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贞的成语坚贞的成语是什么
坚贞的成语有:缩屋称贞,玉洁松贞,坚贞不屈。 坚贞的成语有:贞风亮节,贞元会合,贞松劲柏。2:拼音是、jiān zhēn。3:结构是、坚(上下结构)贞(上下结构)。4:注音是、ㄐ一ㄢㄓㄣ。5:词性是、形容词。坚贞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坚贞jiānzhēn。(1)不改变节操。二、引证解释⒈谓节操坚定不变。引《后汉书·王龚传》:“王公束_厉节,敦乐_文,不求苟得,不为苟行,但以坚贞之操,违俗失众,横为谗佞所构毁。”唐韦应物《睢阳感怀》诗:“甘从锋刃毙,莫夺坚贞志。”邹韬奋《痛悼子桂同事》:“为国家民族努力,使我们坚贞伟大的伙伴的精神永远不死。”⒉谓质地坚硬纯正,经久不变。引《晋书·王祥传》:“西芒上土自坚贞,勿用甓石,勿起坟陇。”唐聂夷中《客有追叹后时者作诗勉之》:“荆山产美玉,石石皆坚贞。”清钱泳《履园丛话·阅古·汉长安铜尺》:“铜尺一,今藏嘉定瞿木夫通守家,铜质坚贞,青_可爱。”三、国语词典节操坚定不变。四、网络解释坚贞第一种指的是在遇到困难、挫折、磨难时,依然坚持着自己为人处世的情操,不为邪恶势力挫败。(成语如:坚贞不屈。)关于坚贞的近义词坚毅刚毅坚定坚韧坚忍坚强关于坚贞的反义词软弱背叛守节关于坚贞的诗词《博陆侯·栋梁徒自保坚贞》《蛾眉七绝·固封盐米困坚贞》《黄杨林诗·黄杨性坚贞》关于坚贞的诗句终古保坚贞坚贞自中心保此坚贞傲雪霜关于坚贞的词语忠贞不屈贞高绝俗七贞九烈坚贞不渝贞风亮节玉洁松贞三贞五烈贞元会合缩屋称贞贞松劲柏关于坚贞的造句1、他被敌人囚禁十几年,但坚贞不屈,真是匹夫不可夺志。2、任凭敌人怎么侮蔑,他都坚贞不屈。3、如果双方的感情是坚贞不渝的,又何必执著于朝夕相守。4、她对他的许诺坚贞不渝。5、多少次,我用尽气力也无法拿得稳这块轻柔的方巾。意洞,这何尝是一封信,这是你的血与泪,是你不舍的情怀,是你坚贞执着的信念,一字一句,见证了你的柔软与倔强,见证了你的壮志与豪情,见证了你的追求与进步,见证了你舍身救国的决心。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坚贞的详细信息
贞坚的成语贞坚的成语是什么
贞坚的成语有:坚贞不渝,贞风亮节,贞元会合。 贞坚的成语有:贞元会合,缩屋称贞,玉洁松贞。2:拼音是、zhēn jiān。3:结构是、贞(上下结构)坚(上下结构)。4:注音是、ㄓㄣㄐ一ㄢ。贞坚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坚贞不移。坚硬强劲。借指坚硬强劲之物。二、引证解释⒈坚贞不移。引南朝宋谢灵运《过始宁墅》诗:“_磷谢清旷,疲__贞坚。”唐李白《雪谗诗赠友人》:“哀哉悲夫,谁察予之贞坚。”清周_《寄彭仲谋兼柬令弟羡门》诗:“文人更相轻,此事古已然。况今衰薄日趋下,谁从屠钓推贞坚。”⒉坚硬强劲。引唐刘长卿《题曲阿三昧王佛殿前孤石》诗:“迥出_峰当殿前,雪山灵_惭贞坚。”章炳麟《又致汪康年书》:“松柏非遇霜雪,不能贞坚。”⒊借指坚硬强劲之物。引唐权德舆《拜昭陵过咸阳墅》诗:“顷岁辱明命,铭勋_贞坚。”唐方干《题新竹》诗:“青苔_破植贞坚,细碧竿排_眼鲜。”三、网络解释贞坚贞坚的释义是坚贞不移,出自《过始宁墅》关于贞坚的诗词《题新竹·青苔_破植贞坚》关于贞坚的诗句青苔_破植贞坚屠钓采贞坚每於勤苦见贞坚关于贞坚的词语七贞九烈贞元会合坚贞不渝坚贞不屈玉洁松贞松贞玉刚贞夫烈妇三贞五烈贞风亮节三贞九烈点此查看更多关于贞坚的详细信息
徐有贞 是明朝做什么的 为什么很多人都讨厌他 (当时的人)
徐有贞(1407~1472)初名珵(chéng),字元玉,号天全,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祝允明外祖父。宣德八年进士,授翰林编修。因谋划英宗复位,封武功伯兼华盖殿大学士,掌文渊阁事。后诬告杀害于谦、王文等,独揽大权。因与石亨、曹吉祥相恶,出任广东参政。后为石亨等诬陷,诏徙金齿(今云南保山)为民。亨败,得放归。成化初,复官无望,遂浪迹山水间。书法古雅雄健,山水清劲不凡,撰有《武功集》。
