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代表剧目
黄梅戏的代表剧目有《天仙配》《女驸马》《孟丽君》《夫妻观灯》《打猪草》等。1、《天仙配》《天仙配》又名《七仙女下凡》《董永卖身》,是黄梅戏早期积累的“三十六大本”之一、黄梅戏的保留剧目之一,是首部以电影方式出现的黄梅戏,讲述七仙女不顾天规,私自下凡与董永结为伉俪,憧憬美好生活,最终被玉帝生生拆散了的爱情故事。2、《女驸马》黄梅戏代表作《女驸马》是一部极富传奇色彩的古装戏,说的是湖北襄阳道台之女冯素贞冒死救夫,经历了种种曲折,终于如愿以偿,成就了美满姻缘的故事。3、《孟丽君》孟丽君是清代杭州才女陈端生(1751年—约1796年)长篇弹词《再生缘》笔下的女主人的名字。陈端生的原著《再生缘》是行文潇洒、语言风趣、风采卓绝的一部传奇弹词,也是祖国五千年光辉灿烂文化中的光辉典籍,与古典名著《红楼梦》并称“南缘北梦”,遗憾的却是一部未完之作。4、《夫妻观灯》黄梅戏的经典之作,正月十五,家住安庆怀宁大桥头镇的王小六夫妻和众邻居上街看花灯,只见人山人海,花灯各异,热闹非凡,在看灯的过程中发生了有趣的小插曲,整个戏欢歌载舞,表现了农民在丰收后的喜悦心情和生活情趣。5、《打猪草》打猪草安庆黄梅戏的小戏,也是黄梅戏的经典之作. 打猪草说的就是一个农村男孩与一个女孩因打草损坏了农作物产生矛盾,通过对歌化解矛盾的故事。其中的郎对花,姐对花,一对对到田埂下……早已成了流行歌曲。图为严凤英主演的《打猪草》。黄梅戏: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也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地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团体,受到广泛的欢迎。黄梅戏是由山歌、秧歌、茶歌、采茶灯、花鼓调,先于农村,后入城市,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一个剧种。吸收了汉剧、楚剧、高腔、采茶戏、京剧等众多剧种的因素,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点。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一曲《天仙配》让黄梅戏流行于大江南北,在海外亦有较高的声誉。
黄梅戏代表演员和流派
黄梅戏比较着名的演员有严凤英、王少舫、潘璟琍、黄宗毅,黄梅戏是没有规定流派的划分的,黄梅戏的演员演唱风格大同小异,所以一般是区分不出来流派的。
严凤英的唱腔和表演方面有很多新的创造,对黄梅戏的发展做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打猪草》中的陶金花、《天仙配》中的七仙女、《女驸马》中的冯素贞、《牛郎织女》中的织女,其表演风格自成一家,世称严派。
王少舫是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0年,才正式改唱黄梅戏,与严凤英合演《天仙配》中《路遇》一折,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有《梁山伯与祝英台》、《宝莲灯》、《白蛇传》、《天仙配》、《女驸马》、《韩宝英》、《无事生非》等。
潘璟琍的演绎十分有地方乡土风味,嗓音十分纯正,音域也比较宽广,代表作有《春香闹学》、《女驸马》。
黄宗毅和孙怀仁与着名艺术家严凤英一道参加了电影《牛郎织女》的拍摄,在数十部戏中成功地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还有张云风、黄新德、马兰、陈小芳、张辉、吴琼、杨俊、吴亚玲等很多黄梅戏比较著名的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