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
一、积累运用。 1、读一读,写一写。 鸟cháo()树shāo()mán()头yàn()语 zhì()雪球应接不xiá()索溪yù()ruì()雪zhào()丰年 2、按要求填空。 a忌妒b怕c人为不适宜而避免d戒除 ①查“忌”字,应先查____部,然后再查____画。“忌”的字义有() 下列词语中应选哪种解释,填在括号里。 无所顾忌()忌生冷食物()忌烟酒()猜忌() ②“宛”字用总产查字法,应查____部,再查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___字母____再查___音节。“宛”字有两种解释()在“宛如”一词中应选()种解释。 a曲折 b仿佛。 3、用下列字组三个反义词。 续___、_____、____、然___、_____、___、察____、____、_____。 4、填入反义词组成词语。 舍()求()因()失()弄()成()若()若()化()为()扬()避()争()恐()转()为() 5、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雪花环视()()雪球()的冷空气()的礼花仰视()()雪人()的银条儿()的浪花注视()()雪景()的雪球儿 6、把画线部分换上成语或词语。 ①雪后,万山变成了一处洁白晶莹的世界。() ②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我的眼睛都忙不过来了。() ③大榕枝干的数目多得数也数不清。() ④及时的好雪预示着来年是个丰大收年。() 7、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 改成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 ②三支浆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真好听。 改为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 ③这个故事使我感动得流泪。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 ③张家界的索溪像是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指出下列句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①只见鹅毛般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飘落下来。() ②那欢乐的叫喊声,把树枝上的雪都震落下来。() ③索溪峪的山是野的,水是野的,人也是野的,你说美不美。() 9、把“吗、呢、吧、呀”四个词语恰当填入下列句子中。 ①雪后的景色多美()! ②你去干什么()? ③让我们一起去滑雪()! ④你会在电脑上画画()? 10、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入括号里。 既然……就只有……才虽然……但是之所以……是因为宁可……也不 ①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没有看到鸟,()鸟都栖息了。 ②()狼是凶恶的,()不能全部杀光。 ③()这自然的美,()会净化人的心灵。 ④我们()明白了生态平衡的道理,()应该尊重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 ⑤妈妈()自己吃苦,()让小明退学。 11、根据课文内容理解句子。 ①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前一个“鸟的天堂”指______________后一个“鸟的天堂”指_______________,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 大雪整整下了一夜。今天早晨,天放晴了,太阳出来了。推开门一看,嗬!好大的雪啊!山川、河流、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_________、________的银条儿;而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则挂满了________、________的雪球儿。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美丽的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________,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________。 1、按原文填空。 2、用“___”画出这段话的中心句。 3、作者围绕中心句分了三层来写雪景,请你用“‖”在文中把它划分出来。 4、请用“≈≈”画出文中静态描写的句子;用“”画出动态描写的句子。 起初周围是寂静的,后来忽然起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大的,小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扑翅膀。 1、本段节选自______,作者是我们熟悉的作家_____。我们以前曾读过他的作品___________。 2、本节写的是“我们”第____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情景,先写榕树的___态,再写鸟的____态。作者用_____巧妙地从静态转入动态,引出了千鸟齐鸣,百鸟争飞的动人情景。用____________一句话加以总说。接着作者从鸟的数量多、种类多、动态美,表达_____________这情。写鸟的动态,作者用了“____、___、_____”等词语贴切自然。 3、“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运用了______的写法。 三、习作。 题目:我发现了____________ 要求: 1、把题目补充完整。 2、要写清楚发现了什么以及发现的过程。 3、字数5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
