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鹀

时间:2024-11-11 07:00:13编辑:流行君

如何养殖黄蟮

黄鳝的养殖

黄鳝是合鳃目合鳃科黄鳝属的鱼类,又称鳝鱼、尤蛇、蛇鱼、血鳝。

黄鳝生活于水体底层,喜穴居,常在湖沼、河流、塘堰、沟渠及稻田等水底或堤埂处挖穴栖居。黄鳝洞长约为体长的3倍左右,洞内弯曲交叉。每个沿穴一般有两个以上洞穴。洞穴出口常在接近水面处,以便它将头伸出呼吸空气。黄鳝的活动习性是昼伏夜出,即白天静卧洞内,晚上出洞觅食。可根据此习性进行夜间捕捉。黄鳝的鳃呈退化状态,主要依靠表皮和辅助呼吸器官直接从空气中呼吸氧气。因此在氧气含量很低的水中也能正常生活,据此,人工养殖的密度可以加大。黄鳝体表的粘液丰富,只要保持体表潮湿,就不会死亡,因此运输十分方便。

黄鳝的食性以底栖动物性食物为主,如水蚯蚓、螺蚌、蝌蚪、小型鱼虾等。另外也摄食一些腐屑和藻类、瓜菜等。

黄鳝的繁殖习性有许多特殊之处。雌黄鳝生殖腺左右大小不一,右侧发达,左侧退化。一般2龄鱼可达性成熟。黄鳝繁殖最大的特点是有“性逆转”现象。从胚胎期间到第一次性成熟是雌性个体,产卵后的卵巢逐渐变为精巢,第二次性成熟时则排出精子,以后终生为雄性。若以黄鳝的长度来划分,则体长在22厘米以下者全为雌性;36厘米左右,雌雄个体数各占1半;53厘米以上的个体,则全部为雄性。黄鳝的产卵期在4~8月,怀卵量较少,一般为500粒左右。产卵时亲鱼常在其穴居的洞口吐泡沫,卵就产在洞口附近的水生植物根部或石缝间,泡沫有保持鱼卵的作用。受精卵一般8天左右孵出幼鱼,孵出后12天左右,幼鱼可主动游泳、觅食,这期间的幼鱼靠雌雄亲鱼保护,依靠卵黄囊营养。

黄鳝的生长较缓慢,1龄鱼可长至20厘米,2龄鱼长至30厘米,3龄鱼可长至40厘米。人工养殖的黄鳝,其生长速度与饵料充足与否有关,在饵料充足的情况下,一般要比自然界中生长得快。

黄鳝的活动与水温有密切关系,其生长的适宜水温是15~30℃。水温低于10℃时停止摄食,进入冬眠;水温开至15℃以上,开始正常捕食;当水温超过30℃时,钻入洞穴度夏。

一、静水池饲养法

静水池饲养的特点是水体交换量小,池底有泥土供黄鳝打洞或人工设置物体供黄鳝栖息。

饲养池的位置选择应是背风向阳,有良好水源,形状可长方形或椭圆形,大小根据饲养规模而定。池子结构有水泥池和土池两种。水泥池通常有地上式、地下式和半地下式三种,地上式水泥池水温随季节变化较大,对养鳝不利,地下式和半地下式较多采用。土池的建筑要选择土质坚硬的地点,最好在池底和池壁铺一层油毡,并且边角都要铺严,然后在油毡上铺土20厘米(池壁)和10厘米(池底),这样,既可防止池水渗漏,也可防黄鳝打洞逃逸。无论是水泥池还是土池,都要设有良好的进、排水设施,进排水管管径在4~10厘米,池内端口设塑料网或铁丝网防逃。

成鳝池建好后,要注水清池,其目的有两个:一是看它是否漏水;二是利用水吸收清除水泥和三合土中的有害物质。新池注排水3~5次,每次浸泡2~3天,可基本将有害物质清除干净。10天后,在排干水的池底铺放20~30厘米厚的肥泥,肥泥用青草、厩肥、土壤混匀后沤制而成。池底肥泥铺好后,在池中种植水生植物,如水浮莲、水花生、水葫芦等,供鳝池降温和黄鳝隐藏栖息。黄鳝池水深保持10厘米为宜,最多不要超过20厘米。

