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史

时间:2024-11-12 03:14:23编辑:流行君

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

一、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1.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入 鸦片战争后,列强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输出商品,并在东南沿海地区创办了一些船坞和工厂 这是中国境内最早的近代经济成分。2.自然经济的解体 (1)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入侵。(2)表现:东南沿海一些地区“纺织”“耕织”分离,手工业者大批破产,中国城乡商品经济发展 (3)实质: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3.洋务运动(官僚资本的产生)(1)根本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科技,维护清朝统治。(2)内容:①自强、求富—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②筹划海防。③培养人才—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3)结果:甲午战争失败,洋务运动破产。(4)实质: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5)评价:积极作用:洋务派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兴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和技术工人,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局限性:只学习西方的科技,不改变中国的制度。说明“中体西用”的洋务运动不可能使中国走向富强二、民族工业的发展1.晚清民族工业的兴起 (1)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①自然经济日益解体;外商企业刺激;洋务运动诱导。②概况: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开始投资创办近代企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2)初步发展(甲午战争后):①原因:甲午战争后,列强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破坏中国自然经济;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困难,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②影响: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发起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倡导实业救国论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民国初期的短暂春天:①原因:辛亥革命影响;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促进;实业救国思潮影响;一战的影响。②特点:地域不平衡(集中在沿海、沿江地区);部门不平衡(轻工业发展迅速);短暂。③影响:为新文化运动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提供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2)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曲折发展:①1927—1936年较快发展,国民政府基本实现全国统一,提出废除不平等条约,推出一些有利于发展的经济和政治措施,民族工业有了较快的发展 ②抗日战争时期遭受沉重打击 (沦陷区日军的吞并、挤压;国统区的战时体制;官僚资本的压榨等因素影响)③抗战胜利后走向萎缩;民族工业陷入绝境。(美国商品排挤、官僚资本挤压、苛捐杂税、通货膨胀等因素)④新中国成立后获得新生,三大改造使之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一部分3.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1)中国近代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民族资本主义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多重压迫。(2)国内政局和国际环境 (3)政府的政策措施。(4)民族资本主义自身因素:民族资本的独立性与依赖性,民族资产阶级的进步性与局限性等。4.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1)引进先进的生产方式,代表近代经济发展方向,有利于经济的近代化。(2)为资产阶级维新变法和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提供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逐渐发展使无产阶级队伍逐步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阶级基础 (3)民族资产阶级倡导的立宪改良、民主共和、民主科学等主张,既推动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发展,也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4)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多重挤压,始终未获得独立发展,没能成长为中国经济的主导成分。


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

亲您好,很高兴为您服务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这类问题。中国自1840年以来,经历了一系列的经济和社会变革,在这一段过程中,经济发展历史经历了几个显著的阶段:1.半殖民地时期。2.计划经济时期。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摘要】
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提问】
亲您好,很高兴为您服务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这类问题。中国自1840年以来,经历了一系列的经济和社会变革,在这一段过程中,经济发展历史经历了几个显著的阶段:1.半殖民地时期。2.计划经济时期。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回答】
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推进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并逐步引入市场经济机制,中国的经济重心逐步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在这一阶段中国的经济发展非常快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例如,改善国民经济,深化对外经济的开放,实现了一批现代化的经济设施建设等。【回答】
中国法律法律发展史,可以详细点字多点[滑稽]【提问】
中国近代外交发展【提问】
中国现代法律发展的主要阶段:1.清朝晚期和民国时期曾经在法律上推出了一些具有现代意义的法律制度,例如《大清国律》《民法通则》等等。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进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法律改革,提倡全民族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实行法律的民主化,爱国化和集中化。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法律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为适应市场经济开放政策,多元文化的推荐,中国向社会公开了更多的法律信息,并增强了公民的法律权利和保护。【回答】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简史是什么?

发展简史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是任何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而生产力又是最活跃的、最革命的因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起反作用。我国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世界上曾处于前列地位,并对亚洲和世界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有重大影响和贡献。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我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在同自然界的艰苦斗争中不断改进生产工具,发展了原始农业、畜牧业,经济发展推动了社会组织的演变。原始社会后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产品有了剩余,私有制产生,贫富分化,阶级逐渐形成,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奴隶制的确立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商朝的农业和畜牧业发展,青铜冶炼技术有较高水平;西周发展了井田制,奴隶制经济高度发展。春秋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现使生产力迅速发展,私田增多,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剥削方式产生。 战国时期封建制度的确立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秦朝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有利各民族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西汉前期的统治者接受秦亡教训,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经济恢复发展,国力强盛,开辟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同西亚和欧洲的贸易发展。东汉时期豪强地主庄园经济发展。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大融合,北方农业和畜牧业技术交流,北魏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北方经济恢复发展,北方劳动人民大量南迁,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隋朝统一,经济一度繁荣起来。唐朝前期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沿用均田制、租庸调制,农业、手工业、城市商业发展,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对外贸易空前发达,"中华文化圈"形成。唐朝后期两税法的实行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融合进一步发展,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封建生产方式逐步向边疆地区扩散;北宋时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南宋时南方经济开始超过北方,对外贸易发达,棉纺织业成为产棉区的主要农村副业;元朝棉纺织业、造船业进步,中外交通发展,漕运和海运保证大都的粮食供应,海外贸易空前发达。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超过前代,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封建制度走向衰落,中国逐渐落后于欧洲资本主义国家。

古代世界历史经济的发展

19世纪西方历史学界占主导地位的是历史主义学派,强调真实地再现和理解过去,推崇实证主义,是叙述式史学。19世纪后期,英国学者将经济史从历史学分离出来,但仍保持著历史主义特点,因此仍然属于历史学范畴,属人文科学。当时西方大部分大学也将经济史安排在人文学院讲授且并不专门设立学科。20世纪初出现专用的经济史理论及专门研究经济史的学者。瑞典赫克舍尔认为经济研究应从供给和需求入手。边际主义和新古典经济学兴起,要素分析和数据资料得到重视,但大多数经济史学者仍坚持实证主义。
来自英国的经济史对传统史学的局限有所突破,比如推动中世纪历史档案大规模整理、促使人文历史成为研究课题、开辟农村和农业史新领域。这使得原本落后的英国史学跻身世界前列。


上一篇:必杀仕事人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