篇一: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 (40 分 ) 1.下列各组词语字音与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bōlàng chùshēng zhàngcháo juéqǐ A.波浪 畜生 涨潮 崛起 diāozhuó lǐnliè miángèng sōngshān B.雕琢 凛冽 绵亘 松衫 tóngyún qīxī tóuzhì liúliàn C.彤云 栖息 投掷 留恋 2.看拼音,写字词。(8分) zuòcháoxiè sùmán ()玉 () ()话 ()头 zhěnyàndiāndiānruì ()头 ()语沉 () ()雪 3.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10分) 承 ()启 ()居 ()思 ()舍 ()求 () 化 ()为 ()扬 ()避 () ()胜 ()汰 我发现以上词语的填空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 ()画眉一 ()榕树一 ()木浆一 ()狂风 这次我填的都是__________。 4.词语巧搭配。(3分) ()的红霞缓缓地 ()激动得 () 明亮的 ()兴奋地 ()听得 () 5.猜猜我是谁,把成语写在括号里。(5分) (1)雪后,万里江山成了一片洁白晶莹的世界。 () (2)大榕树枝干的数目多的数也数不清。 () (3)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付不过来。 ()[ (4)这种美是一种随心所欲,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标准的美。 () (5)这条主干道上每天行人、车马像流水一样连续不断。 () 6.我来选(把序号写在括号里)(7分) (1)“清楚”的解释有: A.事物容易让人了解、辨认。B.对事物了解很透彻。C.了解,明白。 1我的眼睛真是应接不暇,看清楚这只,又错过那只。 () 2这次作文要求你听清楚了没有? () 3这件事是怎样发生的,难道你还不清楚? () (2)“新鲜”的解释有: A.没有变质也没有腌制的。B.没有枯萎。 C.经常流通,不含杂类气体。D.出现不久,不普通。 1早上我们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 () 2妈妈买来的肉真新鲜。 () 3电脑在前几年还很新鲜,现在大家都很了解了它的作用。 () 4菜市场每天上市的蔬菜都很新鲜。 () 7.读句子,对的画“√”,错的在横线上改过来。(5分) (1)索溪峪真是一幅好看的,美丽的天然图画。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杨林同学的成绩不仅在全校很突出,而且在我班也名列前茅。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场雪》是叶圣陶写的。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 (25 分 ) 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我的眼睛骗了我,那是“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段落中画线的句子意思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后一句话中,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而第二个鸟的天堂为什么不加引号?(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1分)[ 篇二: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试卷 一、读拼音,写词语。(7分) fèng xì càn làn chàn dòng () () ()() () () fēn fēn yáng yáng tóng yún mì bù () ()() () () () () () 二、按要求写词语。(8分) 1.在括号中填上意思相反的词,把成语补充完整。 舍 ()求 ()善 ()善 () 化 ()为 ()胜 ()汰 () 2.照样子把词语补充完整。 例:红通通 沉 ()亮 ()毛 ()红 () 蓬 ()喜 ()绿 ()明 () 三、照例子,写句子。(6分) 例一:(鹅毛般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飘落)下来。 1. ()气球 ()升起来。 2. ()花苞 ()长出来。 3. ()孩子 ()跑出来。 例二、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柳树上挂满了银条儿。 1.一簇簇树叶伸到了宽阔的水面上。 2.凶狠残忍的狼是鹿的大敌。 3.纷纷扬扬的雪花从空中飘落。 四、下面的描写,哪些是作者看到的,哪些是听到的,哪些是想象的,写在括号里。(7分)。 1.鹅毛般的大雪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飘落下来,地上一会儿就白了。 () 2.偶尔咯吱一声响,树木的枯枝被积雪压断了。 () 3.嗬!好大的'雪啊!山川、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 () (二)多谢西风 多谢西风! 它把后院的桂花一齐吹放了,桐叶的飘零与黄花的憔悴,是诗人的形容词。这里只有花的芬芳,水的澄清,天的庄严而纯洁,以及一切虫儿的歌唱。 我曾徘徊池边:那池中游鱼,两两三三,交头接耳的过去了;戏水的白鹅,清影在波中浮耀,红掌儿翻向青天。年轻的鱼儿羞躲了;绿衣仙女似的翠鸟儿,嘤然一声,仿佛是报道晨壮来了;白鹭有时飞到堤边静悄悄的站着,恰似一个披蓑的钓叟。 我曾小立断桥:天末彩霞,倒影在池塘之中,一片红花似火。我小立断桥,消磨了几度黯淡的黄昏,痴等新月的东升,惊醒了栖鸭之梦。垂柳倦了,桂花隔院送香,黄橙添盖了颜色,青藤横撑了纤腰,天上的星儿遥遥欲坠。 