在鳝苗放养前7天,应对鱼池进行清整消毒,每平方米水面用0.2千克生石灰,均匀泼洒全池。消毒后清洁水灌满全池。在放养时鳝苗运输容器中的水温与鱼池中的水温不能相差过大(3~5℃)。鳝鱼的放养密度根据鳝苗规模大小、饲养管理条件及饲料来源的多少等因素决定。一般在小型鱼池中养黄鳝,以每平方米放养鳝苗2~5千克为好。放养的规模大,数量可相应减少,放养的规模小,数量可相应增加。饲料充足可多放些,饲料不足可少放些。因黄鳝有大吃小互相残杀的习性,因此在放养时要大小规模分池放养。一定要选择体质健壮、无伤无病、规格整齐的鳝苗放养,切忌大小混养。放养的规模最好为每尾鳝苗体重在20克左右,过小过大均不好。在鱼池中高密度养黄鳝也和运输时一样,在放养鳝苗的同时,也要适当放养一些泥鳅,在泥鳅上下窜动时可增加水中溶氧,并可防止黄鳝互相缠绕。

不同生长阶段的黄鳝应投喂不同的饲料,以保证其营养需要。刚孵出4~5天的幼苗,主要投喂水蚤、熟蛋黄、豆浆等,其中以水中培养的活水蚤、活轮虫最佳。因此这时主要应培肥水质,使鱼池中有充足的水蚤和轮虫供鳝苗摄食。如鳝苗放养密度较大,也可另池培育或到自然水域捞取水蚤供鳝苗摄食。以后随着鳝鱼的长大,可逐渐投喂蚯蚓、螺蚌肉等。同时要搭配一些植物性饲料,如麦麸、米饭、瓜果、蔬菜等。饲料中以蚯蚓的饲喂效果最好,每5~6克鲜蚯蚓可增长1克鳝肉。蚯蚓的来源除在野外采集外,还可在房前屋后的垃圾粪堆中饲养繁殖蚯蚓,以供应黄鳝的摄食。投喂饲料要坚持"四定"。黄鳝在自然界生长时,有昼伏夜出的觅食习惯,初养时可在每天傍晚投饲,以后逐渐提早投喂时间,经10天左右的驯养,即可在每日上午9时、下午2时、晚上6时分3次投喂,以保证黄鳝有充足的饵料。每次投喂要根据天气水温及残饵的多少灵活掌握,一般投喂黄鳝总体重的5%。

二、流水养鳝

流水养鳝与常规的土池养鳝相比,具有占地少、放养密度大、生长快、产量高,管理及起捕方便等优点。特别是在具有地热水、工厂余热水的地方,利用温流水饲养黄鳝,更具有良好的效益。

无土流水养鱼池最好建在室内,用水泥砖砌而成。池的面积大小一般为2~5平方米,池壁高50厘米左右,可数个池子串联在一起。每池设有进排水孔(排水孔为上下两个),孔口均用网罩拦好。并在每两排水池之间设总进水渠道和排水渠道。水泥池建好后,将总排水孔关好,然后灌满水浸泡7天以上,消除水泥的浮灰。将水放干后,再灌入清洁水。将下面的排水孔关好,只开上面的排水孔,使池水保持一定的深度并具有微流水。如使用地热水或电厂冷却水,必须根据当时的气温情况进行水温的人工调控,以使黄鳝在适温下良好生长。为了防止鳝种感染疾病,鳝种放养前要用10毫克/升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洗30分钟,消毒后及时将鳝种放入水泥池中。每平方米可放4~5千克。为了使鳝种习惯于人工投饲,可进行"驯饲",即在鳝种放养后2~3天不投饲,使鳝体成为空腹状态。鳝鱼在饥饿情况下,投喂人工饲料的摄食率较高。饲料中动物性和植物性的要适当搭配,也可投喂人工配合颗粒饲料。由于不断有微流水供应,特别是有地热水和余热水的温流水,可供黄鳝常年生长,每公顷年产量可高达15万千克以上。虽然这种养殖法中的水泥池等基础设施投资较大,但由于产量高,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有条件的地区可因地制宜地采用。

三、流水鳝蚓合养

1.建池

选择有常年流水的地方建池。池为水泥池,池面积30、50、80平方米都可以,池壁高80~100厘米,在对角处设进水口和出水口,均装好防逃设备。

2.堆土

在池中堆若干条宽1.5条,厚25厘米的土畦。畦与畦之间距离20厘米,四周与池壁也保持20厘米距离。所堆的土一定要含丰富有机质的壤土,以便于蚯蚓繁殖,黄鳝钻洞和藏身。

