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教学媒体的依据
选择教学媒体的依据如下:选择教学媒体的依据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如实物、口头语言、图表、图像以及动画等。教学媒体往往要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而实现,如书本、板书、投影仪、录像以及计算机等。媒体是指承载、加工和传递信息的介质或工具。当某一媒体被用于教学目的时,作为承载教育信息的工具,则被称为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如实物、口头语言、图表、图像以及动画等。教学媒体往往要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而实现,如书本、板书、投影仪、录像以及计算机等。 现代教学媒体是指利用现代技术承载和传递教学信息的工具。它由两个相互联系的要素构成:一是硬件或现代教学设备,即用以储存和传递教学信息的多种教学机器;二是软件,又叫教材,即录制或承载了教学信息的各种片、带、软盘等。现代教学媒体是相对于传统教学媒体而言的。传统教学媒体一般指黑板、粉笔、教科书等。现代教学媒体主要指电子媒体,由两部分构成:硬件和软件。硬件指与传递教育信息相联系的各种教学机器,如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电影放映机、电视机、录像机、电子计算机等。软件指承载了教育信息的载体,如幻灯片、投影片、电影胶片、录音带、录像带、光盘等。
简述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中媒体选择的基本依据。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高效地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在丰富多彩、功能各异的教学媒体中选择最为合适、最为有效的组合时,应该遵循的基本依据如下:
(1)依据教学目标。每门课程、每个单元、每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为了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常常需要使用不同的媒体去传递教学信息。(2)依据教学内容。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性质不同,对教学媒体会提出不同的要求。(3)依据教学对象。不同年龄阶段的学习者对事物的接受能力不一样,选用教学媒体时必须顾及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及知识背景。(4)依据媒体特征。各种教学媒体具有不同的适用性。在实际应用中.只有最适用媒体,而没有最优媒体。只有充分了解各个媒体的优点和局限性,才能在使用中扬长避短,对它们进行综合应用。(5)依据教学条件。教学中能否选用某种媒体,还要看当时当地的具体条件,其中包括资源状况、经济能力、师生技能、使用环境、管理水平等因素。因此,理论上的最适用媒体,不等于实际上的最适用媒体。选择什么样的教学媒体、怎样运用这些教学媒体,才能使教学更为有效,这是教学设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选择的时候,一定要把握住问题的关键,在坚持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兼顾其它因素。
选择教学媒体应遵循什么原则?
教学上实用选择与使用的媒体,必须是教学上实用的。要做到实用,需要坚持两个出发:一是从教学大纲的要求出发;二是从教学对象即学生出发。选择与使用的教学媒体,要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实现教学目标。这样的教学媒体,在教学上才有实用价值。听觉媒体的教学应用听觉媒体在课堂教学、思想品德教学、第二课堂活动、社会和家庭教育、师资培训等方面有 广泛的应用。听觉媒体在教学中应用的方法如下。(1)示范法--为学生提供规范的听觉教材,便于学生模仿和训练。教师要随时对学生进行指导。(2)比较法--为学生提供听觉的对比材料,指导他们分析比较,加强练习。(3)情境法--为教学创设情境,增强教学效果,通常和其它媒体配合使用。(4)反馈法--随录随放,使学生真实迅速地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进行自我分析和评价,以利改进。
简述教学媒体选择的主要方法