我曾漫步登楼,郭外的山光,郊外的村庄,遍野的牛羊,浅水湖中,尚有残荷点点,不是残荷,仿佛是落花片片,莫不是荷花又重开了?树叶青青,有如青草之争艳,雁儿阵阵,有如夏云之飞翔,苍烟渺渺,和着轻云袅袅,是谁在那儿嘘气如兰?望不断的天边,也许有蝶儿成双的飞舞,也许有莺儿歌唱,燕子裁衣。 1.本文写的是_______季的景色,用“―――”在文中画出依据。(2分) 2.怎样理解第一自然段的“多谢”一词?(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景状物,有时会通过各种感官的感受来写,从文中第二段找不同角度描写的句子。(3分) (1)嗅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视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听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对景物的描写有动态描写,静态描写,第二自然段的景物都是 () 描写:第三自然段结句作者描写的:“垂柳”、“桂花”、“青藤”本是 ()景物,都写成了 ()态。(3分) 5.文中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请在第五自然段中找出描写的句子,画上“~~~”。(2分) 6.本文用的最多的修辞手法是 ()。(1分) 7.请展开联想和想象,运用恰当的修辞,将“童年”、“风筝”、“天空”扩展成一段文字,描绘一个画面。(7分) 三、习作。(35分) 要求:1.请把自己的发现写出来,让大家共享发现的快乐。 2.内容不限,要写清发现的内容和过程。 3.题目自拟。 篇三: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 (40 分 ) 1.下列各组词语字音与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bōlàngchùshēngzhàngcháojuéqǐ A.波浪畜生涨潮崛起 diāozhuólǐnlièmiángèngsōngshān B.雕琢凛冽绵亘松衫 tóngyúnqīxītóuzhìliúliàn C.彤云栖息投掷留恋 2.看拼音,写字词。(8分) zuòcháoxièsùmán ()玉 () ()话 ()头 zhěnyàndiāndiānruì ()头 ()语沉 () ()雪 3.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10分) 承 ()启 ()居 ()思 ()舍 ()求 () 化 ()为 ()扬 ()避 () ()胜 ()汰 我发现以上词语的填空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 ()画眉一 ()榕树一 ()木浆一 ()狂风 这次我填的都是__________。 4.词语巧搭配。(3分) ()的红霞缓缓地 ()激动得 () 明亮的 ()兴奋地 ()听得 () 5.猜猜我是谁,把成语写在括号里。(5分) (1)雪后,万里江山成了一片洁白晶莹的世界。 () (2)大榕树枝干的数目多的数也数不清。 () (3)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付不过来。 ()[ (4)这种美是一种随心所欲,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标准的美。 () (5)这条主干道上每天行人、车马像流水一样连续不断。 () 6.我来选(把序号写在括号里)(7分) (1)“清楚”的解释有: A.事物容易让人了解、辨认。B.对事物了解很透彻。C.了解,明白。 1我的眼睛真是应接不暇,看清楚这只,又错过那只。 () 2这次作文要求你听清楚了没有? () 3这件事是怎样发生的,难道你还不清楚? () (2)“新鲜”的解释有: A.没有变质也没有腌制的。B.没有枯萎。 C.经常流通,不含杂类气体。D.出现不久,不普通。 1早上我们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 () 2妈妈买来的肉真新鲜。 () 3电脑在前几年还很新鲜,现在大家都很了解了它的作用。 () 4菜市场每天上市的蔬菜都很新鲜。 () 7.读句子,对的画“√”,错的在横线上改过来。(5分) (1)索溪峪真是一幅好看的,美丽的天然图画。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杨林同学的成绩不仅在全校很突出,而且在我班也名列前茅。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场雪》是叶圣陶写的。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 (25 分 ) (一) 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我的眼睛骗了我,那是“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段落中画线的句子意思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后一句话中,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而第二个鸟的天堂为什么不加引号?(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1分)[ (二)多谢西风 它把后院的桂花一齐吹放了,桐叶的飘零与黄花的憔悴,是诗人的形容词。这里只有花的芬芳,水的澄清,天的庄严而纯洁,以及一切虫儿的歌唱。 我曾徘徊池边:那池中游鱼,两两三三,交头接耳的过去了;戏水的白鹅,清影在波中浮耀,红掌儿翻向青天。年轻的鱼儿羞躲了;绿衣仙女似的翠鸟儿,嘤然一声,仿佛是报道晨壮来了;白鹭有时飞到堤边静悄悄的站着,恰似一个披蓑的钓叟。 我曾小立断桥:天末彩霞,倒影在池塘之中,一片红花似火。我小立断桥,消磨了几度黯淡的黄昏,痴等新月的东升,惊醒了栖鸭之梦。垂柳倦了,桂花隔院送香,黄橙添盖了颜色,青藤横撑了纤腰,天上的星儿遥遥欲坠。 我曾漫步登楼,郭外的山光,郊外的村庄,遍野的牛羊,浅水湖中,尚有残荷点点,不是残荷,仿佛是落花片片,莫不是荷花又重开了?