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月群的荣誉
2006年表演的《杨金花夺印》获天津台“鱼龙百戏”节目周擂主;2006年表演的《朱老巩大闹河神庙》获得天津电视台鱼龙百戏观众最喜爱的十大擂主2006加入廊坊市曲艺家协会并于当年担任理事2007年被选为霸州市曲艺家协会秘书长2007年作为廊坊市文化人物代表参加由廊坊电台,河北电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及中国广播网共同举办的“走进廊坊”节目;2008年参加由廊坊人民广播电台制作的“魂牵梦绕艳西河-----访艳桂荣身后传人李月群”,此节目获得2008年广播文艺节目专家创新评析{即第十届专家奖}曲艺类节目三等奖。2006—2010年连续五年被评为霸州市先进文艺工作者
李月群的人物生平
现在担任霸州市曲艺家协会秘书长,廊坊市曲艺家协会理事。 李月群从小就喜欢民族传统艺术,特别是戏曲和曲艺。小时候,收音机是他最最亲密的伙伴,他每天放学回家以后,总是一边帮妈妈做家务,一边就会沉浸在收音机播放出的那些悠扬婉转的曲调里,给他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这种一边打鼓一边演唱的曲艺,后来慢慢的他分辨出了京韵,西河以及京剧,评剧,越剧等等。后来他渐渐知道了艳桂荣,骆玉笙,阎秋霞,小岚云,姚雪芬等等这些老艺术家,并知道了他们分别是什么流派以及他们的拿手作品。于是他就由爱听到爱学,由爱学到爱唱。可是节目并不是每天都可以听到,那时候他家里很穷,每天放学不管是家里地里,都有做不完的活,有时候根本就没有时间听广播,所以听到一次就越发显得更加珍贵。有一次,月群在霸州市里用他身上仅有的5元钱,那也是他1个月的零花钱,买了一盘艳桂荣先生的录音带,是《呼家将》的片段,真的如获至宝。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它学会。可是真正的学起来,他才知道西河的曲调听起来是那样优美动听,可是学起来却无论如何也找不着调,他就反反复复的听反反复复的唱,然后录下来自己再听再比较,找到不同点然后再听录音再改正,经过了几年的努力,他终于学会了这盘磁带上的所有唱段。后来他又买了很多骆玉笙,阎秋霞,小岚云,姚雪芬,艳桂荣,刘春爱等老艺术家的光盘,自己慢慢的学。看得多了听得多了,李月群也慢慢的学会了一些段子,有骆派的《剑阁闻铃》《红梅阁》,白派的《探晴雯》《黛玉焚稿》,特别是艳老的西河大鼓学会的最多还有部分小岚云的唱段。李月群就暗自下决心一定要找到艳桂荣先生,要拜他为师,学会艳派西河大鼓。于是他先后5次坐公共汽车来天津找艳桂荣老师,准备拜师学艺,可是因为他是外地人对天津特别陌生,几次来都没有找到艳老,他就给电台、电视台、曲协甚至于114查号台打电话询问艳老的消息,可都没有结果。就在他有一次准备来天津找艳老的时候,艳老却因病去世了。这也成了月群一生都无法弥补的遗憾。他因此失望过,准备放弃,可是艳老的西河艺术深深地牵动着他的心。后来通过朋友介绍,李月群结识了艳老的弦师罗学发老师和艳老的弟子纪永芬老师,他们听了月群的演唱,觉得他真的很酷似艳老,并且得知他的求艺经过,就在艳老去世一周年的时候,罗老师和纪老师协同艳老的家人和其他几位弟子把月群领到了艳老的坟前磕头拜师,李月群终于成为了一名真真正正的艳派西河的传人。也正是这一年,他参加了天津电视台的名牌栏目《鱼龙百戏》,他表演了艳派西河大鼓名段《杨金花夺印》并由此得了周擂主,当时刘春爱老师正是他的评委,他的嗓音给刘老师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刘老师对他演唱的骆派京韵更是非常喜欢,由此结识了刘老师。老师语重心长的对他说:“月群,你的嗓音很有特色,天赋条件很好,演唱的已经很到位了,但是还有不足。希望你好好地学习艳派西河和骆派京韵,我会尽我所能的帮助你,教导你!”。听了老师的鼓励,月群很受感动。于是在以后的几年里,刘老师经常在电话里给他讲解每句唱的技巧,每个字的行腔吐字的标准,一讲就是一个多小时,不管老师在任何情况下都会认认真真的讲,从不说累。就这样,在漫长而短暂的五年里,在刘老师的悉心教导下,他学到了很多骆派京韵的精髓。今年在刘春爱老师从艺五十周年的辉煌时刻,李月群和其他七位师姐妹师兄一道,幸福的拜在了刘春爱老师的门下,成为了一名骆派京韵传人。
艳桂荣的人物经历
艳桂荣本名孙桂荣。她自幼家境贫寒,无钱拜师,暗地偷着学艺。后来张锡鹏发现她天赋条件很好,主动收她为徒。15岁登台说书,颇受欢迎,被誉为小西河。后加入天津市红桥区曲艺团,与其夫、三弦乐师赵启文合作,达到了她艺术的第一个高峰。1958年她曾在中央广播电台播演长篇西河大鼓《杨家将》,受到全国各地听众的赞赏,从此名声大振。1960年随天津市曲艺演出团到东北各地演出,大受欢迎。“文革”中她所在的红桥区曲艺团撤消,转业到工厂,“文革”后调入天津实验曲艺杂技团,从该团退休后仍长期活跃在舞台,直至90年代末。2005年1月30日,艳桂荣因病在津逝世,享年75岁。早期的艳桂荣以大书为主,“三碗酱”是她尤其擅长的书目;而到了晚年由罗学发辅佐,在长寿园文化站、北方茶楼等地演出,以唱小段为主,常演的曲目有:《调寇》、《罗成算卦》、《穆桂英接印》、《张紫燕盗令》、《李三娘打水》、《韩湘子上寿》、《宋江杀惜》、《苏三起解》、《酒色财气》等。艳桂荣的西河大鼓是西河大鼓城市化的成功范例,天津观众爱她的艺术到了痴迷的地步,因此有“艳派”之称,尽管她的曲目、传承尚未形成明晰、上规模的体系。西河大鼓是我国曲艺大观园里的一支奇葩,艳桂荣先生创立的西河大鼓演唱风格是非常能体现西河大鼓旋律魅力的唱法,她把一生都想给了她老人家钟爱的艺术事业,把丰富的艺术财富留给了后人。艳桂荣的艺术传人主要有:郑燕、纪永芬、李月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