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意思是什么?
“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意思是:不要看这石人只有一只眼睛,它可以带领天下的人造反,推翻朝廷的统治。这句话来源于元末时独眼石人的故事,平民韩山童、刘福通将石人埋在河滩中,后来石人被人挖出来,发现了上面刻着的“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这句话使得人心浮动,韩山童等人被尊为领袖,从而揭开了元末农民起义的序幕。扩展资料元朝末年,天灾人祸,民不聊生,栾城人韩山童因祖父烧香信佛,传播白莲教,(意在发动农民推翻元朝统治)被谪徙永年。元至正一年四月(公元1351年),朝廷强征民夫修治黄河决口。民工挖河时,发现有一独眼石人(韩山童、刘福通事先埋于河滩)。是时,流传于民间的谣谚:“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得以应验。五月韩山童、刘福通在永年白鹿(路)庄聚众三千人,杀白马、黑牛立盟起义,以红巾为号,“称红巾军”,拥韩山童为明王。不幸事泄,山童被害。刘福通突围,其子韩林儿,随母杨氏逃往武安山中。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独眼石人
莫道前路无知己的下句是什么
1、“莫道前路无知己”的下句是“天下谁人不识君”。
2、出处
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3、译文
满天黄云,太阳被笼罩得昏昏沉沉,北风吹来,大雁在纷飞的雪花中向南飞去。不必担忧您前去的路途没有知己,(凭着你的琴声、你的音乐修养)普天之下谁会不敬重你呢!
4、简析
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
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石人一支眼,挑动天下反”,这里说的是什么故事?
说的是元朝末年一次农民起义的故事,此类的故事其实在我国的历史上数不胜数,都是领导者利用了百姓的愚昧无知封建迷信,来挑战皇权。“石人一只眼,挑动天下反”这是一个民间流传的话语,随后真的有人发现了一个石人,且这个石人只有一只眼,于是众人就起兵造反了。元朝其实是一个很悲催的朝代。因为元朝从建立到灭亡,民间的农民起义就没有停止过。元朝作为蒙古人建立的一个庞大的帝国,由于他们的武力太强大,所以当时中原的人无法抵抗,从而被灭被统治。与清朝不同的是,元朝就像一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莽汉,只会打架不会动脑子。元朝的统治相对来说是十分的简单,那就是武力镇压。而元朝的统治阶层是蒙古人,民间被统治的阶层是中原汉人,因此双方之间的矛盾根本无法调和。老百姓们,从始至终都无法接受朝廷的律令。民间起义不断。但是古时候民间的起义并不是说起就能够起的,必须要一个能够说服众人的名头。例如三国刘备起兵都得利用他身为刘姓家人的皇室身份,来起一个“匡扶汉室”的名头。可是民间的老百姓可不是什么皇室,他们和蒙古人不沾边。那么起兵的名头就得从其他方面像办法了。当时天下利用最多的方法就是“封建迷信”。当时人们都是相信神仙这一套说法的,于是有一次有人提前散布了谣言“石人一只眼,挑动天下反”。那么石人是怎么被发现的呢?当时朝廷征调民间的百姓修理河道,民众苦不堪言,有一天挖着挖着刚好挖出了一个石人。这个石人当然是有人提前埋下去的。挖出石人后众人想象着最近出现的传言,于是就因为上天要灭了朝廷,于是就起兵造反了!