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视距雷达有哪些类型?
超视距雷达按电磁波传播方式不同,可分为天波超视距雷达和地波超视距雷达两类。前者利用电离层折射,后者利用地球表面绕射。天波超视距雷达又可分为前向散射和后向散射两种类型。天波前向散射雷达的发射站和接收站相距数千千米,利用目标对电离层的扰动来探测目标,必须多站配置才能求得目标距离,现已极少采用。天波后向散射雷达和地波超视距雷达的发射站及接收站均位于邻近地点,利用目标后向散射原理探测目标,可提供目标方位、距离和径向速度。天波后向散射雷达能探测地面距离为900~3500千米的低空目标。地波超视距雷达必须架设在海岸边,以减小传播损耗,对飞机的作用距离可达200~400千米。超视距雷达一般采用方位电扫±30°的相控阵天线,用单脉冲比幅法测角,用多普勒信号处理技术完成动目标检测。天波后向散射雷达是低空防御系统中一种有效的预警手段,是超视距雷达发展的重点。超视距雷达还能进行海洋状态的遥测及空中交通管制。
天波超视距雷达的简介
天波超视距雷达是雷达的种类之一。天波超视距雷达为了适应电离层不同高度是把电磁波折射到预定的探测空域,通常工作在(5~30)MHz的宽阔域范围。探测距离远达(800~3500)km的小雷达截面目标,发射平均功率常达几百千瓦,早期使用脉冲体制,现今多用连续波体制以获得更大的平均功率。采用连续波体制时要隔离发射天线信号对接收系统的泄漏,发射和接收天线一般要离开近百km。!我国。1982年包养浩、焦培南主持研制成功我国第一部“脉冲体制天波超视距试验雷达”(112-1雷达),成功地在强杂波中检测到900~1500km飞机目标,是我国成为独立地掌握这项技术的第三个国家。该雷达获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8年研制成功的我国第一部“调频连续波体制天波超视距试验雷达系统”,成功检测到近2000km的飞机目标并独立形成多批目标航迹。该雷达的关键技术已达到当今国际同类雷达系统的先进技术水平。1999年1月试验雷达系统通过国家鉴定。既然该部装备天波超视距雷达,那么就得了解该型雷达以及我国在此领域的发展。超视距雷达,早期称为超地平线雷达,它借助电磁波在传播中的折射和绕射现象探测超过地平线的目标。超视距雷达一般分为3种,即天波超视距雷达、地波超视距雷达和微波超视距雷达。天波超视距雷达是利用空间电离层对短波的反射构成的;地波超视距雷达是利用短波中更低的频段沿地面有较好的绕射作用,使电波沿曲线传播构成的。由于接收和数据处理的兼容性,有时天波和地波雷达以不同的天线置于同一海边。这两种雷达,它们都有前向散射和后向散射两种工作方式,由于军事使用上不容许把接收阵地设在超视距雷达的前方,因此主要是用后向散射。微波超视距雷达是利用大气对微波传播有时构成的超折射现象而构成的,在温暖海洋的表面有较多的低空空域探测机会。由于前向散射雷达的不足,当前主要装备的天波雷达以后向散射为主(OTH-B)。
什么是超视距雷达?
超视距雷达,用来探测从地面发射的洲际导弹、部分轨道式轰炸武器,以及可以作超低空飞行的高速战略轰炸机。它同一般雷达不同的地方是工作频率低,在2~60兆赫之间。它发射的电波不能穿透电离层,而是在电离层和地表面之间跳跃向前,直到遇到目标再跳跃地反射回接收机。它比一般雷达能提供更多的预警时间。对从三四千公里外袭来的超音速飞机,可以提供1小时以上的预警时间,一般雷达只能有10分钟。它的弱点是有跳跃盲区,需要有常规微波雷达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