3.培养蚯蚓

土堆好后,使池中水深保持5~10厘米,然后每平方米土面积放太平2号蚯蚓种2.5~3千克,并在畦面上铺4~5厘米厚的发酵过的牛粪,让蚯蚓繁殖,以后每3~4天,将上层被蚯蚓吃过的牛粪刮去,每平方米加铺新的发酵过的牛粪4~5千克。这样过14天左右,蚯蚓大量繁殖,即可放入鳝种。

4.放养

放养密度要看鳝种规格而定,以整个池面积计算,每公斤30~40条的,每平方米放4千克;每千克40~50条的,每平方米放3千克。这样从4月养到11月,成活率在90%以上,规格为每千克6~10条。

5.管理

鳝种放入后,池中水深保持10厘米左右,并一直保持微流水。以后每3~4天将畦面牛粪刮去一层,然后每平方米加4~5千克发酵过的新牛粪,保证蚯蚓不断繁殖,供鳝鱼自己在土中取食,不再投饲别的饲料。

这种养殖方法由于水质一直良好,且有优良的活饵料--蚯蚓供黄鳝摄食,因而黄鳝不易发病,生长快,产量高,经济效益好,一般每平方米可产黄鳝14~15千克。


黄鹡鸰的亚种分化

黄鹡鸰(18亚种)序号 中文名 学名 命名人及年代 01黄鹡鸰西欧亚种Motacilla flava flavissimaBlyth,183402黄鹡鸰东北欧亚种Motacilla flava thunbergiBillberg,182803黄鹡鸰指名亚种Motacilla flava flavaLinnaeus,175804黄鹡鸰法国亚种Motacilla flava iberiaeHartert,192105黄鹡鸰意大利亚种Motacilla flava cinereocapillaSavi,183106黄鹡鸰埃及亚种Motacilla flava pygmaeaA. E. Brehm, 185407黄鹡鸰巴尔干亚种Motacilla flava feldeggMichahelles, 183008黄鹡鸰俄罗斯亚种Motacilla flava luteaS. G. Gmelin, 177409黄鹡鸰北方西部亚种Motacilla flava beemaSykes,183210黄鹡鸰天山亚种Motacilla flava melanogriseaHomeyer, 187811黄鹡鸰极北亚种Motacilla flava plexaThayer & Bangs, 191412黄鹡鸰阿拉斯加亚种Motacilla flava tschutschensisJ. F. Gmelin, 178913黄鹡鸰北方东部亚种Motacilla flava angarensisSushkin, 192514黄鹡鸰准葛尔亚种Motacilla flava leucocephalaPrzevalski, 188715黄鹡鸰台湾亚种Motacilla flava taivanaSwinhoe, 186316黄鹡鸰东北亚种Motacilla flava macronyxStresemann, 192017黄鹡鸰堪察加亚种Motacilla flava simillimaHartert, 190518黄鹡鸰中亚亚种Motacilla flava zaissanensisPoliakov, 1911

黄蟮养殖方法。

一、稻田的选择:应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染、排灌自如、旱涝保收,且通风、透光、保水性能好,弱酸性土质的田块。

  二、稻鱼工程建议:①加高加宽加固田埂:一般田埂应大于0.4米宽,并高出田面0.5米以上。田埂夯实不漏水,并在田块排水口用密眼铁丝网罩好;②平整田块:在四周开挖宽、深0.4—0.5米的排水沟,田内再开数条纵横沟,宽、深0.3—0.4米,沟与沟相通,形成“井”字状,沟占稻田面积的8%—10%;③翻耕、暴晒、打碎泥土后,一亩施腐熟发酵的猪、牌哙800—1200公斤作基肥,均匀撒于田块中,3月底4月初,排水沟放50—100公斤鸡粪,注水深0.3米,繁殖大型浮游动物供黄鳝摄食。