徐有贞(1407年6月16日—1472年8月19日),汉族,生于明成祖永乐五年五月十一日(1407年6月16日),卒于宪宗成化八年七月十五日(1472年8月19日),年六十六岁。宣德八年(1433)登进士第,选庶吉士,授编修。他身材短小精悍,多智数,喜功名,凡天文、地理、兵法、水利、阴阳、方术之书,无不研究。英宗正统二年(1437)进为侍讲。正统七年(1442)疏陈兵政五事(便是其著名的《武功集》),帝善之而不能用。
正统十四年(1449),历史上发生了著名的“土木之役”事件,郕王(即后来的代宗)面对也先的威胁召集大臣商议对策,徐珵根据星象变化,别出心裁地建议将都城南迁,这一荒诞不稽的建议,遭到群臣的讥笑和反对。徐珵的名声大坏,致使多年未得晋升。懊丧之余,他转而大肆奉承阁臣陈循,又通过收买于谦的门生,求于谦为他在代宗面前美言和推荐,意欲担任国子监祭酒,代宗听说是徐埕,便鄙夷地说:“就是那个建议南迁的徐珵吗?此人心术不正,任国字监祭酒之职岂不败坏了诸生的心术!”后来,徐珵在陈循的劝说下,将名字改为徐有贞。
景泰三年(1452),徐有贞升为右谕德。当时,黄河在沙湾一段决口已有7年,一直治理不好。群臣一致推荐徐有贞治河。于是,他被擢为左佥都御史,负责治河大计。经过对实地详细的勘察,他提出了置水闸、开支
徐有贞书法
徐有贞书法(7张)
流、疏通运河三条措施,并积极组织大量民工,亲自督率工程建设,终于消除了水患。徐有贞因治河有功,被进为左副都御史。
徐有贞在明朝的历史中很有名吗?有什么功绩和历史事件吗?
明朝有位叫做徐有贞原名徐珵的人,是明英宗睿皇帝朱祁镇当政朝代的人。据记载,徐有贞对天文、地理、兵法、阴阳、方术、水利等各个领域都有研究属于博学多才的百科全书型人才。刚刚开始出道的时候需要真也和其他文人一样,通过对皇帝提出一些建议来博取功名。他向皇帝上书但是他提出的关于军事和政治的几条建议,都没有被皇帝采用反而后来改变战术,凭借自己对关心术的研究,反而崭露头角。徐有贞正统十四年,“萤祸入南斗”,徐珵对这一事件的解读是:这是兵祸的前兆。他就带着老婆孩子往南方老家方向跑,没想到正在此时,蒙古瓦剌部刚好来犯,明英宗要御驾亲征。徐珵就指着天象说这一次出兵必败,而且皇帝回不来。没想到土木堡一战明军大败明英宗果然被俘虏。之后徐珵叫在朝廷里出了名,名声大噪在朝廷当中也有了一定的发言权。不久之后蒙古的野心部落也开始来劲饭。这个时候国子监就召集了就找徐晨来商量对策。徐珵觉得这是一次自己能够表现的一个机会,然后就一副泰然自若的样子,说自己夜观星象,只有将都城南迁才可以避免这一次祸端。但是这句话一说出来就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于谦说:“沿南迁者,可斩也。” 从此以后,徐珵的名声就变坏了很多年都没有升迁。在这种状况之下他又开始找人周旋,徐珵发现有两个人对他的命运前途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一个是于谦,一个是内阁大臣陈循。于是他就开始酝酿讨好这两个人的方法。陈循很好解决,徐珵一下子就把他拿下了。但是对于刚正不阿的于谦徐珵还是有一点害怕的。于是他就选择先去讨好于谦的。门下的是人让这些人替他去游说于谦。在他的努力之下,于谦也终于为他说话了。但是,明代宗一听徐珵的名字就想到了他曾经建议南迁的事情对他十分的反感。可是徐珵却将这件事情记在于谦头上,他认为于谦没有替他说好话,记恨上了于谦。徐珵也知道自己的名声太臭,所以他将自己的名字改为徐有贞。改名之后,果然他的仕途一帆风顺起来。不断升官,最后又助明英宗复辟有功被授予华盖殿大学士。于谦是一直反对明英宗复辟的人。明英宗复辟成功之后于谦成为了他最大的敌人。再加上徐有贞的谗言,很快于谦就被关进大牢,没过多久就被斩杀。于谦一死徐有贞原形毕露,不断的把处明代宗一朝的官员罢黜。同时对一起谋划复辟的石亨也是处处看着不顺眼。但石亨也不是随便可以欺负的人,他利用徐有贞的文章“攒禹成功”,说徐有贞将自己比作大禹,还想要封地,有造反之心。结果皇帝想要杀掉徐有贞。但是准备砍头之前突然狂风大作,暴雨连连,石亨家也遭了大水。古人认为这是不祥之兆,所以徐有贞只能发配云南。一年之后,时亨也被砍了头。徐有贞回乡闲居,他还想继续投机当官,可惜一直不被重用了。没过多久他就病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