树叶青青,有如青草之争艳,雁儿阵阵,有如夏云之飞翔,苍烟渺渺,和着轻云袅袅,是谁在那儿嘘气如兰?望不断的天边,也许有蝶儿成双的飞舞,也许有莺儿歌唱,燕子裁衣。 1.本文写的是_______季的景色,用“―――”在文中画出依据。(2分) 2.怎样理解第一自然段的“多谢”一词?(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景状物,有时会通过各种感官的感受来写,从文中第二段找不同角度描写的句子。(3分) (1)嗅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视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听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对景物的描写有动态描写,静态描写,第二自然段的景物都是 () 描写:第三自然段结句作者描写的:“垂柳”、“桂花”、“青藤”本是 ()景物,都写成了 ()态。(3分) 5.文中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请在第五自然段中找出描写的句子,画上“~~~”。(2分) 6.本文用的最多的修辞手法是 ()。(1分) 7.请展开联想和想象,运用恰当的修辞,将“童年”、“风筝”、“天空”扩展成一段文字,描绘一个画面。(7分) 三、习作。 (35 分 ) 要求:1.请把自己的发现写出来,让大家共享发现的快乐。 2.内容不限,要写清发现的内容和过程。 3.题目自拟。
江苏高考用什么卷
江苏省2022年高考采用的是新高考一卷。新高考一卷适用地区还有山东省、福建省、湖北省、江苏省、广东省、湖南省、河北省。新高考一卷二卷都是由教育部依据同一份考试大纲命制的,两份试卷的试题结构基本相同,区别不大。江苏实行3+1+2模式,所谓“3+1+2”模式,“3”指的是语文、数学、英语,每科150分,总分为450分。“1”指的是物理和历史任选一科,总分为100分,按原始分算分。“2”指的是在化学、生物、政治、地理中任选两科,总分为200分,采取等级赋分,也就是按成绩排名赋分。这些科目的总分加起来为750分。高考各地区分别使什么考试卷:一、全国甲卷(原全国Ⅲ卷不变)。地区:云南、广西、贵州、四川、西藏。这五个省份的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均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二、全国乙卷(全国Ⅰ卷、全国Ⅱ卷合并后)。地区:河南、山西、江西、安徽、甘肃、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宁夏、新疆、陕西。全国乙卷的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均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三、新高考Ⅰ卷。地区:广东、福建、江苏、湖南、湖北、河北、山东、浙江。语文、数学、外语三门考试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物理、历史、化学、政治、生物、地理由各省自行命题。其中广东、福建、江苏、湖南、湖北、河北6个省是3+1+2模式的高考省份,山东省、浙江省是综合改革3+3省份。四、新高考Ⅱ卷。地区:辽宁、重庆、海南。语文、数学、外语三门考试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物理、历史、化学、政治、生物、地理由各省自行命题。其中辽宁、重庆两省市是3+1+2省份,海南是综合改革3+3省份。五、自主命题。地区: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这几个地区的考生分别使用其自主命题的试卷,即:北京卷、上海卷、天津卷。
江苏高考用的是什么卷
江苏省2022年高考采用的是新高考一卷。新高考一卷适用地区还有山东省、福建省、湖北省、江苏省、广东省、湖南省、河北省。新高考一卷二卷都是由教育部依据同一份考试大纲命制的,两份试卷的试题结构基本相同,区别不大。江苏实行3+1+2模式,所谓“3+1+2”模式,“3”指的是语文、数学、英语,每科150分,总分为450分。“1”指的是物理和历史任选一科,总分为100分,按原始分算分。“2”指的是在化学、生物、政治、地理中任选两科,总分为200分,采取等级赋分,也就是按成绩排名赋分。这些科目的总分加起来为750分。高考各地区分别使什么考试卷:一、全国甲卷(原全国Ⅲ卷不变)。地区:云南、广西、贵州、四川、西藏。这五个省份的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均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二、全国乙卷(全国Ⅰ卷、全国Ⅱ卷合并后)。地区:河南、山西、江西、安徽、甘肃、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宁夏、新疆、陕西。全国乙卷的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均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三、新高考Ⅰ卷。地区:广东、福建、江苏、湖南、湖北、河北、山东、浙江。语文、数学、外语三门考试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物理、历史、化学、政治、生物、地理由各省自行命题。其中广东、福建、江苏、湖南、湖北、河北6个省是3+1+2模式的高考省份,山东省、浙江省是综合改革3+3省份。四、新高考Ⅱ卷。地区:辽宁、重庆、海南。语文、数学、外语三门考试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物理、历史、化学、政治、生物、地理由各省自行命题。其中辽宁、重庆两省市是3+1+2省份,海南是综合改革3+3省份。五、自主命题。地区: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这几个地区的考生分别使用其自主命题的试卷,即:北京卷、上海卷、天津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