  三、水稻栽培要求: 选择高产、优质、耐肥、抗倒伏的水稻品种,株行距20公分×26公分。

  四、鳝种放养: 一般一亩放养30—50克/尾的鳝种800—1000尾,并套养5%的泥鳅。泥鳅上下窜游可增加水中溶氧,也可防止黄鳝相互缠绕,吲养时水温差不要太大,切勿用冷水冲洗鳝种,以防“感冒”。用3%—5%食盐水浸泡鳝种5—10分钟,以杀灭体表病菌及寄生虫。

  五、田间管理:协调好水稻田间管理和养鳝之间的关系,注重养鳝与水稻耕作制度的配合。施农药时,宜施高效低毒农药,防止农药过多直接落入水里。

  六、水质调节: 初期,灌注新水以扶苗活棵;分蘖后期水层加深,控制无效分蘖,也利于黄鳝生长;生长期间,5—7天换水1次,1次换水量20%,并加高水位10公分。115天左右向田中泼洒1次生石灰水,1立方米用生石灰10—15克。在闷热的夏天,应特别注意黄鳝的活动变化,如身体竖直、将头伸出水面,表示水体缺氧,需加注新水增氧。

  七、饲养管理: 初养阶段,可在傍晚投饵,以后逐渐提早投饲时间,经过1—2星期驯化,即可形成1日上午9时、下午2时、傍晚6时的集群摄食习惯。一次投喂根据天气、水温及残饵多少灵活掌握,一般为其体重的5%左右。5—7天投喂一次,投喂量为30%—50%活饵放入排水沟,并搭配一些蔬菜、麦麸等食物性饵料一次不可投喂太多,诉温季节加深水位15公分左右,以利于黄鳝生长。


方法二:
稻田养殖黄鳝,是一种经济效益较高的种养结合生产方式。稻田中丰富的天然饵料及适宜的水质为黄鳝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而黄鳝疏通田泥、捕食害虫,又创造了有利于水稻生长的环境条件。稻田养鳝,一般每亩可收获黄鳝800~1000公斤,增收稻谷30~50公斤。现将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一、稻田建设

养殖黄鳝的稻田面积最好在1亩以内,且水源充足。养殖稻田要建好防逃设施,建造方法是:在稻田周围砌1米多高的单砖墙,并保证水位线以上墙的高度达到0.5米左右,同时用水泥勾缝。这种设施防逃效果好,但造价较高,拆除不便。此外,也可将田埂加宽至1~1.5米,在埂壁及与田底交接处用油毡纸铺垫,上压泥土,这种设施也有较好的防逃作用。养殖者可因地制宜建造防逃设施。另外,每块稻田应沿田埂开一条围沟,并在田中心向外纵横各开1条厢沟,沟宽50厘米,深25~30厘米,围沟与厢沟相通,使每块稻田分成4小块。排水口要用铁丝网或塑料网拦挡,以防黄鳝顺水逃逸。

二、鳝种放养

稻田插秧结束后应及时放养鳝种。放养时要选择无病无伤、规格大小基本一致的个体,以防止互相残食。一般每亩稻田放养平均尾重20克的鳝种1.3~1.5万尾。

三、饵料投喂

喂养黄鳝的主要饲料有小杂鱼、虾、螺、蚌、蚯蚓、蚬肉、蝇蛆、蚕蛹、切碎的禽畜内脏及下脚料,并适当搭配麸皮、豆渣等。在这些饲料中,尤以投喂蚯蚓的效果最佳。投喂时应定时、定量、定位。黄鳝有昼伏夜出的摄食习性,故投饵时间最好安排在下午4~6时。投喂量应灵活掌握,一般一次投喂量为所养黄鳝总体重的2%~3%;天阴、闷热、雷雨前后,或水温高于30℃、低于15℃时,要适当减少投喂量;水温在15~28℃时,是黄鳝旺食旺长的好时机,要及时适当增加投喂量。投饵要设置投饵台,投饵台可浮于沟内某一固定位置上,让黄鳝进入台内摄食。饵料台可用木框和铝线网或尼龙网制成。为解决动物性饲料的不足,可在沟上挂一盏或几盏3~8瓦的黑光灯,灯距水面5厘米,利用灯光引虫落水,让黄鳝吞食;也可用肉骨、腐肉、臭鱼等放在铁丝筐中,吊在沟上,引诱苍蝇产卵生蛆,蛆掉入沟中供黄鳝吞食。

