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家长工作PPT
育儿园家长工作是指幼儿教师主动的以多种形式与幼儿家长保持经常联系,向家长宣传、介绍科学育儿的知识、方法、指导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进行科学的家庭教育,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幼儿园教育》上曾有一句这样说:“忽略了一个家长,就等于放弃了一个孩子的教育。”家长,对于幼儿园来说是一个特殊而且庞大的群体。虽然幼儿园是面向幼儿,以幼儿为主题的教育单位、但是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如果少了家园共育这一步,那我们的工作就很难开展。而且对幼儿的教育也不能持续下去,家长群体的庞大是显而易见的,一个孩子最少有两个家长,有的甚至加上祖父母等非直系亲属,所以也可以看出家长资源是丰富的。如果我们善于利用家长资源,那么,不但幼儿的家园共育工作会做得很出色,而且也可以帮助来解决很多棘手的问题。 那么该如何做好幼儿园家长工作,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用真诚去感动家长。 想和家长联络感情,首先就应该用自己的真诚去感动家长。这样既可以让家长觉得老师亲切、好交往,还可以让家长放心地把孩子交给你。在以后的交流中也愿意主动告诉你一些孩子在家的表现。早晨当家长迎着阳光站在教室门口时,看见笑容可掬的老师们,听到老师与孩子亲切的问候,也许家长的好心情从此就开始了。他们会觉得孩子在幼儿园就像在家一样,他们放心。下午,当工作了一天的家长来接孩子时老师微笑对他说:“您的孩子真棒,今天学会了自己吃饭。”也许他的劳累立刻减轻了。当家长有事耽误了接孩子时,面对心急如焚、满脸歉意的家长,老师依旧微笑着说:“没关系的,您别急。” 幼儿在幼儿园难免会发生碰、摔、撞,无论怎样,事情是大是小,只要是幼儿受伤的,幼儿园都应该向家长如实的交代事情的经过,不得隐瞒。也许只是一件很容易很简单的事,可将小事化无,但由于园放的隐瞒,将会使事情变得更加棘手。前段时间,我园小小班发生了一件事,一幼儿在玩的时候不小心摔倒了,当时嘴里就流血了,老师就让该幼儿喝了口水,溯了溯口,然后在没注意该幼儿的反应,在离园的时候也没想家长提起,正好是星期五发生的事,到周末,家长发现有儿的脸肿了,便带幼儿去医院检查,结果伤口发炎了,摔破的地方缝了五针。虽然伤口在里面,但是会影响到该幼儿的嘴部张力。试想如果哪天老师给家长说说、带回家多注意孩子的反应,也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了。因此,幼儿园要如实向家长交代事情的经过,不得隐瞒。
怎样做一个合格家长.ppt
一、榜样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几乎所有的家长都要求自己的子女学习好,样样出色,但往往容易忽视自身素质的提高。现在,社会进步迅速,新生事物不断涌现,如果家长忽视了学习,就会与子女拉开距离(俗称“代沟”)。我认为:要求子女做到的,家长首先应该做到。试想一下,子女正在家中埋头苦读,而家长却忙于“修长城”、“斗地主”、神吹乱侃,作子女的会有何感想?这倒不是说,家长不能忙玩,但一定要注意时机和方式。 二、赞赏 “称赞人是一种美德”,但实际生活中往往很难做到。子女未能考好,我们会发脾气,说一些过分的言语。其实,子女又何尝不想做的更好呢?我们应该对孩子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及时肯定孩子的每一点进步,注意方式方法,多鼓励,少批评,加以正确引导,孩子的进步可能会更快。重要的一点是不要把分数作为评价孩子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 三、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做家长的要善于发现子女的兴趣所在,再加以正确的引导,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让孩子做他感兴趣的事,让孩子在做事中培养起兴趣来。 四、共同点 现在,子女接受新生事物的方式比我们做孩子时要广泛的多。电脑网络、电视广播等媒体都是传播的工具,信息量大,孩子受到的诱惑也多。我们做家长的要及时了解孩子的想法,掌握孩子的动向。同时我们要知道,有时孩子也可能是我们的老师,因为他们不仅是我们自己的孩子,他们同时也是时代背景下的青少年。我们完全可以和孩子成为朋友,拥有共同关注、共同探讨的话题,避免简单地说教。通过交朋友,我们了解其所思所想,也便于我们及时调整教育方法和重心。让我们的孩子比我们更优秀吧!
