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孤儿中的人物有哪些
1、赵盾即赵宣子,嬴姓,赵氏,名盾,谥号“宣”,时人尊称其赵孟或宣孟。春秋中前期晋国卿大夫,赵衰之子,杰出的政治家、战略指挥家。晋文公之后,晋国出现的第一位权臣,集军政大权于一身,担任执政,号称正卿,法治晋国。是赵氏孤儿赵武的祖父。2、赵武嬴姓赵氏,名武(春秋战国时期用氏不用姓,嬴只是部落名称和称号,所以不叫嬴武)。谥号一个“文”字,后人尊称他为“赵孟”,史书称他为赵文子,是赵盾的孙子,赵朔的儿子,晋文公的外曾孙。春秋中期晋国的六卿之一,赵氏的宗主,赵氏复兴的奠基人,后来提升担任晋国正卿,执掌晋国的国政,力主和睦诸侯,终于促成晋国和楚国的“弭兵之盟”。3、赵鞅春秋时期晋国赵氏的领袖,原名赵鞅,又名志父,亦称赵孟。《赵氏孤儿》中的孤儿赵武之孙。晋昭公时,公族弱,大夫势力强,赵简子为大夫,专国事,致力于改革,为后世魏文侯李悝变法、秦孝公商鞅变法和赵武灵王改革首开先河。4、赵襄子名无恤,春秋末期晋国政治家,与其父赵简子并称简襄之烈。在位期间打败了强大的智伯,奠定了三家分晋的基础。5、赵雍即赵武灵王,战国时赵国的第六位国君,改革赵军传统装束,实行“胡服骑射”,提高了赵军战斗力,使赵国成为战国后期一度能与秦国抗衡的军事强国。
《赵氏孤儿》的孤儿是谁?
《赵氏孤儿》的孤儿是赵朔妻子的儿子,名为赵武。剧叙春秋晋灵公时,大将军屠岸贾专权,将上将军赵盾全家三百余口杀害,只将赵盾之子赵朔妻禁锢。赵妻生下遗腹子赵武,被赵朔门客程婴冒险救出。为救护孤儿,赵朔妻自杀,守门将军韩厥放走程婴和孤儿,亦自杀灭口。屠岸贾为搜寻孤儿,通令全国,如三日内无人献出赵氏孤儿,则将全国同岁婴儿一律杀死。程婴有子与孤儿同岁,即与公孙杵臼商议,将自己的儿子假充孤儿,送到公孙家,然后向屠岸贾告密。结果,程婴之子被杀,公孙杵臼自杀。屠岸贾反将赵氏孤儿收为义子。20年后,孤儿长大,程婴画图说明赵家被害真相,孤儿立誓报仇雪恨。《赵氏孤儿》的文学价值该剧取材史籍,兼采传说,突出颂扬为正义而前仆后继地献身、献子的牺牲精神。全剧戏剧冲突尖锐激烈,情节曲折感人,曲词沉郁苍劲。王国维《宋元戏曲考》将它和关汉卿之《窦娥冤》并称为“最具有悲剧之性质者”,“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此剧在18世纪即流传入欧洲,被译为英、俄、德、法等国文字。法国著名文学家伏尔泰、德国大诗人歌德,都曾改编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