四、日常管理

前期稻田水深应保持在6~10厘米,在水稻拔节之前露田(轻微晒田)1次。从水稻拔节孕穗开始至乳熟期,稻田水深应保持在6厘米,以后灌水与露田交替进行。露田期间围沟和厢沟中水深约15厘米。要经常更换新水,认真检查黄鳝吃食情况和生长发育状况。在水稻施肥和喷洒农药前,应把黄鳝诱至沟内安全水域。此外,要经常检查田埂及进、排水口等处防逃设施,以防黄鳝逃走。

五、疾病防治

1.细菌性皮肤病 5~9月份为流行期。病鳝体表出现大小不一的红斑,呈点状充血发炎,腹部两侧尤为明显;且游动无力,头常伸出水面;病情严重时,表皮呈点状溃烂,并向肌肉延伸而死亡。此时,应及时更换田水并用生石灰清田消毒。对已发病的黄鳝,可按每50公斤黄鳝用磺胺噻唑0.5克与饵料掺拌投喂,每天1次,5~7天为一个疗程。

2.水霉病 多因黄鳝体表受伤后感染所致,肉眼可见病鳝伤处长霉丝。此时,应立即加注新水,并按每立方米水体用小苏打20克加水溶化后全田泼洒,同时用0.2%孔雀石绿溶液全田泼洒,直至病愈。

3.发热病 多因黄鳝饲养密度过大,鳝体表面分泌的粘液在水中积聚发酵,导致水温急剧上升而引起。此时黄鳝相互缠绕,极易造成大量死亡。防治方法是:(1)在田内混养少量泥鳅,通过泥鳅上下窜游防止黄鳝缠绕;(2)立即更换新水;(3)每平方米水面泼洒50毫升7%的硫酸铜溶液。

4.锥体虫病 6~8月份为流行期。病鳝大多呈贫血状,鳝体消瘦,生长不良。防治方法是:(1)用生石灰清田,清除锥体虫的中间宿主蚂蟥(水蛭);(2)用2%~3%的食盐水或0.7ppm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浸洗病鳝10分钟左右,均有疗效。

六、捕捞上市

当黄鳝个体重达60~100克时即可捕捞上市。秋季可用细密网捕捞;晚秋、冬季和早春可从稻田一角开始翻动泥土,挖取黄鳝。不管是网捞还是挖取,都尽量不要让鳝体受伤,以免降低商品价值。

方法三:抛秧稻田的黄鳝养殖技术

黄鳝的人工饲养方法很多,而抛秧稻田养鳝可以获得较好的综合经济效益。养殖方法如下:

一、稻田整理

  选择水源充足、无污染、进排水方便、有机质较多的粘土稻田放养,面积可大可小。沿田
埂开一条宽80厘米、深25~40厘米的小沟。用厚地膜围住田埂的内侧,再糊上5厘米厚的泥巴
(防止老化),或者用高50厘米的水泥瓦衔接围砌,下部插入硬土质部与地面垂直。田埂应高出
水面40厘米以上,防止黄鳝钻洞逃走或跃出稻田。稻田两端安装两个水管,平时用塞子塞住,
供进、排水用。进、排水时,水管应用纱布罩住。整好田后,每亩施复合肥12公斤,有条件的
可多施农家肥作水稻基肥。粗、细耕后,要求田面平整,高低相差不超过3.3厘米。

二、抛秧放鳝

  平地后,气温稳定通过15℃时即可抛秧,每667米2抛2万株左右。过4~5天秧苗返青后,便
可放入鳝种。鳝种可以是自己捕获的,也可以是从市场上购买的小黄鳝。规格要求:每公斤30
~50条。规格过小,成活率低。放养密度:每米2放养10~15条。放养前,用浓度3%~4%的食
盐水浸洗3~5分钟,进行消毒和消除鳝体上的寄生虫。

三、饲养管理

(1)投饵。饲饵以切碎的动物内脏、蚌肉、蝇蛆、蚯蚓和小蝌蚪为主,也可以投入一些糠麸
等植物性饵料。主要投在围沟内。投饵量占黄鳝体重的3%~5%,并随体重的增加而按比例增
加。每10天抽样称量一次。一日量分2~3次投喂。次日捞出吃剩的食物,以免腐烂败坏水质。
晒田和露田期间应减少投饵量。9月份以后可慢慢减少投饵至停止。
(2)鳝病防治。由于稻田饲养密度小,黄鳝的抗病力较强,只要管理得当,几乎不会得病。
发现死鳝及时捞出处理;发现细菌性疾病可用1×10-6的漂白粉液消毒;发现寄生虫病可用
90%晶体敌百虫0.4~0.5×10-6泼洒杀灭。

