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沛然的人物生平
刘沛然,1922年出生于河北深泽县。1938年考入冀中的抗战学院。毕业留校参加了抗战学院宣传队。后参加了八路军三五九旅奋斗剧社,到了延安。1944年,参加延安电影团第一期摄影训练班学习摄影,结业后在东北一师政治部宣传科从事摄影工作。随后的几年里,他在部队文工团担任过演员,导演、团长等职。1951年,著名导演成荫拍摄电影《南征北战》选中刘沛然饰演张连长。在成荫、汤晓丹两位导演的启导下,有一定表演基础的他,较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真实,淳朴的张连长,影片上映后,受到观众的好评。 1952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成立,刘沛然调任八一厂,任编导,从此开始了他的电影生涯。他编导的第一部影片是反映抗美援朝卫生员救死扶伤的纪录片《救死扶伤的英雄》,该片获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二等奖。刘沛然独立导演的第一部故事片是1956年的《黑山阻击战》,由于他亲自参加了这次战役,因此影片拍得真实、生动。1958年,刘沛然尝试喜剧片的拍摄,《金铃传》是一部农村喜剧片,刘沛然着力从剧情,人物内心去发掘喜剧因素,绝不哗众取宠,这也体现了他淳朴求真的创作思想。1959年,刘沛然根据同名小说改编、导演了《林海雪原》,在影片中,采用戏剧艺术的表现手法,发挥了电影艺术时空灵活的特长,拍得自然真实,并且在人物塑造上改变对英雄人物“高、大、全”的表现模式,把杨子荣这个英雄人物塑造成一个有血有肉,有情绪变化,有人情味的活生生的人物。《林海雪原》的成功,标志着刘沛然的电影艺术创作达到了很高的境地。 2014年11月18日,八一电影制片厂著名导演、电影艺术家刘沛然在京逝世,享年92岁。
关于黑山阻击战
黑山阻击战是1948年10月辽沈战役中,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在辽宁黑山、大虎山地区进行的一次坚守防御作战。黑山、大虎山位于辽河与医巫闾山山脉之间的走廊地带,是由沈阳通往关内的必经之路。黑山、大虎山像两扇铁门,开则南北畅通,关则人车堵塞,战略地位极为重要。1948年10月15日锦州解放后,蒋介石强令由东北"剿总"主力编成的"西进兵团"(又称廖耀湘兵团)从彰武、新立屯地区南进,企图夺取黑山、大虎山,以便重占锦州,打通北宁路。为阻止廖耀湘兵团西进,东北野战军第10纵队和第1纵队1个师及内蒙军区骑兵第1师在黑山、大虎山地区组织坚守防御。
10月21日,廖耀湘的先头搜索部队,已经进占了离黑山六十公里的芳山镇。23日,廖耀湘主力先头部队,沿新立屯、芳山镇南下,直逼我尖山子、胡家窝棚警戒阵地.24日空中支援主攻黑山方向未果.25日一开始,敌人即调集大部重炮群,把矛头指向高家屯,而且扩展了轰击幅度,不仅针对“一○一”、“九二”、“石头山”,就连高家屯最南端的下湾子,也被吞噬在一片炮火中了。26日四时,我纵队三个师同时向大虎山以东地区,全线投入反攻。此时,廖耀湘兵团围困在大虎山以东,已被我东北大军压挤在仅有一百二十平方公里宽的狭长地区内了。
所以廖耀湘得逃窜方向是南偏西,但是进攻黑山的方向是先由正南方向黑山县城行进至尖山子一带.在由此处向正西方向的黑山岭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