一、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在丰富多采、功能各异的教学媒体中选择哪一种或哪几种的组合最为合适、最为有效呢?其选择的依据是什么?我认为教学媒体选择的依据是:1、依据教学目的每项学习任务、每次上课都有一定的教学目的,比如要使学生知道某个概念、明白某个规则、掌握某个技能、形成某种态度等。为了达到不同的教学目的常需使用不同的媒体去传递教学信息。以外语教学为例,让学生知道各种语法规则与使学生能就某个题材进行会话是两种不同的教学目标。前者往往采用教师讲解,辅以板书或投影材料,使学生在井井有条的内容安排中形成清晰的语法规则;后者往往采用角色扮演,并辅以幻灯或录像资料,使学生在情景交融的沟通条件中掌握正确的语言技能。但若为了纠正学生的外语发音,则最好采用录音、录像了。2、依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指导和控制教学活动过程运行的基础。在媒体的选择过程中,必须考虑教学目标的需要,如要求学生知道或理解某些具体概念或原理时,可以考虑选择不同的媒体去传送不同的信息。对于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不同目标的培养,更需要考虑媒体的差异。3、依据教学内容各门学科的性质不同,适应的教学媒体会有所区别;同一学科内各章节内容不同,对教学媒体也有不同要求。如在语文学科中讲读那些带有文艺性的记叙文,最好配合再造形象,所以应通过能提供某些情景的媒体,使学生有亲临其境的感受,以唤起他们对课文中的人物、景象和情节的想象,使之加深理解和体会。又如数学、物理等学科的概念和原理都比较抽象,要经过分析、比较、综合等一系列复杂的思维过程才能理解,所以应依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才能达到课堂的高效。除了以上两方面,还要综合考虑目标、内容的要求,学习者的特征,教学环境以及可能的约束条件。4、依据教学对象:不同年龄阶段的学习者对媒体有不同的接受能力,譬如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注意力不易持久集中,因此可以多用幻灯、电影和录像等能生动形象表达信息的媒体形式。5、依据教学条件:教学中能否选用某种媒体,还要看当时当地的具体环境,并考虑有哪些约束条件,如学校的经费保障、设备数量、电力供应状况、学校的管理制度与领导的意识等方面 二、教学媒体选择的方法为了指导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媒体的选择时做到更加合理,人们还积累了一系列媒体选择方法,主要有:1、问题表:问题表就是列出一系列要求媒体选择者回答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逐一回答,来比较清楚地发现适用于一定教学情境的媒体。 2、矩阵式:矩阵式通常是以两维排列,如以教学方法为一维、媒体的技术水平为另一维,然后以适合使用的典型媒体作为描述两者之间关系的参数。3、算法型:在确定运用何种教学媒体的过程中,有些教师会对备选媒体的功能与其所需要付出的代价进行量化比较,从而得到不同媒体的效益指数,并进而确定适用于特定教学情景的媒体,这种媒体选择方法一般称为算法型。对于代价的计算,只是一个相对概念,如在比较幻灯片与计算机上展示的图片的代价时,要根据学校的条件状况,如果学校尚不具备计算机或计算机数量有限,则制作一张幻灯片也许代价要小一些,但在计算机或网络已经十分普及以后,则通过网络寻找一张图片所需要的代价则可能会小得多。4、流程图:在进行教学媒体选择的过程中,将选择的过程分解成一套按序排列的步骤,每一步骤都设有一个问题,并将其以框图的形式呈现,由选择者回答“是”或“否”,然后按逻辑被引入不同的分支。根据回答的问题从而确定最适用于特定教学情景的媒体,这种媒体选择方法一般称为流程图。
如何选择适当的教学媒体
一、可适应性。
1、教学媒体对教学情境的适应性:对教学媒体的选择要由教学活动在何种教学情境中进行的形式来决定。
2、教学媒体对学习任务的适应:根据任务的类型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
二、可利用性。
1、教师利用媒体时,操作控制的难易程度。
2、学习者对媒体使用时的参与程度以及学习者本人的操作难易程度。
3、学习场所、办学单位提供利用该媒体的难易、方便程度。
三、低成本性。
在能达到同样教学效果时,选择购置、安装与制作成本较低的媒体设备。
四、高效能性。
任何一种媒体,在应用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去的时候,都有它的特殊功能和效果,没有一种媒体对任何特征的学习者都相当适合,都能发挥最优的教学功能与效果。因此,对具体的教学环境、具体的教学形式与学习任务、具体特征的学习者,要区别不同情况,选择那些能够充分发挥媒体优越、特殊的教学功能,起到良好教学效果的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