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憾之美
昨天是中午就完成日更了。相对这段时间而言,昨天是完成比较早的一天。所以晚上时间充裕了些,就刷了刷剧《绿萝花》。
曾经很久很久以前,就已经看过这部电视剧了。因看的时间有些久了,只隐约记得是一个婉约而凄美的爱情故事,还有剧中女主角恰好是我喜欢的梅婷。好像当时还被感动得一踏糊涂过,为之大撒特撒了一把辛酸泪。还好几天都深陷于剧情中不能自拔。但是剧中的具体情节已经几乎没啥印象了。今晚又看到人片图和片名时,忍不住又重刷了一遍。代价是:刷上就刹不住车,一追追到夜里三点多,之后是辗转难眠,几乎彻夜无眠。
剧中,梅婷饰演的女主伊蕊由于父靠的孽缘,遭遇了种种不幸。本是富家女的她出生时由于荒谬的失误,成了母亲情敌的女儿,在不幸中长大的她又为了曾经深爱的男友志豪。独自承担罪行成为劳改犯,而出狱时男友己弃她另娶富婆并靠其成为大公司总裁。伊蕊在寻找男友的过程中,机缘巧合下,认识了安氐集团年轻的总经理石嘉伟。两个被缘份牵制的男女相遇和相知了,接着,伊蕊也有机会进入了安氏工作。历经重重磨难的她非常珍惜这个工作机会。石嘉伟纯洁而热烈的爱在几经坦坷后也终于赢得了伊蕊的芳心。
原来,安氏集团董事长就是寻找伊蕊母女多年的伊蕊的亲生父亲。剧情在爱恨情仇的感情纠葛中发展着……身患白血病,包容,坦诚而坚强的依蕊终于可以和嘉伟无所顾忌的在一起了!尽管伊蕊时间已经不多,而嘉伟用自己全身心的爱激励着伊蕊对生活的渴望,他们爱的热烈,爱的透彻。爱的执着,爱到生命逝去而我心依旧!最后,手捧绿萝的伊蕊,穿着洁白的婚纱的伊蕊,在自己爱人怀中幸福而甜蜜的,永远的睡去了。那一刻,绿萝在她心中绽开了美丽的花儿,而他们的爱情之花在彼此的心中开成五彩斑斓,一刻即是永恒!
虽然只是草草一刷,却也再次被剧中男女主至深至诚的爱恋感动着,也为伊蕊的早逝而唏嘘,以至于更深夜静依然辗转反侧,真乃:“愁边动寒角,夜深意难平”。
又想起不知哪里说的,原话已记不得,大概意思就是“缺憾之美才是美的极致,很多广为流传的动人心魄,经年不哀的爱情故事,多是因为其中不乏凄美,残缺的元素,比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等。正是它们的缺憾,它们的短暂使得人们有太多感伤,同情和尊敬,也更愿意记住它们,而成为了干古绝唱。
缺憾的美
1 缺憾本身并不美。但任何美中都有一丝缺憾掠过。 人们能懂得什么是缺憾,是因为他们的脑海中已经有了美。一个不分善恶、不明是非的人,永远也看不到缺憾中的美,更无法辨明美中隐藏的缺憾。 美——缺憾,形影不离,同时出现在从古到今的追求真理的人的眼睛中。 2 难忘雕塑艺术的巅峰——米洛斯的维纳斯。 她失去的是她的双臂,人们能看到的,仅仅是她安逸的面庞和婀娜的身段。 而正是这双手,这双失去了的手,赋予这尊雕像持久的生命力。就艺术来说,这双手是不应该失去的,这双手的丢失其实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毕竟,她残缺了——永不可挽回的损失。 残缺的双手使人们激起了对手的重新认识,唤醒了人们对司空见惯的身体器官的觉醒和二度定位——手昭示着情感的交流,心灵的沟通,语言的形象。如果说眼睛是人类心灵的窗户,为什么不说手是动作行为的大门呢?——或者更确切地说,她是打开心灵窗户的一把钥匙。 人可以让逸兴遄飞到九天之外,去联想、猜测、模拟那双手的造型。那或许正托着一只苹果?或许正与恋人牵手?或许正做着什么舞姿?也许艺术的最高境界不在艺术本身之中,而在艺术的形式之外。拿音乐来说,钢琴家鲁宾斯坦曾告诫学生:“乐曲的思想不在音符下面,而在单符后面。”一句话,把艺术给人的联想、观众(听众)的创造,诠释了出来。 正如日本美学家清冈卓行说:“借舍充弃部分而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这是向着无比神妙的整体美的奋然一跃。” 缺憾引起的,是对现实的重新认识对更高境界的不懈追求。 3 霍洛维茨,二十世纪最伟大的钢琴大师,在88个琴键上,用他那十只带魔法般的手指,用七十余年的艺术生涯,铸造了钢琴艺术发展史上的一部旷世杰作。 一千多张专辑的录制,上亿张唱片的销量,几十个艺术公司的终身合同……当代最风华正茂的钢琴家也只能望其项背。 而正是他这般浩大的录音当中,总会有缺憾—— 难以统计的错音,打断的 *** 颠倒,快速跑动时碰错了键,甚至把 *** 中的音自由篡改,凡此种种,加上反常的演奏方式,曾被人嗤之以鼻。 可正是这些错误的地方,引起了人们对他极大的兴趣。当人们开始走近他的时候,才能领略他错误的美。听霍洛维茨的唱片,不能听“谱子”,只能听声音,不能想着“演奏考核”,只能想乐曲的意境。 他弹斯卡拉蒂,音乐古朴而栩栩如生;他演奏巴赫,线条冷峻却不乏温情;他演绎莫扎特,细腻动人而忧伤含蓄;他诠释贝多芬,粗犷雄壮而让人怆然涕下;他解读萧邦,意境宽广却简洁利落;他表现舒曼,音色丰厚但万变不离其宗;他诉说拉赫玛尼诺夫,意境空灵如国画中的留白,勾起多少听众的想象……他的琴声就是一个独特的世界。他是个弹奏者,可在琴声中,铭记他们心灵的忏悔,那一双拥有粗大手指的手拂过键盘,犹如擦去作曲家肖像上那层岁月积下的灰尘,让画中人物的双眼重放光芒;我们是他的听众,可在他的琴声中,我们竟成了一个演奏者,冬天的炉火旁,我们的手指可以跟着他的琴声在柔软的羊毛大毯上挪动,仿佛在巨大的卡耐基音乐厅里为上万观众表演。 他现场录音中被人们称作“缺憾”的地方,往往是那些他即兴改动谱子的章节。他常常会把谱子上的单音改成排山倒海般的 *** ,把一个动听的乐曲反复演奏多遍……所以,霍洛维茨的演奏在这一点的表现上是无与伦比的。 尽管那些错误的乐段被永久地保留在了唱片中;尽管霍洛维茨带着荣耀和争议溘然仙逝;尽管他的获得和失去永远没有定论…… 4 不要认为缺憾和美可以相互掩映,也不要认为缺憾和美存在转化关系。它们是对立的。 诚然,我们在人生前进的路上,就该不断地追求美,发现美,创造美,表现美,让美也来选择我们。 而当我们面对自己曾走过的路,也对自我评起“缺憾的美”的时候,我们的经历又多了一层,我们对美丑、美恶、光明黑暗的认识又加深了一个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