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蛋派的代表作家是
山药蛋派的代表作家是赵树理,以建国初期的著名小说家赵树理为代表的马烽、西戎、李束为和孙谦等人,因此山药蛋派也被人们称为是“赵树理派”,它是我国当代的一个文学流派,又因为这些作家都是山西人,因此也有了“山西派”的别称。
山药蛋派这一文学流派有着十分明确的革命目的,他们秉承“改良这人生”的观点,在生活作风上一直保持着农村作风。这一特点在他们的作品当中所反映出来的就是作品题材往往都是来源于农村,亲切、质朴而又风趣的语言风格是主要特色。
在文艺界当中,山药蛋派就相当于是民族化与大众化的代名词。作为山药蛋派创始人的赵树理,他的作品当中跟更是洋溢着十分清新浓郁的乡土气息。被文坛誉为是现代小说的“铁笔”、“圣手”的赵树理,对于我国现代文学史的发展是有着重要影响作用的。
山药蛋派作家主要特点
这一流派的作品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和口语化的写作特点,追求生活的真实,反映生活中的矛盾和问题.。山药蛋派是中国当代小说流派之一,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指以赵树理为代表的一个当代的文学流派。又称为“赵树理派”“山西派”或“火花派”,这是因为新中国成立后该派的作品大都发表在山西文艺刊物《火花》上。主要作家还有马烽、西戎、李束为、孙谦、胡正等,人称“西李马胡孙”,他们都是山西农村土生土长的作家,有比较深厚的农村生活基础。
什么是山药蛋派
山药蛋派是中国当代小说流派之一,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指以赵树理为代表的一个当代的文学流派。又称为“赵树理派”“山西派”或“火花派”,这是因为新中国成立后该派的作品大都发表在山西文艺刊物《火花》上。主要作家还有马烽、西戎、李束为、孙谦、胡正等,人称“西李马胡孙”,他们都是山西农村土生土长的作家,有比较深厚的农村生活基础。形成赵树理的出现,为太行根据地的一些土生土长的爱好文艺的青年知识分子,具体指出了创作的道路。不少人就地取材,运用自己打小操纵的家乡语言写出过不少富有泥土气息的大众化的作品。但这时尚未形成一个流派。一九四五年,马烽、西戎写出了《吕梁英雄传》,这两位生活与战斗在吕梁边区的青年作家,在毛泽东同志的《讲话》精神指引下,通过他们深入农民生活的亲身体验,走上了和赵树理一致的创作道路,这时也还未被人看作一个派。这一派的形成,是在建国后,特别是五十年代末,他们又陆续由北京等地回到了山西,以《火花》(山西省文联机关刊物)为阵地,赵树理发表了《锻炼锻炼》。
山药蛋派的特点
山西盛产马铃薯,用山西土话又叫马铃薯为“山药蛋”。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山西形成了一个享誉新中国文坛的重要文学流派——“山药蛋派”。主要作家还有马烽、西戎、李束为、孙谦、胡正等,他们都是山西农村土生土长的作家,有比较深厚的农村生活基础。
刚开始的时候,命名者只是想对该创作群体有意戏谑一下,觉得他们的作品土里土气,但恰恰是这种“土里土气”蕴含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地方特色,让以赵树理为代表在内的一批与山西有着地域渊源的创作者们,有了一个为自我正名的机会。
正如高捷在《山药蛋派作品选?序》中所言:“把山西作家群称为‘山药蛋派’,不管出自爱昵的谐谑或微含轻蔑的调侃都无关紧要,它的确较为确当、形象、风趣地概括出这个流派的特色。”同时,他们也凭借着整齐的阵容和鲜明的农村风格,正式进入了中国当代文坛的视野中。
山药蛋派一定程度上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典小说和说唱文学的传统,以叙述故事为主,将人物情景的描写融合在故事叙述之中,人物性格主要运用行动和语言来展示,也善于选择和运用内涵丰富的细节描写,语言朴素凝练,感情真挚动人,作品通俗易懂,具有非常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