家庭教育中家长应怎么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首先,家长要以身作则,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做事前制定详细计划的习惯、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坚持不懈的习惯、自我约束的习惯等等,当孩子养成了良好习惯后就会自觉主动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成绩自然也会有所进步,这对孩子以后的发展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其次,家长在家也要主动学习,多读书多学习新的技能等等,千万不要回家后就什么都不管不顾,把时间和精力都耗在刷手机打游戏上面。孩子的模仿能力特别强,你的行为习惯自然而然也会对他产生影响;反之,如果你主动学习的话,也会潜移默化中督促他学习进步。另外,家长一定要与孩子做好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及学习情况,多鼓励多支持,让孩子时刻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爱,给他们学习的动力。
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家长应该怎么做
好习惯将使孩子受益一生
关于习惯,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墨子最有名的思想就是“束丝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固染不可不慎也。”的确,孩子生下来就像一束白丝,父母把它染成黑的就是黑的,染成黄的就是黄的,所以说染丝不可不谨慎,对孩子的教育也是这样,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一个人一旦养成良好的习惯,其学习、生活和工作效率便会大大提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养成了习惯,则无须花费时间考虑,无须高度集中注者力就能顺利完成一系列活动,既节省精力又能提高功效。
(2)养成了习惯,人的动作会更加协调、准确。人就可以得心应手地从事某些复杂、难度高的动作。
(3)人的动作习惯一旦形成,就会长久地保存下来。换句话说就是,习惯能使人的行为能力得到贮存。当需要时,潜意识马上就会唤醒那些中断了的行为习惯,肢体感官随即也能按定势做出相应的反应。所以,恢复过去的某些行为,要比当初学这些行为快得多。
习惯是在人的生活、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可以培养的父母要想使自己的孩子更出色,就得从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入手。
那么,父母应如何科学地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呢?专家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明确要求,严格执行
对孩子行为习惯的要求,父母应交代得详细明确,让孩子清楚明白,决不能含含糊糊,使孩子看不见摸不着,不知从何人手做。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孩子了解清楚明确的基础上,就应严格实施。父母决不能只提要求,在行动上却不加以督促。不严格要求孩子,遇到困难就放任孩子打退堂鼓,非但不能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反而会加重孩子的惰性,使孩子变得散漫任性。因为在好习惯形成过程中,常常有相反力量在作祟。如拾金不昧等,只要有一回因私心杂念夺去了孩子对好品德的追求,重新做起来就会变得困难了。所以,对孩子的要求一旦提出,就应严格施行,毫不退让,更不能轻易改变。这样,才有助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
2.孩子有了好的表现要及时鼓励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斯曾说过:“人性最深层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赞赏。”著名作家马克·吐温也曾深有体会地说:“靠一个美好的赞扬我能多活上两个月。”谁都希望得到别人对自己优点和长处的赞赏,天真烂漫的孩子尤其是这样。因此,父母要抓住适当的时机,对孩子多加赞赏。父母鼓励孩子的方法有很多,对孩子来说,父母一句赞赏的语言,一个信任的神态可能都是不小的鼓励。父母鼓励孩子的机会也很多,孩子自己动手叠被、整理衣物时,父母可以对孩子说:“宝贝,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真是好样的!”孩子为他人、为社会做了好事时,父母可以对孩子说:“关心他人助人为乐是一种了不起的行为,爸妈为你感到自豪!”孩子在学习或生活上遇到了困难、打击却不灰心,父母可以对孩子说:“困难是暂时的,爸妈相信,只要你不向困难低头,就一定会成功!”等等。
3.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每一位年轻父母生下孩子的时候,都会感到无限的欣慰,全家人感到莫大的幸福,因为孩子会给家庭带来幸福、欢乐,使家庭生活大放光彩。沉浸在欢乐之中的父母,没有不想把孩子教育好的,然而由于教育方法不得当或者其他方面的原因,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这份光彩很快就会消失,代之而来的则是无限的烦恼、痛苦和悲伤,甚至是社会的灾难。作为父母,要自觉学习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特别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和矫正不良习惯的能力。
4.防微杜渐,及时矫正孩子的不良习惯
对于孩子的行为,父母不能听之任之。父母一定要把孩子的坏习惯消灭于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否则“小洞不补,大洞吃苦”,等到孩子的坏习惯发展到违法犯罪的行为时,就为时已晚了。父母应让孩子明白“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道理。对孩子身上已经出现的不良行为习惯,父母一定要帮助孩子及时矫正。
5.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必须经过长期的训练。虽然美国有专家研究发现,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但这21天是个平均数,养成的习惯不一样,每一个人的认真程度不一样刻苦程度不一样,所用的时间也肯定不一样。
虽然我们无法确定让孩子养成一个习惯究竟需要多长时间但可以肯定的是,所用的时间越长,孩子的习惯就会越牢固。所以,对于孩子每一个习惯的培养,父母都应做好心理准备,"时间坚持。这对父母来说是十分艰巨的任务,但为了孩子的终生幸福,广大父母要不怕反复,要持之以恒。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用科法养子好的习惯,才能使孩子的智力得到更有效地发挥。
马可以说,一个好的习惯将使孩子受益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