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剧作家易卜生被称为欧洲现代戏剧之父他的现实主义戏剧堪称典范其主要作品
亨利克·易卜生(Henrik Ibsen,1828–1906年),挪威戏剧家。他对写作主题的选择和创新的写作技巧和结构处理都使他成为了近代戏剧的先锋。易卜生为审视社会和心理问题方面提供了新的激发性方法,还摆脱了19世纪的写作传统,开始使用口语化散文体进行写作。曾长期担任剧院编导,1864年丹麦和普鲁士战争爆发后长期侨居罗马等地。亨利克·易卜生1850年,易卜生前往首都克里斯蒂安尼亚(今奥斯陆)参加医科大学入学考试,因 希腊文、 数学和拉丁口语成绩不佳,未被录取。在席卷欧洲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洪流的激荡下,易卜生结交了文艺界的一些有进步思想倾向的朋友,积极地为《工人协会报》等刊物撰稿,参加了挪威社会主义者马尔库斯.特兰内所领导的工 人运动,并和两位朋友合作,出版讽刺周刊《安德里马纳》。他还以《觉醒吧,斯堪的纳维亚人》为题,写了一组十四行诗,号召挪威和瑞典共同出兵支援丹麦,抗击普鲁士侵略者。他在第一部历史剧《卡提利那》(1850)中,一翻旧案,把罗马历史上的“叛徒”写成一个为维护公民自由而斗争的优秀人物,剧本既反映了1848年的革命,也表现了他个人的反抗精神。这个剧本由他的一位朋友集资出版。1851年秋,他为卑尔根剧院创作了一首序曲,得到剧院创办人、著名小提琴手奥莱.布尔的赏识,被聘为寄宿剧作家,兼任编导,约定每年创作一部新剧本。1852年,他奉派去丹麦和德国各地剧院参观。他在卑尔根剧院创作的剧本有《仲夏之夜》(1853)、《勇士之墓》(1854)、《埃斯特罗的英格夫人》(1855)、《索尔豪格的宴会》(1856)和《奥拉夫.利列克朗》(1857)。这期间易卜生参加编导的剧本不少于145部。他在戏剧创作方面的实践经验,可以和莎士比亚、莫里哀媲美。1857年,易卜生转到首都剧院担任编导。翌年和苏姗娜.托雷森结婚。1862年,剧院破产,他不得不借债度日,但仍孜孜不倦地进行创作。他在这所剧院先后写 出了《海尔格兰的海盗》(1858)、《爱的喜剧》(1862)《觊觎王位的人》(1863)等剧本。提倡自由恋爱、反对旧式婚姻的《爱的喜剧》,遭到社会上保守势力的恶毒攻击,他为此感到痛心。同时,1864年丹麦和普鲁士之间的战争,引起他对整个半岛的独立前途的忧虑。于是他决定出国远行。就在这一年,他离开挪威到意大利;瓢泊异乡,疟疾缠身,又有家室之累,使他债台高筑,生活极为窘迫。他怀着绝望的心情写了一部诗剧《布兰德》(1866),这是他旅居国外的第一个创作成果。以后又写了《彼尔.英特》(旧译《彼尔.京特》,1867)。这两部剧本都表现了“个人精神反叛”的主题。通过《布兰德》,他谴责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现实,痛斥宗教道德,并提出了他自己的道德理想,愤激地鼓吹精神上的极端个人主义,表现出不妥协的精神:“或者得到一切或者一无所有。”1864年以后的27年间,易卜生一直侨居在罗马、德累斯顿、慕尼黑等地。1873年,他写了《皇帝与加利利人》,在剧中提出了沟通情绪和精神的“第三境界”的概念。1874和1885年,他曾两度回挪威作短暂的逗留。《玩偶之家》(1879),又译《娜拉》或《傀儡家庭》。亨利克·易卜生女主人公娜拉伪造父亲的签字向人借钱,为丈夫海尔茂医病。丈夫了解原委后,生怕因此影响自己的名誉地位,怒斥妻子下贱无耻。当债主在娜拉的女友感化下主动退回借据时,海尔茂又对妻子装出一副笑脸。娜拉看透了丈夫的自私和夫妻间的不平等,不甘心做丈夫的玩偶,愤然出走。恩格斯曾指出,娜拉是有自由意志与独立精神的"挪威的小资产阶级妇女"的代表。剧本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伦理道德、法律宗教和妇女解放等问题,但没有也不可能作出解决。《玩偶之家》演出后,引起了激烈的反响。娜拉要求个性解放、不做"贤妻良母"的坚决态度,遭到上流社会的责难和非议。但易卜生并没有在责难面前退却,他继续创作问题剧,揭露社会问题1891年,易卜生以名作家的身份回到他的祖国。他后期创作的《建筑师》(1892)和《当我们死而复醒时》(1899),是自传性质的作品。1900年中风。长期卧病后于1906年5月23日去世。挪威议会和各界人士为他举行了国葬。主要成就亨利克·易卜生亨利克·易卜生易卜生是欧洲近代现实主义戏剧的杰出代表。其突出贡献是在欧洲现实主义戏剧走向衰落,自然主义和颓废派文学十分泛滥的时代,高举现实主义和民主主义的旗帜,并创造了以设疑性构思。论辩性对白和追溯性手法为基本艺术特征的“社会问题剧”体裁。其创作实践和社会影响,也足可与莎士比亚、莫里哀等戏剧大师媲美。 他共写了25部各种体裁的剧本。按其思想发展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50、60年代主要写富于爱国激情和个人“精神反叛”思想的浪漫历史剧;70、80年代主要写批判社会丑恶和宣扬个性解放的“社会问题剧”;80年代后主要写带神秘、象征色彩精神的探索剧。易卜生的作品早自1907年起便开始译介到 中国。它无论在中国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或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中,都一直起着积极作用。
易卜生是挪威著名作家,他的代表作戏剧是什么?
