对话,让各种意见可以得到一种呈现。这恰恰为社会民主、社区治理提供了多样性的渠道和可能性。中国公共艺术很多都诉诸外在的视觉张扬,而对社区生活的深度介入与对民众的尊重等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有待大大的提高。
什么是公共艺术设计它的社会意义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具有开放、公开特质的、由公众自由参与和认同的公共性空间称为公共空间,而公共艺术所指的正是这种公共开放空间中的艺术创作与相应的环境设计。从一定意义上说,公共艺术的开放性在于它所处空间的开放性,要求一旦公众对其提出建议和意见,公共艺术的管理机构和制作机构就能够以此对公共艺术作品加以评估和修正。公共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审美,它的标准必须处于被解读与修正当中。公共艺术是多样介质构成的艺术性景观、设施及其它公开展示的艺术形式,它有别于一般私人领域的、非公开性质的、少数人或个别团体的非公益性质的艺术形态。公共艺术中的“公共”所针对的是生活中人和人赖以生存的大环境,包括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从更广义的角度上,可以将人类社会理解为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镶嵌体。城市与农村空间的公共性差异城市与农村空间的公共性差异十分明显。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是相辅相成、共生共成的,没有绝对的私人空间也就不可能存在绝对的公共空间,没有开放自由的公共空间也就不能存在隐秘安全的私人空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只有城市具备这样的特点,农村就不具备。首先,农村的整个空间不是很大,人与人之间也非常熟悉,再加上血缘、家族、习俗、传统等原因,个人空间的透明性较大,私密性很难受到尊重和保护,与之对应的公共空间也不是很清楚。但在城市里,由于人口众多,空间巨大,从平矮的平房到耸立参天的大厦,尽管人们可能在一定区域内工作,但是人们之间的分工越来越细,以及不同的文化、教育、兴趣、职业等差异,阻碍了人们之间的了解,相互之间的交往也越来越少。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人们生活在相对陌生的人们中,这种状况很好地保护了私密性。加上城市居住的格局是一个个小单元住房,与农村有很大不同。这样个人空间得到了更多的保护。但是人们有交往的愿望,有交往的需求,当这种私人空间严格地建立起来之后,他们就要寻找一个其他的场合去交往,这就有了相对公共空间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