四、田间管理

(1)水深。主要依水稻生长并兼顾黄鳝的生活习性而定。返青、分蘖期水深保持在6~10厘
米,分蘖末期晒田一次,尔后又保持6~10厘米。孕穗之前轻微晒田一次。蜡熟期,灌水与露田
交替进行,围沟内始终保持水深15厘米以上。
(2)二晚种植。在早稻收割后及时注入深水轻耕。从抛秧到分蘖末期均要保持水深8~10厘
米。可以在围沟内种一些水芋等供黄鳝栖息遮荫,也可以保持流水降低水温。养鳝田杂草很
少,不必使用化学除草剂。
(3)病虫害防治。由于黄鳝能吞食小昆虫,水稻病虫害很少,也可喷洒少量叶蝉散乳剂,防
止稻飞蛾。

五、越冬保护

  晚稻成熟后把水放干,黄鳝潜入泥底后,把稻草扎好盖在上面,这样小鳝不易冻死。此
外,还要采取防鼠灭鼠措施。

元旦、春节时,天然黄鳝钻土冬眠,不易捕获,市场价格最高,可及时翻土捕捉出售。


方法四:

稻田养鱼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三国时代就有稻田养鱼的记载。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稻田养鱼发展很快;现在不仅在山区,而且在平原地区,不仅在南方,甚至在北方都在试验推广。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探索稻田养殖黄鳝,经济效益比养鱼要高得多。对此,作者根据各地的养殖介绍和自身实践经验,将稻田养殖黄鳝技术作些介绍,仅供参考。

发展稻田养殖黄鳝,可发挥稻田的生产潜力,增加黄鳝产量,有利于巩固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经济收入。

(一)养殖意义

1.稻田养鳝前景 目前,全国稻田总面积约5亿亩,如按可养鳝稻田面积3000万亩、每亩产鳝8千克计算,年总产量可达24万吨。稻田养鳝对于增加鳝鱼产量是大有可为的,这种养法不需要投饲,不另占用土地,值得推广。

2.提高稻谷产量 稻田养鳝,不仅可获得一些鳝鱼产品,还有利于稻作,提高水稻产量。据资料报道,养鱼田比对照田稻谷增产5%~15%。其原因如下。

(1)消除敌害:水稻在生产期敌害较多,如稻象鼻虫、稻螟蛉、螟虫、食根金花虫等,它们需要经过水体再到稻棵的茎叶上去危害禾苗,而黄鳝可在它们经过水体时把其吞食消灭。还有稻飞虱、浮尘子等在稻叶上危害的昆虫,一旦被惊吓就会坠入稻田水中,这时也可能成为鳝鱼的美餐,自然就减轻了稻禾的虫害。

(2)消除杂草 :黄鳝在稻田生活,有时也会吃掉草芽和草籽,有助于稻田除去杂草,这样还可节省劳力。

(3)起到增肥作用:鳝鱼把稻田中来回不断地串动觅食,翻动泥土,使田土疏松、田肥分解,同时也可促进稻禾的分蘖和根系发育。

(二)稻田养鳝的条件

养鳝鱼的稻田要具备一些条件:水源和土质要良好,保证待养鳝鱼不会缺少;在雨季中不会被大水淹没;有机肥料充足;还要选择耐肥、茎肥壮、不易倒伏的早熟水稻品种。

(三)养鳝稻田准备

稻田养殖黄鳝所要求的设施条件不高,最重要的是防逃;其次是为鳝鱼在田中生活得舒适、安全创造必要的条件。最好选择待早熟稻田。待稻谷收割后,建池养鳝。每年种稻一季,养鳝一季。

1.鳝池建设 建造鳝池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在稻田四周用砖砌并用水泥抹面成1~1.2米的池埂,在池埂底面20厘米处,建一个进水口和出水口。在不栽稻的地方,用石头和水泥做成高低不平的底面,并填加上10厘米厚含有丰富有机物的肥沃泥土,土面上注入15~20厘米深的新水。这种建造方式防逃效果最好,但造价高,拆除不便。另一种方法是把田埂加至2米宽,在埂的外围加60厘米的土墙(注意不能有缝),防逃效果较好,造价低廉;进出水口要用混凝土拦上铁丝网,在田中均匀挖些鳝沟、鳝溜,深0.5~1米,面积占稻田5%~10%,供投喂和活动用。