引言:在资本主义非常猖獗的19世纪中期,易卜生作为挪威的著名作家,面对当时社会的现状,感到非常的愤怒,他写了多部戏剧来讽刺当时资本主义的黑暗,被称为现实主义戏剧的代表人物之一,那么他的代表戏剧有哪些呢?一、《玩偶之家》《玩偶之家》作为易卜生的代表名作之一,总之的是资本主义的黑暗和底层人士的悲哀,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名律师,他的妻子娜拉是一名家庭主妇,故事非常的戏剧性,在娜拉被人威胁的时候,她的丈夫立刻就讽刺他,嘲讽他。但娜拉的事情解决之后,她的丈夫又表现出对她的关爱,其实这并不是对她的真正的爱,而是拿它当做玩具哦,所以成为玩偶之家,这部戏剧的作品讽刺了那些人,只关注名誉和声明,不在乎别人的感情,没有真心。二、《人民公敌》这部戏剧作为易卜生的又一代表著作,受到了很多人的欢迎,而这部戏剧相比于《玩偶之家》情节更加的曲折和丰富,故事人物情感更加的饱满。故事发生在挪威,当这里的一件污染事件需要将当地最著名的温泉停掉,当地的政府却为了经济选择隐瞒这件事政治当地的人民都认为主人公的举报非常的可恶,主人公被称为人民的公敌,这件事情恰恰反映了那个社会是非黑暗的,连人民都认为金钱至上,让所有真正具有人性的人,反而成了人民的公敌。三、易卜生的人性光辉作为一名讽刺小说的作者,易卜生对现实的黑暗进行直白的抨击,他身上显示的是他自己的一种人文光芒,善良且智慧。这样的易卜生的戏剧在至今仍然受到很多作家的欢迎,对他有仅次于莎士比亚的称赞,得到过世界人民的认可。易卜生作为名作者,他一生的价值得以发展,通过自己作品的讽刺,将这个社会的黑暗直接明显的暴露,推动了社会文明的进步。
挪威作家易卜生的主要代表作品是什么?
挪威作家易卜生的主要代表作品是《埃斯特罗的英格夫人》,《彼尔·金特》,《玩偶之家》。亨利克·易卜生(Henrik Ibsen,1828年—1906年5月23日),挪威戏剧家,欧洲近代戏剧的创始人。他的作品强调个人在生活中的快乐,无视传统社会的陈腐礼仪。最著名的有诗剧《培尔·金特》(1874~1875),社会悲剧《玩偶之家》(1879)、《群鬼》(1881)、《人民公敌》(1882)、《海达·加布勒》(1890)。主要成就易卜生是欧洲近代现实主义戏剧的杰出代表。其突出贡献是在欧洲现实主义戏剧走向衰落,自然主义和颓废派文学十分泛滥的时代,高举现实主义和民主主义的旗帜。并创造了以设疑性构思、论辩性对白和追溯性手法为基本艺术特征的“社会问题剧”体裁。其创作实践和社会影响,也足可与莎士比亚、莫里哀等戏剧大师媲美。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亨利克·易卜生
挪威作家易卜生的代表作品是?
挪威作家易卜生的代表作品有《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敌》、《培尔·金特》、《野鸭》等。亨利克·易卜生是挪威戏剧家,欧洲近代戏剧的创始人。他的作品强调个人在生活中的快乐,无视传统社会的陈腐礼仪。他的主要代表作品有《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敌》、《培尔·金特》、《野鸭》等。他在戏剧创作方面的实践经验,可以和莎士比亚、莫里哀媲美,被称为“欧洲现代戏剧之父”。主要思想他的现实主义戏剧堪称典范,主要代表作品《玩偶之家》通过女主人公娜拉和丈夫海尔茂的家庭生活,揭露和批判了资产阶级婚姻及其伦理道德观念的虚伪性,当娜拉认识到自已的地位时,毫不犹豫地离家出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