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剧

时间:2024-11-07 11:21:53编辑:流行君

壮剧表演特点是什么

南路壮剧的表演,角色也有分工,行当大略分为生、旦、净、丑四行,花脸分大小花脸,小生有文生、武生,旦角有正旦、武旦、老旦。

壮剧生、旦、净、丑的表演特点是:生行表演温柔、大方、朴实,常用中八字步与正、反摆手法,显示出壮族男子汉的气势。旦行常用转扇舞等身段,表演娇媚灵巧,显示壮族女子的风姿。净行常用重八字步、虎掌,显示壮族武士之风,表演豪放。丑行常用多种眼法、手法、步法,表演灵活多变,诙谐、滑稽。


壮族七种传统戏剧是什么

  壮族有七种传统戏剧:流行于靖西、德保的德靖木偶剧,流行于靖西、德保、那坡的马隘壮剧,流传于田林、凌云、乐业、百色等桂西一带的田林壮剧,流传于隆林的隆林壮剧,流传于文山富宁县的富宁壮剧和广南壮剧,流传于武鸣、河池、宜山、来宾、贵县等地的师公戏。

  壮族人酷爱壮剧,早期和宗教信仰有关。马隘壮剧的唱腔来自舞蹈,舞蹈也与巫舞有关。师公戏的舞蹈本身就是乐神的动作,师公即巫师,戴木面具或纸画脸谱,穿长红袍,唱歌跳舞以娱神,称之为傩。壮族人所以迷恋于壮剧,除了戏的内容吸引人以外,乐神消灾、人寿年丰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南宋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就记述了壮族的歌唱风习:广西诸郡,人多能合乐,城郊村落,祭祀、婚嫁、喜葬,无不用乐,虽耕田,亦必口相乐之。


壮剧是壮族人特有的戏剧,主要有哪些剧目呢?

壮剧是壮族戏曲剧种的统称。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和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富宁、广南一带。壮剧在壮族民间文学、歌舞、说唱艺术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清同治光绪年间已有演出。在发展过程中,有的也曾受到汉族民间艺术和戏曲的影响。因方言、音乐唱腔、表演风格和流行地区不同,壮剧分为广西的南路壮剧、北路壮剧、壮族师公戏和云南的富宁壮剧、广南壮剧等。壮剧又叫“壮戏”,是在壮族民间文学、歌舞和说唱技艺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旧时壮族自称“布托”,意即“土著者”、“本地人”,把壮戏称为“昌托”,即“土戏”,以别于汉族剧种。壮剧还有四个俗称:1、板凳戏——人或两人坐在板凳上演唱。2、门口戏——移板凳于门口处演唱。3、平地戏——在宽敞的平地上演唱。4、游院戏——游院串寨演唱。壮族主要有七种传统戏剧:流行于靖西、德保的德靖木偶剧,流行于靖西、德保、那坡的马隘壮剧,流传于田林、凌云、乐业、百色等桂西一带的田林壮剧,流传于隆林的隆林壮剧,流传于文山富宁县的富宁壮剧和广南壮剧,流传于武鸣、河池、宜山、来宾、贵县等地的师公戏。由于地域环境、方言土语、音乐唱腔、表演风格及伴奏乐器的差异,壮剧产生了广西的北路壮剧、南路壮剧、壮族师公戏(又称壮师剧)以及云南的富宁壮剧、广南壮剧等分支。南路壮剧用南路壮话演出,主要分布在靖西、德保、那坡、天等、大新、田阳、田东等县;北路壮剧用北路壮话演出,主要分布于广西田林、西林、隆林、凌云、乐业以及云南富宁、南等县。据不完全统计,南路壮剧有传统剧目一百多个,北路壮剧有传统剧目二百个。

上一篇:小崔说立波秀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