2.鳝种放养 秧苗栽完后即可放养鳝种。鳝种必须选择 无病无伤个体,以笼诱捕,规格在10~30厘米长的鳝种为佳。放养量每亩为150~200千克,约1.3万尾。放养时大小分开,同田黄鳝个体最小体长不得小于最大者到肛门的长度,以免相互残杀。另外,还可增放30~50千克泥鳅,有助于鳝鱼生长。

3.合理投饲 鳝种投放后,需要精心细致地喂养。不鳝鱼在晚上8~9时出外活动和寻找食物,大黄鳝喜在夜间12时左右外出活动和摄食,因此喂食时间最好选择在夜间,夜间气温低且气压低时饲料可少投;天晴且气温在25℃左右时多投。投喂量以第二天清早不留残饲为准,一般占鳝鱼体重的3%~55,要确保黄鳝吃饱。为了节约精饲料并达到给黄鳝加餐的目的,可以给鳝鱼补充一些动物性饲料;可在鳝池上方安置荧光灯,不仅可观察黄鳝活动情况,还可诱来飞蛾,起到增加黄鳝动物性饲料的作用。

4.日常管理 黄鳝怕污水、握热、互相间易于残杀,应该在鳝池里用砖或石头垒起数个不窝、小孔,给黄鳝创造类似于自然的生活环境。还可在池的水面上放养适量的浮萍、水葫芦或在池边栽植一些水花生给黄鳝避暑。我国南方夏季气温高时,因稻田水浅,水温的变化幅度较大,尤其在7~8月间,天气最炎热,田中水温高达39℃左右。这时,即使用了鳝沟、鳝溜,这样高的水温对鳝鱼的正常生活还是有一定影响的。如果能在鳝溜上方用稻草等物搭一个凉棚是有好处的;也可栽些丝瓜,让其遮阳,起到降温作用。为了保持也水爽活,还要经常更换池水。鳝鱼喜欢在暴风雨期间逃跑,故要勤检查防逃设备,做好防逃工作。要勤检查吃食、生长、活动、病害等情况。防治水稻病虫害要选择高效低毒农药,喷头向上对准叶面喷施,还可采取加高水位至6~8厘米的措施,以降低药物浓度;也可降低水位,只在鳝沟、鳝溜留一些水,防止农药对黄鳝的影响,待2~3天后再恢复水位。根据黄鳝规格大小,分池喂养,以防大吃小。在生产季节(4~9月份),每亩稻田内投喂氯霉素28片,红霉素28片,金霉素眼膏4~7支,预防黄鳝和泥鳅的水肿、头大、出血等疾病。使用时,3种药物可交替循环使用,每10~15天施用1次。其方法:先将药物用水浸泡几分钟,再用棍棒搅拌均匀后,直接拌入饲料,均匀撒入稻田即可。

(四)收获和经济效益分析

1.鳝鱼捕获 捕鳝有两种方法,即带水捕获和干池捕获。

(1)带水捕获:捕鳝前先疏浚鳝和鳝溜,使水流通顺。捕鳝时,于夜深人静时慢慢排水,等天亮时排干,使黄鳝集中在鳝沟或鳝溜,便于用抄网捕捞。

(2)干田捕获:黄鳝最佳销售时期是元旦、春节,如果计划在稻谷收割后转为冬闲田继续饲养或囤养,可于11月中上旬把田水放干,让黄鳝入泥冬眠,田面盖干草防冻,但要保持一定湿润性,捕捞时人工挖捕,陆续上市。

2.产量与效益分析 稻田养鳝放种时是鳝鱼价格一年中最低的时期,而捕捉销售时正逢一年中鳝鱼价格最高时期,效益特别可观。一般每亩产成鳝400千克,泥鳅80千克,产稻谷500千克,每亩总产值可达8800元左右,是单纯种植粮食的数倍,再除去苗种、饲料等成本4000元左右,亩年纯收入4800元左右,值得推广.

以上资料不能满足,可以到传道网查询更多资料


上一篇:贝爷吃虫子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